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研究中华文明密码的钥匙!来自一位易经研究者的反思!

 北冥木木 2020-11-14

一、反思

每当看到我团队发的一些关于生肖性格或者最星座类型的文章,在各个平台累计突破10wan+,但是我推一一些关于国学易经硬核知识单篇不足1wan阅读的时候,我其实有一点点迷茫,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真的不懂这个世界了!

易经位列四书五经之首,真的有人懂它吗?

四书五经真的还有的在学习吗?有人说四书五经很多都是糟粕,我们只做了解就好,听到这句话我就想问:

1四书五经是有糟粕!但是有多少是糟粕呢?

2你只做了解,可你真的了解了吗?你又了解了多少?

3我们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它的博大精深指的是什么?

4为什么研究易经成了迷xin,而外来的和尚“星座”反而能够合规?

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给出各位答案。但是今天我只说点:易经不是糟粕,是文化的精华,万万丢不得!而且他是一把钥匙,是一把研究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只有通过易经这把钥匙,你才能到看到浩瀚的中华文明的伟大!

从今天开始我会把《易经》再次以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再次普及,如果大家爱看,我就普及的频次高一点,如果没有看的,那我也只能顺势而为了。

二、易经的文化历史渊源

我们普遍的观念是,当谈到《易经》时,我们就会想到八卦,而谈到八卦时,就会想到一些江湖术士。似乎在学习《易经》后,我们就可以上知天,下知地。当然是否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否包含这么多东西,研究易经是否可以了解过去和未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从京剧《三国演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京剧非常注重面部化妆和服饰,所有的江湖术士都在舞台上穿八卦袍。给人一种看起来像妖、或仙的感觉,但实际上八卦代表着最高的智慧。因此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这是我们从自身文化的角度倡导《易经》的观点。

中国古人是非常重视易经的,通过现在的的一些文化我们就有推断出来,比如还是我们说的京剧,我们在京剧中看到了面部化妆,有的在额头上画了太极拳图案,这表明该剧中的这个人充满了智慧,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列位,你要知道我为什么反复提京剧,京剧在古代的地位不比现在的综艺节目低!现在有人说所有媒体不允许播放综艺节目了,很多人尤其年青人感觉天要塌了,同样古代的京剧就是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就是说易经文化在古代的一种普及的流行的文化,但是今天为什么不行了,不是不行了是被打压了!什么时候打压的?这个各位自己思考了!毕竟有些内容是不方便的。

回到正题。

从这种戏剧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得到了普通百姓的重视。这是好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当提到《易经》时,有人想到了跑江湖的,算ming的,风水和占bu术士。无论采用哪种观点,都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的了解还不够。

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易经,我们需要走的道路就是必须首先让所有人都知道如何阅读《易经》。如何理解它,如何开始理解它。因为以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接触过它,因此我们必须的简单明了,哪怕不是那么准确也可以,因为一深了就没有人看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没有基础!

至于深入的研究那是以后的事情。有些人一生都在学习,却没有弄清楚多少,包括我在内,虽然只易经一项就研究数十年,但是还感觉自己几乎像一个初学者。实际上,当我谈论这个主题时,我非常谨慎,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肤浅。但是,有一点各位可以放心,让《易经》通俗易懂!

三、洁静精微

现在让我们谈谈古代人对易经的重视。在《礼记》有一句话说的太好了:“洁静精微,易之教也。”这句话所有研究易经的人都推崇。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据说这是孔子在完成《易经》,阐释后得出的结论。“洁静精微”这四个词看起来很简单,但含义却很广泛。

“洁静”包含宗教和哲学意义,也就是说,在学习《易经》之后,你的心理思想和情感会变化的非常干净祥和,就是说你的心要干净!

“精微”一词是科学的,就是说学习“易”的人应保持冷静,要有敬畏之心。我经常告诉年轻的学生我的经历:“晚上不要读《易经》。”这个也不是我说的,很早就有人说过!但是很多人不相信。

因为古人说《易经》可以抵御邪灵,所有的邪恶怪物都惧怕《易经》。有些人病得很重,他们在枕头旁边放了一本书《易经》,以驱赶鬼魂。他们还说,读《易经》时,鬼神被打扰了,所以他们晚上不读《易经》。实际是什么情况呢?

会影响你的睡眠!

我最喜欢在晚上读《易经》,但是太晚我就不敢再读了,因为我晚上读了《易经》,整夜无法入睡。我学习的越多,就会发现问题就越多,我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同时我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我就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无穷无尽。结果就是,天快亮了而自己没有意识到。

因此,我深刻理解了古代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春季过完了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因为研究《易经》需要非常冷静的头脑和非常精确的思维,所以《易经》的教导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易经》的评价,真是太精准了。

四、易经的弊病

但是古人对易经就没有负面评价吗?有!在“《礼记》的《五经解》中,也有对“易经”的负面批评。怎么说?它说“易经”的弊端是:“其失也,贼。”。其实就是一个字:“贼”。我认为评价的太准了!那些学习过《易经》的人,如果走不正确的路而走歪门邪道,就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去骗别人,甚至在以前拿起起鹅毛扇扇动别人反抗。这就是“贼”!

从历史上看,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皇帝的宰相,也是唐太宗的朋友)十分赞美《易经》,并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学习《易经》的人不能当好将相!

为什么在正式开始之前我要先说这么多历史内容呢,第一是它讲起来通俗易懂,第二我们知道这一点后,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对于我们祖先留下的书,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一本著名的书,例如,有人认为房子的对面有什么“煞”,于是他们在街上买了个八卦镜,把它挂在门上,似乎已经高枕无忧了,它真的有作用吗?有什么作用?我们要把原理搞清楚!

现在我一说《易经》很多人就说是《周易》其实这还是两个东西,至于区别后面我再来分析!

专注易经风水、国学文化深度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