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4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11-14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三段,关于养生水平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一篇的最后一段,267页。
   这一段讲的是养生水平不同,不是讲的方法问题,是养生的水平问题,或者修养问题。由于养生水平不同,所以结果也有差别。

【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这里是分了四种人,或者说养生水平不同的四种养生家。

   第一,黄帝问的是
“上古有真人者,”- 那是修真得道之人,能够返璞归真这样的人,也就是养生水平,养生道德最高尚的人。
   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吗?这个修真得道,那样的人称之为真人。

   真人养生做到什么样?
   那下面具体讲了,说是
“提挈天地,”- 天地自然界的规律他能掌握,掌握天地自然界的规律,来用到自己的养生之道上,那太广大了。
   天地自然规律不是非常复杂的吗?
   有天有地,有时有空,有阴有阳,变化太复杂了。但是呢,真人能够懂得天地自然规律,因为是大学问家,不然怎么能够提挈天地呀?

   能够
“把握阴阳,”- “阴阳”范围也很广,“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他能够把握住阴阳,那说明对阴阳这个理论,对阴阳这个具体事物认识得非常清晰,所以才能把握。

   下面就进一步具体化,具体什么呢?
   能够
“呼吸精气,”- 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吐纳,吐纳就是吐故纳新,是指的通过呼吸来调节身体的问题,通过呼吸精气,通过调节呼吸,来把人体和自然界联系起来,统一起来。
  “精气”就是自然界的精气,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调节,使自己的气息平稳,气息能够升达。不要呼吸只是浅表的,在胸这里“呼呼吸吸”
的,那不行。要经过锻炼能够使气下达、下沉,浊气能够呼得出去,这是要经过锻炼的。
   这样的话呢?
   他能够呼纳自然界的清气。人人都会呼吸,但是他只有经过锻炼之后,才能更好的吸纳自然界的精气。这是一种吐纳调息的养生方法,或者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即使现在的练气功,也得要有这个问题,或者说很重要的问题,也要注意呼吸吐纳。
   当然,也可以把呼吸吐纳看作是一种手段。
   这个手段做什么?
   这个手段可以看作是使得神志安静,能够做到恬淡虚无的这样一种手段。当然,除了作为手段之外,它本身也有它的意义,使人体的精气充沛起来。

“独立守神,”- “独立”就是能够自我控制,能够自控叫独立,不受外界干扰。
“守神”,使得精神守于内,前面所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吗,这要自我能够控制,使自己的精神守于内而不耗散。

   可以做到
“肌肉若一,”- “肌肉”也就是形体,“肌肉若一”就是形体不败坏,还和原来一样,不衰老。
   保持形体的不衰老,这是要靠自己锻炼确实是主要的,当然我说用点美容的方法,那是第二位的。正气充足了,气血充足了,精气充沛了,那个面容自然相对就要姣好,对女子来说姣好,对男子来说也叫神采。
“肌肉若一”是要靠自己的精气,气血的充盈,精气的旺盛,是要靠自己的锻炼,养生是主要的,这才是最根本的。

“故能寿敝天地,”- 所以他的寿命,“敝”是尽的意思,“敝者,尽也”。“寿敝天地”,天地不尽,寿命也不尽,那就是长生不老,所以这是真人,长生不老。

“无有终时,”- 长生不老就是无有终时,天地无有终时,他的寿命就无有终时。

“此其道生。”- 这是他道成而长生,养生之道成功了,修炼成功了,可以长生。就是因为有道,有养生之道而长生,长生不老。
   当然,长生不老是自古以来人们的追求,这里说能够修炼到这种程度,可以做到长生不老。
   当然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永远追求它,追求它要想做到这样,就按上述这个高标准的要求去练去,对人体是有益的。
   但是《内经》的时候,也没说人体就永远不败,永远不死,没这个想法。但是他说经过那样练的话就可以达到,相对来说,要不何必有天寿之说?天赋寿命之说。既然有天寿,那就不可能永远长生不老。但是经过锻炼,甚至于天寿都可以适当延长,有这个理论。
   天寿好的,经过锻炼,经过养生调节好,寿命可以更长,这个想法是科学的。

   当然,你看这一段也好,乃至于下边一段也好,都涉及到了一些吐故纳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问题,即使是现在,后世的吐纳,现代的气功。
   气功有没有?
   气功肯定是有的。我所说的气功,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本篇,特别本篇所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吐息纳气,精神守于内”的那样,那是最根本的,对身体是有益的。
   当然如果离开了这个恬淡虚无,这个最基本的原理,什么功法,我认为都不是真正中医的理论所指导下的东西,可以走偏。当然了,在练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措施,因为人们的的脑子老是在动,你让它不想,它停不住啊,要想一分钟脑子不动,那是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各位不信可以试试,你让你脑子一分钟不想事,不算睡着了,睡着了不算,使我的脑子一分钟静下来,空白,什么都没有,这可不容易做到,所以必须得练。
   为了达到这个让他恬淡虚无,什么事都不装了,因此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有时候注意吸气,把气吸到丹田,又要求坐姿怎么样,手姿怎么样。这些很重要的问题,除了姿势坐好了,使气机调畅,更重要的是使精神能够恬淡下来,这才是气功最根本的。

   这个第二段是
“中古之时,”- 远古,后来到中古,我们在开头讲《上古天真论》的时候,不是说有上古、中古、近古吗?

   中古的时候,就是比上古更近一点啦,
“有至人者,”- “至人”是人什么?至人其实也类似于真人。你看,
 @ 注释8,《庄子.天下篇》“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 本篇也说了,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叫“亦归于真人”,本段的后边一句话,也叫“亦归于真人”。
   就是说近似于真人,接近于真人,养生、道德水平仍然是非常高尚的。

“淳德全道,”- “淳”就是淳朴,就是敦厚。
“德”就是道德。
“全道”就是使养生之道完全。
    淳德全道,全面掌握养生之道。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他在养生当中,他能与阴阳相合,不与阴阳相逆。跟上边所说把握阴阳、提挈天地,等级差一点,但是他也能够做到与阴阳相合。
“调于四时”,在四时养生来说,与四时相协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夏天阳气旺盛,他阳气能养得好;秋冬阴气盛,他能把自己阴精养得好,等等。
“调于四时”,与四时相协调,因为天人是相应的,人与天地相参,所以要调于四时。

“去世离俗,”- “去”就是离开、脱离,“离”也是脱离。离开那个世俗,是说要专心修道。
 @ 一种理解说去世离俗,就是到深山老林,不见人的地方,这叫去世离俗。
 @ 再有一种呢?我看可以实行的,那就是说思想上能够离开世俗。不要世俗怎么样我们也怎么样,世欲有世俗的变化,我养生归我的养生,我还要调节我自己的情绪,让我非常的安静,把我身体容纳于自然界,这种阴阳变化之中,也叫去世离俗。
   因为真的去世离俗,这样要求起来,现在越来越做不到了,深山老林都被开发起来了,那咱们没法养生了。

“积精全神,”- 把自己的精气积累起来,使自己的精神更完全,不受破坏,不受干扰,所以叫积精全神,精神充沛,完整。

“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 这个“游行于天地之间”是说的精神可以游行于天地之间。
   那么经过修炼,做到一点,虽然坐在屋子里头,可以天地之间的事他都能感觉得到。虽然是非常静了,恬淡虚无了,但是外界的一切东西他可以知道,天地之间的事情他可以知道。
“视听于八达之外”,看得远,听得远,那好象千里眼,顺风耳,其实就是说的人的精气充足,他的感觉非常聪敏。
   做功,练气功,练安静,既要恬淡虚无,什么不所知觉,无所知觉。其实无所知觉又无所不觉,就这么一种状态。说什么都没想,什么都不知道了,又可以什么都知道,所以他不受外界干扰,他都知道,你干扰了什么啊?
   这似乎是很玄,所以必须经过修炼,可以有这样的体会,无所知觉,又无所不觉。所以他可以做到游行于天地之间,实际上不是到处去旅游,古时候也没有飞机,也没有飞船,但是他可以游行于天地之间,可以视听于八达之外。
“八达”,就是很远的地方,咱们教材有个注释,在别的本子上“八达”作“八远”。
   这个是说的功能健全,精神充沛。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说这样的真人也可以益寿,使身体强健,益寿延年嘛,延长寿命。

“亦归于真人。”- 所以也可以把他归到真人那一类里去,尽管他的等级看来稍逊于真人,但是这也相当不容易了。

   这个“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的问题,看似很玄,其实真正练起来也确实可以理解。所以说在有些问题上,学术界仍然是争论不休的,比较高层次的争论不休。
   比如这人,是不是可以隔墙看到东西的问题,那么按《内经》的这个理论,不但隔墙,八达之外都可以知道,可以。而且在文献记载上也有,不是扁鹊就可以见坦另一方人吗?见到墙的另一方人的情况。但是这里头因为有了这么一些说法,就有人投机取巧,在那里做假,这个坏事了。
   就跟练气功一样,气功是不是好的?
   当然是好的。但是就有人利用这个好的东西,去为非作歹,去骗人。而且现在确实对于这样一些东西,又很难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证明它,所以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我说也不难,你就自己按照恬淡虚无去练去,它就不难。你说一定要让人知道我有这本事,那就难,那也不是练功家所要征求的东西,所征求得的结果。所以这个事情我是这么个看法,练气功肯定是有益的,但是掺进私心杂念肯定是坏事。
   一些功能上有特殊性的人有没有?文献上是有的。说现在查不到,现在查不到,以后慢慢查,也许查得到。如果真的把古人的东西查出结果,再经过若干年,上百年、上千年的研究,说确实没了,原来是误解了,那将来再说,现在就讲到这儿。

下课。===================上课,

   我们继续讲《上古天真论》,267页。四种养生之人,第三,也就是,
【原文】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从养生的水平上看,这是第三等,当然这四等人都是很高尚的养生家,第一是真人,第二是至人,至人也归于真人,第三,所谓
“其次,有圣人者,”- 其实圣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人,是在理论上创造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同时在作为上又有很大的创造,这叫圣人。
  (圣人)理论上创造了很大的理论,行为上又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里主要是讲的养生问题。

“处天地之和,”- “和”就是天地之和气,和气是指的淳朴、敦厚的,那种自然之气,作为天地之和气。处天地之和,就是置身于天地的和气之中,就是把自己和自然界的淳朴、敦厚之气融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就是把自身和自然界之气融为一体。

“从八风之理,”- “八风”是东西南北四方再加上四羽。
(四羽)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四方、四羽,所谓八方。八方之风,叫“八风”。
“之理”,就是正理,八风之正理,也就是正常的气候变化。所以要顺从八风之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这样的圣人在养生方面,他适应世俗之间的那些嗜欲,世俗之间有很多的嗜欲啊,这个欲望,那个嗜好,圣人能够适应那种环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就是世俗上,其实有很多的嗜欲不是好的。圣人不是学习他们,但是只是看见他们,对自己没有引起什么烦恼。

“无恚嗔之心,”- 他这话就说清了没有烦恼的意思。
“恚”是恨、是怒这样两个意思,就是在世俗之间,尽管有很多的不良的嗜欲,但是圣人看在眼里头,并没有产生恨、怒。
“嗔”也是小怒。所以无恚嗔之心,对那些东西看在眼里头,在心里头不产生什么反应。生气,发怒,甚至于觉得很愤恨,对他的心没有产生这样的影响。

“行不欲离于世,”- 他的行为,他的活动,他并不是说要脱离开世俗,不欲离于世,并不脱离世俗。

“被服章,”- 这三个字,教材有注释,看来是衍文。

“举不欲观于俗,”- 但是他的举动、他的作为,他不仿效世俗,不是看别人怎么着,我也怎么着,我还是按我自己养生之道的方法行事。
   尽管世俗有很多的嗜欲,很多的行为,圣人虽然看到了,但是既不往心里头去,不产生愤恨、恼怒的这个心理,也不学习他们那些东西。但是也并不想离开这个世俗,我要到深山老林,我要脱离这个环境。我找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环境去吧,他并不是这样。他自己的行为,也不仿效那些世俗上的那些东西。所以举不欲观于俗,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在外边形体上没有过分的劳累。
   再说本篇开头讲了,如果是精神很专直的话,他也可以形劳而不倦。所以“外不劳形于事”。

   下边就说的内无思想之患的问题,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他还有什么思想之患呢?恬愉,恬淡,就是安静。愉是高兴。
   自己的任务追求的是什么?
   追求的是心情恬淡、心情愉快。心情舒畅,他以这个为他的任务。
“以自得为功”,自己感到自己的成绩不错,这种练习的方法,自觉得很自然。 
   就是说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嗜欲无穷,孜孜以求,不是那样。那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主要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因为内无思想之患,下边接下来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其实都在解释“无思想之患”的具体内容。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形体也不败坏,敝就是败坏啦。
 @ 因为没有不适当的嗜欲,又没有过分的劳累,所以形体不敝。
 @ 由于他能够精神守于内,无思想之患,恬愉为务,自得为功,所以他也能够精神不散。
   精神不散,形体不敝,就是在前边养生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亦可以百数,”- 说这样的圣人养生的话,也可以达到百数,超过百岁。

【原文】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其次有贤人者,”- 再一等人,叫做贤人,同样是养生当中有很大成就的人。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这个贤人与圣人,又差一点,是说他的行为符合道德。他的行为、他的作为符合道德,同时他的作为也有很大的收获。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这就是养生以天地为法,以土地阴阳为法,或者效法天地,以土地的运行,阴阳变化为自己养生之法则。
“象似日月”,“象”还是取法的意思,我们讲阴阳应象,从象上,取象,象似日月,还是按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日月星辰来调整自己。

   象似日月,下边接着是,
“辩列星辰,”- “辩列”就是指有推步的意思。星辰有运转,星辰有它正常的运行,要认识到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那就是天体的,天象的问题了。
   推步星辰的变化、运行,这还是用来养生。取法日月的,还是推步星辰。这都是用来养生的。
   根据日月星辰的转移,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来养生。

“逆从阴阳,”- 那当然就“从阴阳”,顺从阴阳,这是偏义复词。顺从阴阳。

“分别四时,”- 春夏秋冬四时,阴阳有不同,有升降出入的区别。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这个“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也随从着上古圣人那样,合于养生之道。就说也能符合养生之道。
  “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上古的圣人那样,而符合养生之道。也就是说贤人,上边所说的贤人的养生方法,也符合上古的养生之道。

“亦可使益寿,”- 它可以使寿命延长。

“而有极时,”- 那也就是“度百岁乃去”。
   他不是像圣人那样“无有终时”。这是“益寿”是可以益寿,延长寿命。但是有“极时”。也“度百岁乃去”。

   这一段养生水平不同,结果也有差别,举了这样四种养生有高尚道德水平,和养生水平的人。这一段讲完之后,这一篇我们就讲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