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奋的一批人

 窦旭民图书馆 2020-11-16

勤奋的一批人

窦 旭 民

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主要是依靠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在中共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几十年的国内战争。然而,蒋介石政府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方兴未艾,重整山河,一切都需要规划、建设。

于是,党和政府当即从武装斗争转变到经济建设上,农村普遍开展土地改革,城市进行工商业改造,父辈们辛勤工作,大胆尝试,也借鉴了前苏联的某些经验,实行计划经济,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先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党的领袖毛泽东在此间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农业合作社》等著名文章,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

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各类矛盾的发生,虽然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但总的来看,还是鼓舞人心的。虽然有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还是挺过来了。虽然有某些大国的逼债和封锁,但新中国丝毫没有屈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硬是制造出原子弹,修建了长江大桥等等。

一九七八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阔步前进的转折点。毫不客气地说,此时主要依靠的建设力量,就是一九四零年到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

有人说,这一批人是中国最勤奋的人,我赞同,没有异议。他们大部分出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受的是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的教育。经历过艰难的生活,懂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能创业,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相当勤奋,擅长吃苦耐劳,而且淳厚简朴。

正是因为在十年“文革”期间的锤炼和洗礼,绝大多数人增长了见识,明确了是非曲直,更加懂得安定团结的无比重要,更加珍惜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贫穷的确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能生活幸福,而国富民强则是祖国的发展目标。落后的民族必然受欺,贫弱的国家可能挨打,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写照。

当年,正当这一批人努力学习,充实知识之时,收到了“文革”的阻扰,所谓“停课闹革命”,实际就是断了学业。之后,许多人自学成才,有幸的还参加了高考,丰富的社会实践搭起了一个大展手脚的舞台,而他们也交给了祖国一个满意的答卷。他们之中,不乏科学家和军事家,也有不少作家、文艺家,这些精英人物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做出了可赞可敬的贡献。

这一批人辛苦奋斗几十年,从上山下乡当知青,到陆续返城做普工,从背起书包回乡村,到扛起锄头当农民,哪个不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尤其是农民工的队伍,其骨干力量绝对是这一代人。战天斗地,修筑铁路,挖洞架桥,建立大楼,到处都有他们流下的汗水,各地都有他们留下的身影。

而今,这一批人已经进入老年之列,最小的也已六十岁了。花甲之年的人是需要多休息、需要常安静,他们再也没有年轻气盛的脾气了,再也没有气势昂扬的形象了。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老头儿、老太婆,要不两老作伴,要不孤独一人;身体好点的还能在广场舞群中跳动,体质差点的尚可在小河边或社区内漫步;也有个别生活条件差的还在担当门卫,挣点补贴。总之,他们还在进行锻炼,还在进行活动,还在想着延续衰老的生命。

最伤悲的是还有一些人因劳成疾,患上了多种疾病。虽然有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保障住院治疗,但却难以摆脱肉体和精神上的各种伤痛。

勤奋的一批人付出的较多,而得到的回报可能并不丰硕。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理解国家的难处,自愿多做贡献。      

——做人嘛,就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

                                                           2020年10月22日于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