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炎胃溃疡胃瘘食管憩室裂孔疝

 fulhfulh100 2020-11-15

一、名医姚希贤治疗胃炎胃溃疡用了几十年的基本方

清半夏10克,黄连3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公丁香1.5克,枳壳10克,连翘10克,乌梅3克。疗程8周。这几味药结合在一起能够辛开苦降、消瘀散结,还可以理气温中、清热解毒。特别是针对那些十几年以上的老胃病十分有效。

二、国家级名医周乐年,常常因为三服药起沉疴,人称周三服。

1、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42例,用中药小建中汤合补中益气各半汤加减治疗

基本药方:桂枝10 白芍20生甘草10 党参30 黄芪30 当归20 生白术30 焦三仙各20 瓦愣子30

2、温胆汤证医案

男,36岁,15年间反复胃脘痛,面色虚胖伴心烦易怒,失眠,大便溏每日一行,畏热,可食生冷。舌红苔白夹黄。脉弦。处方:

竹茹10,枳壳10,陈皮10,法半夏10,云苓30,甘草10,百合30,浮小麦30,炒枣仁30,丹参30,七剂。

二诊,症状大减,守方再服14剂,诸症除。

3、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黄芪建中颗粒。灶心土-------现在人称伏龙肝,治吐血,下血,胃家损伤的重症。能够把破损的胃修补好的,就是一个灶心土。那这里讲吐血,下血,跟一般的肺有问题导致的吐血、下血又不一样。胃里面吐血出来,灶心土味甘性平,能补土利湿,修补胃壁的损伤,用五钱,用棉布把它包起来,不然一煮的话灰都到处跑

三、胃瘘[病案]梅某,男,56岁。因胃小弯(近贲门部)溃疡3×4厘米与胰腺粘连,行胃大部分切徐术,胃与空肠吻合,术后第六日,切口上端裂开2×3厘米,溢出胃液每日400~500毫升,经服美蓝证实为“胃瘘”。采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支持疗法,抗生素、禁食等治疗近一个月,无效。决定再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改用中药治疗。并停用其他西药治疗。[治则]清热解毒,收敛止瘘。[方药]白芨2克,黄芩1克,三七粉1克。上药共研细术,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克,一日一日三次,连服三日,病情好转,溢出胃液显著减少,每日只有300~400毫升。服药后第二十四日,瘘口完全闭塞,拔除导管,为巩固疗效,又继续服十天伤口痊愈出院。随访六个月,无特殊发现,健康情况良好。(见《中级医刊》1982年第10期)[评析]胃瘘一般均以手术治疗,本案因患者拒绝,改用中药治疗。方中黄芩清热解毒消炎,白芨收敛止瘘,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瘘。糊剂吞服后直接到达病所收效较好,值得试用。(黄宣能)

四、食管憩室

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局限性、离心性呈囊状突出于食管壁外。分假性(缺少食管壁的肌层)和真性(食管壁全层)憩室;可位于咽食管、食管中段和膈上食管憩室。据其机制分为牵引性、内压性及牵引内压性三类。另外,亦可分为后天性和先天性憩室。各种憩室中以咽食管憩室较多见。

胡希恕:栀子豉汤治愈食管憩室“一个食管憩室的病人,我给他吃栀子豉汤治好了,西医觉得很奇怪。中医就是辨证,有这种证候,就用这种药准行。开始我也不知道栀子豉汤还能治憩室,它之所以能治憩室,是因为憩室发生了心中懊憹、烦热、胸中觉得滞塞这些症状。食管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这个“胸中”指当中间这一道,就是指着食管说的,不是指整个胸,如果指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这点很要紧。吃这个药也不吐(不像方后说的那样,服药后有吐的情况),我治的那个人,吃了那么多栀子豉汤,他也没吐过。他一天吃两遍,越吃越好,吃了很长时间,后来再进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就没有憩室了。”

梁贻俊治食管憩室案

刘某,女,58岁。初诊1978年2月22日,缘于20多天前曾患感冒,经治疗后好转。但饮食日渐减少,口淡无味,少进食物则感食物通过处不适,有堵闷感,后背处亦不适。1周前复因不思食曾吃一小片酸菜,吃后胸膈部堵闷加重,继则进食如刀割样疼痛。四肢无力,不欲动。2月18日做食管钡餐造影、有两处食管憩室,诊为食管憩室引起憩室炎。

现症:已1周多不能进食,少进流食一二匙则感到食物通过处热痛如刀割。旋即吐出。近3天水米未进,卧床不起。但胸膈部仍痞满而胀。后背部热而跳痛,吐白沫,口干胸痛,稍有咳嗽、近3天未大便,身重,四肢无力。

检查:精神萎膝,面目虚浮,脉沉弦细稍数,舌苔黄厚腻而垢。

诊断:噎膈(食管憩室炎)。辨证:湿热秽浊郁阻胸膈,气结于上,湿郁于中,下焦不通,以致关格。治法:清化湿热,通关化浊。三仁汤 加减

处方:杏仁,薏苡仁(炒),白豆蔻,厚朴,半夏,滑石,竹叶,槟榔,木香,郁金,石菖蒲,黄芩,佩兰,藿香,火麻仁。

上方服2剂后大便已通,昨晚稍进油茶面,未见刀割样痛,后背跳痛显减,但仍身疲无力不欲动。脉同前,舌苔厚显退。继服上方6剂后,胃脘食管进食已不噎,晨起能食一碗高粱米饭,但多食胃脘尚有胀感。后背酸痛,但可耐受,大便2天未行,身疲无力好转,脉沉滑细无力,舌苔垢腻已退,尚有白腻苔,热势已去,但正气已虚。再以上方加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之品,以去其瘀滞,调理善后。

二诊方药:杏仁,薏苡仁(炒),白豆蔻 厚朴,半夏,滑石,竹叶,槟榔,郁金,石菖蒲,佩兰,藿香,党参,丹参,没药,。

3月6日,追踪观察,服上方3剂后,胸膈后背部痛胀悉除,饮食正常,可以进行正常家务劳动。5月23日,食管钡餐检查尚有一憩室,余未见异常。本案引自(《梁贻俊临证经验辑要》)。

【评析】本例患者中医诊断为“噎膈”,已1周多未进食物,且食管部位堵闷、疼痛,少进流食则噎痛而吐,面色苍白,精神萎摩,卧床不起,经西医诊断为食管憩室炎,无特效疗法,经用中药清湿热、化浊通关法,方以三仁汤加行气润畅通便,药仅2剂,大便已通而病减。二诊再服原方之药,病已减轻大半,可进食一碗高粱米饭。三诊又加入补气活血药3剂,诸症悉除,临床无噎痛症状,食管憩室已无炎症。本案可谓一次知、二次效、三次愈。

黄振鸣治食管憩室病案。

谢金彩,女,39岁。初诊:1982年2月5日。病史:患者近半年来,经常胃脘胀满,有灼热感,且渐加重,自服“胃得乐”或“阿托品”等药片,效果不显。1981年10月初,每于进食时有异物阻碍感,伴食后不舒;同年11月,出现吞咽困难,不能进食粗糙的食物,12月初因吞咽困难日益显著,进食流质饮食也感困难,Ⅹ线钡餐检查显示:“食管上段位于主动脉弓旁向右基底有约1.8cmX1.2cm大的憩室,憩室囊袋横行向上”,诊断为“食管憩室病”。就诊时除上述吞咽受阻症状外,胃院胀满,胸胁作痛,郁闷不舒,伴啜气恶心。

检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不华;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辨证:肝郁气滞,郁久血结。治法:疏肝理气,散瘀破积。

处方:三棱,莪术,炒山甲(先煎),皂角刺,土鳖虫,两头尖,山慈姑,丹参,香附,郁金,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4剂。

复诊:1982年2月10日。自觉胃脘胀满、胸胁作痛、郁闷不舒等明显好转,但余症依然。按上方再服20剂。

三诊:1982年3月2日。服药期间,吞咽困难逐渐消失,已可进食流质、软饭一类食品,但进食时尚有异物阻塞感;胃纳一般,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脉弦细。再连续服上方10余剂,症状消失,进食时已无异物阻塞感,可进食普通饭食;精神恢复,体重增加了2.5千克,胃纳佳,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脉细缓。达临床治愈。

1982年6月,到某医院作X线钡餐摄片复查,结果:“见食管通过钡剂良好,黏膜正常,扩张度好,食管憩室消失”。

胃憩室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

五、

赵绍琴治疗食道裂孔疝

某,女,71岁。患糖尿病10余年,一直由赵师用中药调治,病情尚属稳定。近困胃脘部疼痛,经某医院钡餐拍片确诊为食道裂孔疝,服药不效,遂求治于师。1991年9月初诊,见其面色苍白,形肥体胖,上腹部持续性饱胀,疼痛时作,口干不欲饮,脉象沉软。舌淡苔白且润。脉证合参,辨为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治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法。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5克,党参6克,白术10克,生熟地各2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青陈皮各10克 枳壳6克,防风6克。

上方7剂,复诊胃脘胀痛,裂孔疝已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