分享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缅甸中文网 2020-11-14

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文/閻遠

密支那育成學校小學部位於觀音寺。觀音寺的住持,無論老幼都尊稱他為當家師。由於我從未聽到過有人直呼當家師的名號,因而直到近幾年,我才通過報上一篇文章知曉,當家師父法號原來是上‘聖’下‘通’。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關於聖通法師的生平和善舉,相信很多緬華知之甚詳,必然大大超過我對師父的有限瞭解。雖然,我可能出生不久即已認識師父,但除了去年因機緣巧合,曾與師父作過寥寥數次長談外,此前卻從未與師父面對面的深入交流過。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搜索記憶深處,我對師父的第一個依稀印象,大概是小學一、二年級時,他到班裡來演講。我模糊記得他披著件赤褐色的袈裟,袒露右肩,皮膚白淨,形體豐潤,天庭飽滿,臉上洋溢著甜蜜的微笑。我的記憶僅止於此,至於師父具體講了什麼內容,為何而來,腦海裡只有一片空白。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師父作為育成學校的保護人,又是緬甸名聞遐邇的有德高僧,我自然有很多機會遇見他。我曾在觀音寺大雄寶殿,默跪聆聽他清脆洪亮地頌講佛經,也曾在人頭攢動的場合靜立看他發言,還偶爾在迎面相逢時,點頭含笑寒暄。然而,我除了知道他是一位受人敬愛的大和尚,幾乎沒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唯有一次不期而遇,反倒使我至今記憶猶新。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我沒記錯的話,那會兒我就讀小學四、五年級,放學後,我坐在對著校門的一棵大樹下,手搭涼棚,仰頭眯縫著雙眼,觀察科普書提到的太陽黑子,正看得眼花繚亂之際,師父從我面前施施然走過,笑眯樂呵地注視著我。

彼時陽光明媚,晴空湛藍,冬季的光照很溫暖,直視耀眼的冬陽令我目眩,而當我略一垂目,猛覺眼前閃現一個真實可觸的笑容,煌煌如同人間一顆小太陽,燦爛無比。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這裏值得一提,一個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即為何我除了師父深入人心的微笑,其他概無所知,即便和家人到廟裡吃齋唸佛,亦不過是習慣性的走過場的應景行為,對師父本人卻從未生發興趣,去主動接觸瞭解。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告誡後人,不可把心思花在鬼神、宗教之類不可知事物上,要致力於刻苦學習深思。他又說:「未知生,焉知死。」意即連生的道理都尚未明白,更不可能去探究死是怎麼一回事。又說:「祭神如神在。」告訴人們在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時候,就好像他們真的在眼前一樣。

總結以上幾句話,不難看出,孔子意在說明,宗教神明之類的東西太虛無飄渺,我們應多把注意力投放到現實生活上,沒必要花過多精力,去關注玄遠的宗教事務。儒家的現實主義精神,有其合理積極的一面,而自小便受儒家觀念灌輸的我,有意無意間,奉行的是此一理念。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此外,升入初中後,我開始涉獵西方經典書籍,希臘文明逐漸展現在我眼前。希臘文明的活潑和生命力與東方文明的古老、內斂形成鮮明對比,煥發著致命的吸引力。我尤為服膺希臘文明的理性和科學精神,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因而縱然偶讀偉大的宗教思想,我也僅僅把它當作一門學科來分析吸納,而從未曾結合實際生活、信仰以及不同之人心靈的微妙感受來作全方位、多層次的理解。

基於上述理由,我極少到世俗的寺廟去頂禮膜拜,故無從有緣進一步結識師父。對於宗教,我僅以理性,或者說以哲理性的觀點來思考,其實我並不排斥宗教,亦不會敬而遠之,恰恰相反,我有空還常翻閱各教聖典,參照之下,特別對佛教體系的嚴密深完感到驚訝不已。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也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緣法。我自身的興趣愛好,加之往昔稍顯孤僻的性格,導致觀音寺和我的聯繫僅有吃齋席、過節會。數十年的月夕春曉,竟無一日想到抽個空閑,單獨拜見師父,因之也就無由親承謦欬。

去年,我因大病初癒,在密支那靜養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密支那書畫寫作協會楊會長同我閒談,約我改天一起到觀音寺坐坐,吃素早點,拜謁師父,我欣然樂意。

6月下旬的密支那,已進入雨季,陰雨動輒連綿數周。我清楚記得,去觀音寺那天,是個少有的艷陽天。7點不到的清晨,猶餘一絲清涼,暑熱尚未逼人,觀音寺殿脊上的兩條金龍,被照得閃閃發光,陽光灑滿庭院。我遠遠就瞧見師父坐在藏經樓門前的凳子上,與前來拜訪的人交談。

迎接我們的,依然是那個深入人心的微笑,讓人不覺心情先放鬆了下來。70餘歲的師父,穿著件裸露右肩的短背心,神態安詳自如,不過他看起來較以前清瘦不少。互致問候以後,師父笑吟吟地指引我們前往香積廚吃早點。

吃畢,楊會長和我坐至來客中喝茶。楊會長先向師父介紹我是某某家的,師父含笑點頭應道曉得。

一則由於人多,再則也不知從哪裡理起話頭,因而一開始,我只是安安靜靜待一旁,聽其他人談論。大約8點左右,人漸散去,我突然想起幾天前,有個社交群發了首譯成中文的緬語歌詞,其中誤把佛教六道輪迴,譯成三十一重天一事。

我提起這件事,並指出緬甸人所說的三十一層,即中國佛教常說的六道輪迴的世界,而非三十一重天,這裡概念存在混淆,理解有誤。

沒想到話題一拋出,師父和我猶如打開了話匣子,由六道輪迴談到了十法界,從十法界又轉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千世界、進而擴展到其他宗教,以及社會上的怪異現象。對話持續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涉及的話題很多,不能備載。

總的來說,第一次與師父長談,讓我留下極其愉悅的印象。這個印象不單來自師父佛學修為精深,令我獲益匪淺,還來自師父的濟世精神和悲憫情懷。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佛教有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云‘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深信師父是該信念的堅守者,因為他說心中只要善念一生,世界就會變得光明,內心就會溢滿了愛。而真摯的關愛和虔誠的信心,正是觸發人們內心深處與生俱來被遮蔽的善良天性的關鍵因素。毫無疑問,即使窮凶極惡之人,師父也會為他留下一道向善之門。

初晤之後,有一陣子我沒去師父那裡。期間,我寫了一篇關於一位緬族老奶奶的文章。老奶奶把數十億財產捐獻給寺廟,一家子卻過著清貧的生活。我自想何不把文章請師父過目,向他討教呢。

於是,我手攥複印件,再次來到師父面前,將來意道明。師父把文章用食指,一行行劃著讀了一遍,然後說,這個老奶奶已經到了一個層次,但層次分很多層,還有更高的境界。師父話鋒一轉,藉此引申出佛教的五乘概念,最終說到佛祖廣大無邊的神通時,他臉上透出莊嚴神色,雙目微泛精光,我不覺略看呆了幾秒鐘。

我小心翼翼地問,按照佛教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看,普通信眾是否會覺得佛教的終極目的——涅槃,不就是什麼都空,空無一切了嗎?假如他們知道真相是這樣的話,還願修持甚或信仰嗎?師父微笑回答,這要根據不同人的修行層次,做不同的引導。當人的修為精進,突破至另一個境界時,他自然會有相應的了悟。

我完全讚同師父的觀點。我說我常在小說或者文章上,讀到這樣的瞎扯淡,認為神仙有什麼好當的,每天吸風飲露,無欲無求,簡直無聊透頂。人類一旦成為神仙,沒了人的七情六慾,也就缺少了滿足慾望時的快樂,比如飢腸轆轆時大快朵頤的快樂、抽煙的快樂、小至撓癢的快樂。

這個說法似是而非。假令人真修到了神仙這種理想境界,也就是說進入了另一個更高級的生命形態,又豈能用較低生命形態的標準來相衡量、相比較呢?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這就如同一粒塵埃嘲笑人類笨得不得了,有必要用兩條腿走來走去嗎?老實待著,等風把自己吹得飄起來,不是很自由很舒坦嗎?聽到這番話,人類准覺得塵埃可笑之至,同樣地,神仙聽到上面那席話,也會覺得人類滑稽至極。

師父一面笑容滿面的點頭,一面連稱是呢是呢,聽我發表長篇大論的講話。之後,師父和我講述了他認識的一些人和事,時間就在相談中不知不覺溜走。當我抬頭仰望,天上飄起了細雨,壁上掛鐘時針快指到10點,於是乎就告辭回來了。

接下來的幾週,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去拜會師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去拜望師父,又是和楊會長偕往。這皆因我同楊會長說,我有個大膽設想,即凝聚緬甸華人社會的力量,定期舉辦具有標竿性與引領性,全國範圍的華文有獎徵文比賽,以激發華人子弟求知的興趣,從而推動整體緬華文化的發展。楊會長認為茲事體大,應先徵詢一下師父的意見,斟酌此事可行與否。

缅甸华人文学作品精选,我與聖通法師二三事

師父覽畢我草擬的文稿,十分贊同,當即表示他可注入預算資金的一半,來給我們充當經費使用。楊會長和我吃了一驚,趕忙解說,這件事不是僅憑幾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當務之急是得到相關各方的參與和認可,因此還需從長計議,資金方面暫且不急。最後師父面帶微笑說,只要有需要,儘管同他講,他一定全力支持,因為這是在發展文化事業。

與師父的三次接觸,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認識了他。

第一次,我發現他是個佛學與修行高深的僧人。

第二次,我確認他是個慈悲仁愛、平等寬厚的長者。現實生活中,師父不僅是華人佛教界的領袖,而且在緬族中聲名卓著,社會地位甚高。然而他同人談話、交往時,絲毫感覺不到不平等的意味。他平易和善的態度,也絕不是偽裝出來的,因為他整個兒的表現、神態極其自然,毫無別扭、造作之感。

我想師父一定是佛教眾生平等精神的實踐者,因為他身上體現出真正的平等精神。

第三次,你可能以為我會說師父的慷慨好施。無庸置疑,師父的確異常慷慨,而且果斷爽利,不帶一丁點猶豫。然而,最令我感動的卻是他的信任。

試想,雖則是楊會長我倆去找師父,畢竟方案是我提出來的,難道師父就不懷疑一個毛頭小子,哪來能力實現如此重大的任務,不怕把事情搞砸了嗎?他大可質問我,你有辦徵文比賽的經驗嗎?也可用一些細碎繁瑣的問題來刁難我,彷彿我獨自即能鉅細靡遺地解決掉所有難題似的。他還可說些漂亮敷衍的話,諸如,我贊成,我堅決支持你;你的設想極好,一定能成功。

可是,師父什麼都沒問,也不僅僅停留在口頭支持。他聽了我們的陳述,選擇相信我們,並明確告訴我們,他能夠提供的援助,希望我們能辦好它。

幾近一年的養息,身體漸漸復原,變得強壯。靜極思動,我尋思是時候離家外出,去做我該做的事了。臨行前,我覺得有必要和師父辭個行。

師父得知我要去曼德勒,便叫我稍坐片刻,然後從裡間拿出一沓大面額的鈔票來,要我代為轉交我無意中提到的某某人。此人師父多年前就認得,從我口中獲悉他近況艱難後,便有意在心。師父見我面有難色,忙笑眯眯解說,不要有任何顧慮,也轉達收款者不要有壓力,他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歡喜自在,別無他意。

既然師父這般說,我只好應允代交。隨後我黯然嘆息說,與師父多次密切接觸,深感師父是個清淨無為、境界修為皆高,又能親切待人,隨俗施化的高僧。而我呢,就是一俗人,執著於塵世的理想與追求,雖然對師父不勝欽慕,心往神馳,可我現下達不到師父這種境界。我塵俗的志向,驅使我堅執要去十丈紅塵中,尋找、實現某種世俗目標。

說著說著,我站了起來,雙手合十,聲音漸漸激動,雙目濕潤,師父惻然動容,眼中漾著淚光。這短暫的一瞬間,似乎心靈的窗扉戛然打開,互相凝望,瞭然了。

辭別師父,踱出觀音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仰首藍天,潔白的流雲,一忽兒化成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浮士德,一忽兒變成鎖在高加索山,百折不撓,永不屈服的普羅米修斯。驀然,一束溫暖祥和的光芒,射透他們悲壯苦難的身影,散發出靜穆柔和的光輝。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仰面與天空保持平行,因為我怕眼淚太脆弱,禁不起地心引力而滑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