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太后对辽的改革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影响?(两宋繁华往事77)

 金色年华554 2020-11-15

牵手的双方,都带着满满的诚意。

有投入,就有收获。

韩德让的投入是,全力保护太后、皇帝安全,为契丹浴血奋战,对朝政兢兢业业,保着大辽江山。

萧太后的回报是,在辽国推动深层次的汉化改革。

比如,同罪同罚。简单地说,法律面前族群平等。将以前汉人同契丹人发生纠纷,必优容契丹人、重罚汉人,改为一视同仁。

比如,确立科举制度。契丹传统上实行世选制度,政府高级官员,在皇亲国戚和功勋贵族子弟中选拔产生,以保证契丹世代人才倍出。

世选不是世袭。

世选,是一群人中择优。世袭,是父子相继。

显然,世选制度,绝大多数汉人可望不可及。韩德让家族的故事,个案而已。

科举,则不同了。汉人读起儒家经典、孔孟之道、子曰诗云,就是顺畅。没办法,基因里就有。通过科举制度,汉人可以有尊严地,批量、有序地进入国家政权。而且,朝廷禁止契丹人参加科举。科举,主要是汉人的通道。

显然,科举比世选更有说服力。科举出身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以至于,契丹贵族和汉人同僚共事,内心都有点酸溜溜的。后世,还有契丹贵族冒名顶替参加科举的,就是要这份荣耀。这也侧面说明了,科举的深入人心和契丹贵族的汉化程度。

萧太后对辽的改革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影响?(两宋繁华往事77)

这些汉化制度上的变革,深刻地改变着辽国。这也能给辽、宋的百年和平作出一些解释。

加速汉化,让辽人在心理上对中原王朝有了亲近感。双方在国书上,自称南朝、北朝,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甚至觉得辽、宋之间,不再有胡、汉之别,而是一样的,都是中华。

这也是有证据的。

萧太后的孙子辽道宗就说,吾修文物,彬彬无异于中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