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伐、侵、袭、讨、攻的不同

 新用户98863551 2020-11-15
汉语言文学学习推荐搜索
古代汉语
词义
词汇
汉语

1、征:征是褒义词,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
《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

2、“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进军坏死要有钟鼓。
《孟子.告天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焦循正义:“讨者,上伐下也,伐者,敌国相征伐也。”
《诗经.商颂.荫武》:“奋发荆楚。”郑玄笺:“有钟鼓曰伐。”《左传.庄公十年》中有“齐师伐我”之句,并有“公将鼓之”“一鼓作气”“齐人三鼓”的叙述。后来,因“征”“伐”二字经常连用,“伐”也逐渐有了褒义,如《左公二年》:“征伐以讨其不然。”

3、“侵”含有贬义,是不宣而战,不需要任何理由,且不用钟鼓,是直接侵犯别国。

4、“袭”是乘人不备而突然发起进攻。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孔颖达疏:“袭者,重衣之名。倍道轻行,掩其不备,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5、“讨”是宣布罪行后加以攻击,着重于舆论方面,故从“言”。《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

6、“攻”是军事进攻的泛称。《说文》:“攻,击也。”《广韵》:“攻,攻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