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桔梗元参汤,治疗鼻炎是否真的那么神?

 正午abcd 2020-11-15
  网上流传了一个专门治疗鼻炎的方子,据说神效,出自哪儿呢?清朝名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卷八,就是治鼻炎的桔梗元参汤,处方如下:

  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黄元御认为,鼻炎是人体内的气机升降转得不太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鼻塞等症状,而这个方子可以升降气机,去除寒邪,且属于食疗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非常安全。


方解:
桔梗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润燥解毒;杏仁降肺金之气,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健脾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甘草补脾胃,生姜散在外之表寒。

很早时就知道这个方,也应用过,但效果嘛,也就一般,此方组方思路看似奇妙,但中医治病讲究疗效,讲的再好,治不好病也是白搭,个人认为此方治疗一些比较轻患病时间不长的鼻炎效果应该可以,但如果是长期的慢性鼻炎,此方就没有网上讲的那么神,三剂五剂见效,十剂治愈等,很多人治鼻炎喜欢套用此方,但大多数人发现效果很不理想。

其实鼻炎是个复杂的病,并不是单纯的升降气机就可以的,比如用此方时,如果外寒严重,有头痛,鼻塞,怕冷,打喷嚏等等症状时,我一般会加上,白芷,辛夷,川芎,蔓荆子,苏叶等,如果手足冷,脉沉弱,不停流清鼻涕打喷嚏等,合用麻黄,附子,细辛等,如果鼻流黄涕,可加上,银花,桑白皮,黄芩,鱼腥草等等,如果大便溏,食欲不振,可加上干姜,炒白术,砂仁,焦三仙等健脾药,如果血瘀,鼻粘膜肿胀,可合用通窍活血汤(桃仁,红花,赤芍等),如果气虚不固,可加用,黄芪,防风,炒白术等,总之,辩证施治。

桔梗元参汤只是提供了一个治鼻炎的思路,但真正用临床治鼻炎,还是要看个人体质及症状施治,好在此方平和,大多为药食同源材料,有鼻炎的朋友试试看也不妨,至于加减,可以参考我上面的建议。

今天谈谈另外一个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效方,这个鼻炎神方叫巜取渊汤》,此方来源于陈士铎的《辨证录》,陈氏制方多奇特,且其疗效确如其所论,对症效果立杆见影,取渊汤原方组成为:辛夷6g,当归9g,焦山栀9g,柴胡3g,贝母3g,元参30g;其方从胆移热于脑的论点出发,辛夷入胆,引当归以补脑之气血,引元参以解脑之虚火,加柴胡疏胆之郁结,则胆不来助火,自受气之益也,不止鼻之涕者,清脑中之火,益脑中之气,正所以止之也。本方为陈大师治疗鼻渊的效方,鼻渊亦名脑漏、脑渗、脑崩、控脑砂、是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如流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常伴头额胀痛、鼻塞不利、香臭难辨等症状,多因六淫外袭,胆热上犯,脾经湿热,正气亏虚,无力抗邪,造成鼻塞窦道不通畅所致。现代医学的鼻窦炎及某些鼻炎其临床表现与鼻渊相似,故可按鼻渊辨证施治。

此病的辨证要点首当分清虚实。一般暴起、初病、体质壮实者多属实证;久病、体弱、病情缠绵、时有轻重者多虚中夹实,纯虚者少。实证应分清风、湿、热的偏重;虚证要注意气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同时还须辨别与肺、胆、脾(胃)、肾(包括脑)的关系。鼻渊、鼻窦炎以热证为多,病久可以伤气。多与肺相关。其治疗原则初起属实者,自以祛邪为要;久病正虚,应注意扶正达邪。祛邪之法,不外疏风、清热、除湿。三法亦多配合使用,但应分别主次。

疏风法主用于有表证者,一般以风热相兼者为多。除湿多取芳香化湿法。而清热一法,应用尤广,因邪热上犯清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同时还当注意解毒排脓。而取渊汤正是从胆移热于脑,清胆开窍,以清为主,独辟治疗鼻渊、鼻窦炎之蹊径,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取渊汤其组方之精妙,在于清肺脑之邪热,宣畅气机,而使鼻塞涕浊之症显著减轻,方中辛夷入肺胃气分,助清阳上行通于头脑,其性走窜,为本方引药,引领诸药直达肺脑而发挥其作用;其引当归以使头脑之气血各有所归,栀子清心泻肺,贝母泄降以宣肃肺气,柴胡升举宣发,振清阳之气,驱邪达表,元参清胸膈心肺之热邪,疗风热泄肝阳,药性平和,且其组方剂量配伍主次分明,实为治疗鼻渊、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元参为方中主药,其泄降下行,能清风热之邪,能制君相浮游之火,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故不论病之新久虚实,用以清热,最为适合,辛夷为方中引药,易耗气伤津,不宜久服,用量宜轻。

该方以鼻脑相通,胆移热于脑立论,以清胆通窍立法,治疗鼻渊、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取效迅捷,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当然鼻炎病机复杂,很多慢性鼻炎需要坚持长期用药才能彻底治愈,另外一些喷鼻子的喷雾剂,会破坏鼻子本来的抗邪能力,长期应用会损伤鼻子的内部功能,故此尽量少用或能不用就不用!

分享一个治疗头痛的验方,供大家参考,无论哪种头痛都可以用,基本上无副作用,头痛时,取白萝卜汁适量,加冰片少许,冰片化后,取汁滴鼻子里,一次一两滴,据多位患者试用,反馈效果良好,大多数情况下,能迅速止痛,此方用萝卜汁行气通滞,冰片通窍止痛,故取效甚捷。

推广中医文化,希望因为您的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认可了解中医,并受益于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