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你弄堂游#亭子间

 徐汇老寿oykxhg 2020-11-15

写作随感,可听可伐听。

今天有媒体的朋友来问是否手头有亭子间的照片?当然有。

 我寻找照片的过程常常是寻找我自己的记忆过程,于是浮想联翩,因为对于亭子间实在是太熟悉了。

威海路张园亭子间还有外阳台?应该这是西厢房的二楼部位。

  石库门建筑和新式里弄建筑的北面厨房间上都有亭子间这样的建筑单元。

亭子间这个词汇在上海人的文艺作品中常常出现,而外地人常常以为这个“亭子”是一个很浪漫的居所。

安庆路永庆里石库门建筑内的亭子间

我家属于新式里弄建筑,新式里弄建筑是延续了石库门建筑的形式,所以它留下了亭子间这样一个建筑单元,早年的石库门建筑层高约有3-4米,而建筑北面的辅助设施并不需要这样的层高,于是后门走进去后的厨房间就会降低层高,楼梯上去就会在错层部位有一个北面的房间,这就是亭子间,由于早年的石库门建筑只有二层楼,所以亭子间是在厨房间的上面,晒台的下面,下面油烟熏,上面太阳晒,并不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单元,到了新式里弄建筑时期,建筑开始向三层楼发展,于是又有了三层楼亭子间。这样二楼的亭子间就稍微好了一点,但是朝北的房间舒适度显然还是很差。

  我居住的弄堂里都是三层楼的房子,也就是有二楼亭子间和三楼亭子间,原来一家人住一幢房子时亭子间基本上是佣人的房间,三楼亭子间就是堆樟木箱和杂物的地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家也是居住单元越缩越小,最后就是退到一间二楼朝南房间和二楼亭子间。你别看这间仅有6.7平米的小房间,这是我家兄弟姐妹都喜欢的独立空间,从我记事起,二哥好像居住的时间最长,后来屡屡亭子间面积太小而找不到对象,直到好不容易找了对方有房子的,才“嫁”出去。

  后来我暂时在亭子间住过一段时间,直到三哥用亭子间做了婚房,我们家等到我结婚有孩子后居住面积仅为32.9平米的住房一共挤了11个人,四户三代。等到三哥单位增配了房子住出去后,我单位也给我增配了杨浦区的房子,于是把杨浦区的石库门房子与三哥名下的这件亭子间互换后入住。直到父母亲都不在了才和四哥协商用补偿的方式解决了双方的住房问题,所以最后我成了这间亭子间住得最长一个家庭成员。

 曾经我们一家三口吃、睡、看电视、儿子做功课都在这里,房间里仅仅能放一张双人床,晚上用凳子搁上一块板让儿子睡。那时由于靠的近,每天睡觉前都可以天南海北的聊天。也许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上海人家都会有这样的窘境,同时也是一个有力使不出的年代,改善居住环境只能是听天由命。

  应该说我家的亭子间属于绝对小的,大部分我知道的亭子间都在9平米以上,因此早年上海人把亭子间做婚房的不计其数,当年有一间12平米亭子间的基本上就可以自豪地说有婚房,选择配偶的自由度大了很多。不像现在有了婚房还要内环以内、无房贷。

  我们从上海人的居住史来看,曾经从亭子间出来的文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不在少数,这是因为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农村或小城市进入这座人口密集度极高的城市,最早可以选择入住的也就是亭子间,直到现在我这里弄堂里的亭子间租金价格也不低,而且一有空房间就会有新的房客入住。可见市中心小单元仍然是新进入住魔都的首选。

  上海人人均居住面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1.2平米(居住面积)为困难户到现在人均12.5平米(建筑面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亭子间这个建筑单元随着城市变迁也会越来越少,但是亭子间随承载的历史短时期内还不会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