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西方面临的就是民族融合问题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0-11-15

这其实是我2年半前在小密圈里写的一篇旧文的摘录,中心就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主要人物的性格对事物——运势的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的文章我当时写了2篇,其中有一篇已不能发了。其实也就是通过人物性格分析,让大家能够对那2年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有一些理解,让大家不要悲观,一切都会变的。

周五发的是第二篇,忌讳相对小一些。但即便如此,还是做了一些删节。最终是通过了,但没有逃过。

其实要按我心意,我是想把从人物性格角度,把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演变都捋一遍的,那绝对是非常有趣有意思,而且能长智的历史。因为人跟人的冲突,大部分都是性格冲突。决定我们取舍与决策的,除了固有的立场观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具体的形势利弊以及当事人的性格。一个人,如果常能从形势利弊得失和人物性格角度入手,去体会对方或当事人的行为,他就能成为一个智者。

本想这周就算了。但因为下周就要出行,要到下周日才回,所以想想还是来扯两句。

文字太短,摘2段我在朋友圈里发的评论吧。

一段是昨天转发秦朔的《我不是河南人》时写的——

过去郑州河南博物馆,进门就是一幅巨幅壁画:一个人手牵着一头象,这就是河南简称豫的来源。纯按字面解释,应该一边是人持着矛,一边是一头象,意寓人消灭了大象,建立了家园。因为这个寓意太“残酷”,所以用人牵着大象的画面来表现。

小麦传入中国是公元前3000,距今已超5000年。它最早的落脚点不是河南,而是甘陕,因为那时候的河南大地还被大片的森林覆盖着。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对此还无能为力,不足以开垦——光是伐树就够你受了。

所以,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最后汇聚点和形成点,但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中华文明的早期发源地在中原大地的东西南北:东,山东;西,甘陕;南,江汉;北,辽宁内蒙。其中西和北,受土质疏松之利,东和南,有河湖冲积形成的淤泥之利,都便于耕作。

这些文明,一个是从四面八方逐渐向中原渗透,一个是顺着河谷深入中原腹地,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定居点。这就是中原核心地区的文明反而比它边缘地区的历史短的原因。

昔日的莽原被一点一点地蚕食,当几种文明碰到一起后,互相的征战与杀伐就开始了,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上演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也就开始了。

现在的西方,就面临着民族融合问题。以为凭他们的“普世价值”、“普天情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是“英美500年简史”带来的自信心过度膨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