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慎不二 2020-11-15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境的坚韧与智慧

“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我们也注定坚韧。”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来自书封上的这句话,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什么是大孤独、大绝望?

身边都是人却不知何人可信,眼前都是路却难料哪条路能活。

什么是大坚韧、大智慧?

命悬一线依然固守本心,四面楚歌命换一线生机。

《风声》是一部谍战小说,内容丰富情节跌宕,在日伪战争时期,每一位情报工作者都在默默做着潜伏工作,时刻警惕着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或关键信息,如何把重要信息传递出去,他们甚至为了同志们需要的一条信息,舍弃生命也要把信息传递出去。

在他们的眼里,国家、人民、同志们的命运高过自己,他们也是人也有不舍、胆怯和害怕,但依然会选择牺牲自己来传递一条条信息。原因在于: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人海茫茫》等。作品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2008年,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解密》英文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7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选入“二十部史上最佳间谍小说”。2019年,《人生茫茫》上市,首年发行量破百万册。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首位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中国当代作家。

麦家的作品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风声》是卖家的代表作之一,曾获《人民文学》杂志优秀长篇小说奖,卖家个人也获得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影响巨大。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风声》全书分东风、 西风、静风、 关于《风声》的风声四个部分:

东风部分讲了故事的大部分梗概,可以把它说成是整个故事的骨骼。西风部分是从另一个视角对部分情节的补充,对故事情景提供了一种历史辩证思维,可以把它说成是整个故事的思想。静风部分是背景知识的补充,更让视角变得宏大,时间维度也拉得更深,故事更立体,人物也更丰满,可以把它说成是整个故事的血肉。

前三部分是谍战小说的内容,第四部分是作者麦家与文学评论家何平的对话,也是两位文学家的心境与想法,要用心去感受。

作者在整个故事中运用了一事多说的叙事结构,值得我们学习。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从多个角度讲一个故事,而是从多个不同人物的角度讲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看事情本身就带着偏颇和局限,讲出了每个人物的好恶和自私,这种辩证思维的历史观,告诉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客观、辩证的看待任何事物。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整个故事以东风、西风和静风三个篇章的形式,阐述了《风声》是“一事三说”:共产党(潘老)说、国民党(顾老)说、作者说,内容也是按照这三部分来完成。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里借林黛玉之口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所以,“东风、西风”在最初是指封建家庭中对立的两方。

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中两栋楼,分东楼和西楼。肥原和王田香等人住在东楼,李宁玉、顾小梦等人住在西楼。

第一部分“东风”,乃是从东楼吹向西楼。以东楼之人为主视角,以东楼之行动为主线索,以东楼之想法为主推进;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第二部分“西风”,乃是从西楼吹向东楼,以西楼之人为主视角,以西楼之行动为主线索,以西楼之想法为主推进;第三部分“静风”,就像标题一样,写的是外部,是和这两栋楼里的风雨相比小到无人察觉的静风,但风小处似乎事事又都有受影响,所以,这风处处有影响却处处不为人知。

最后,他们在面对困境坚韧精神背后的驱动力是:“我辈”和“万一”两个关键词。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辈”即我等作为时代主力军之辈,未来如何,取决于当下我辈之行为。

民族危难,我辈必须奋不顾身,知道自己的牺牲可以换来民族存续,有志之士甘愿赴死;但如果只是“万一”呢?

你放弃家人放弃爱情放弃生命所作的贡献作用只是“万一”,创造的优势只是“万一”,成功的几率只是“万一”,如果成功了你在这伟大功绩里的存在也只是“万一”,你被人记住或想起的可能性依然更是“万一”,你是否还愿意为了这么多“万一”牺牲你的全部?

他们明白这一切依然选择奋不顾身,“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前半句有多么的大义凛然,后半句就有多么的让人肃然起敬。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懂得直面困难的坚韧与智慧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变的严密线索,塑造、表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因此说,只有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才会懂得《风声》给人们带来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