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美术馆】脉:中国当代绘画展 | 宋惠民

 泊木沐 2020-11-15

宋惠民对风景画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人物肖像中多有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的生动描写。他说:“风景画是我的最爱,画它,看它,都是一种快乐。”最近几年,他在风景画创作上投入颇多,收获甚丰。东北地区辽阔的大自然,以及珠穆朗玛峰、太平洋,黄河、长江、罗布泊的沙漠……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激发了艺术灵感。他从大自然中感受“时光的短暂与突变”和“千变万化的神奇与美妙”。他的风景画以气势宏伟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欣赏。气势宏伟不仅指他描写的景色有开阔的空间,更指他的绘画笔触与色彩的气量与力度。他或用犷放的大笔触,或用麻利的刮刀,横涂竖抹,用有丰富层次的浑厚色彩,辅以细笔的勾勒,画龙点睛。他笔下的景色,以写生为基础,但又远不是实景的写照,而是写心中之景,抒心中之情,充满诗性的写意精神。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概括而言,宋惠民先生的油画创作分为现实生活、历史题材和风景画三个部分,每一种题材、每一个时期均有精品。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鞍山之春》,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完成的《战友的怀念》《圣山》等,艺术语言纯厚质朴,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出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宋惠民先生完成了一系列历史画创作,如《此地甚好——瞿秋白》《曹雪芹》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受到各界高度称赞。他还是全景画创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创者,领导创作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和第一幅表现中国古代军事题材的全景画《赤壁之战》,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充分展示了驾驭大型艺术创作的非凡能力。近十多年,宋先生致力于风景画创作,如《残雪》《早春》《皎月》《雾迷雪岳山》等,通过风景描绘探索当代文化的精神,用功之勤,着意之深,令人感佩。在油画语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笔法,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意趣,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韦尔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3

金雨润深秋

80cm×120cm

2018

金雨润深秋

局部

金雨润深秋

局部

枫林如火

65cm×80cm

2018

枫林如火

局部

早春

65cm×80cm

2018

早春

局部

明月惊鸟飞

55cm×80cm

2017

春绿·鹤乡

60cm×80cm

2016

春绿·鹤乡

局部

长白山的秋色

60cm×90cm

2016

长白山的秋色

局部

长白山的秋色

局部

一池春色之二

120cm×120cm

2015

境界

90cm×160cm

2014

境界

局部

4

宋惠民

193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附中,195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开始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1986年开始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开始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