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就已出现的兵器,抗战居然还在用,神头岭一战打服日寇

 兵哥有话说 2020-11-15

在中国漫长的5000年历史中,红缨枪应该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冷兵器之一了。据史料记载,红缨枪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就用的红缨枪。只不过赵子龙的红缨枪缨子是白色的,而并非我们常见的红色。

三国后期,红缨枪已经从武将才能用的武器,变成了人人都可使用的大众兵器。相比较长矛和大刀,红缨枪结构简单、轻便好用,使用方法更是简单好学,因此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许多人练武选兵器的首选。

南宋时期,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就是手持一杆红缨枪,纵横大江南北,打退金兵险些收复宋朝旧都。伴随着岳飞的英雄事迹,红缨枪也成为一款家喻户晓的英雄武器。

在随后的1000多年中,红缨枪始终是历朝历代军队士兵武器首选。

即便是清末民国初年,热兵器已经非常成熟,清军依旧对红缨枪念念不忘。新兵除了学习使用枪械外,还要学会使用红缨枪。看似有些迂腐,实际上是对红缨枪这种武器好用的最好诠释。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这个事变,也标志着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在当时,日寇装备精良,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进攻有大炮掩护,就连手中的三八式步枪,也比中国军队的汉阳造、中正式打的更远、更准。

更不利的是,抗战初期,我抗日军民大多连汉阳造都没得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抗日军民想到了使用红缨枪这款兵器。

当时,制作一杆红缨枪非常容易,用白蜡杆或者桦树干,经过打磨去皮两步就能制成一根枪杆。然后再让铁匠手工打造一个三角枪头装在白蜡杆上,最后将染成红色的玉米穗捆在白蜡杆上。一杆标准的红缨枪就做好了。

也是因为红缨枪实在太好制作,所以抗战初期,我八路军部分士兵甚至都装备有红缨枪。平常背在身后,如遇到白刃战,抽出红缨枪就可以和日军拼刺刀。因为红缨枪枪长都在2米左右,所以面对日寇的三八大盖有天然的优势,因此红缨枪这也让日寇苦不堪言。

1938年3月,神头岭阻击战打响,当时八路军129师386旅三个团在邯郸、长治公路沿线,对路过日军发起了进攻。此次阻击战进行了2小时,我部以伤亡240人的代价击毙敌1400余人、俘敌80余人、缴获各类枪支300余件、毙伤和俘获骡马600余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让日寇吃了一次大亏。

这次战役中,386旅新建部队大多没有步枪,全靠红缨枪和日寇展开白刃战。由于神头岭地势狭窄,日寇面对长2米的红缨枪,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三八式步枪根本刺不到我八路军战士,这也成了日寇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至此,我八路军老兵和日寇拼刺刀,都会首选红缨枪。

抗战后期,随着我抗日军民武器装备越来越好,红缨枪也逐渐退出一线作战部队装备序列。转而成为儿童团制式装备,继续发光发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