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整体性学习法高效学习

 单华伟 2020-11-16

作者简介:斯科特·杨,麻省理工学院学霸,通过自学,一年完成学校四年的课程,他还自学了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有自己的一个小公司。

今天的分享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如何养成一个学习方法?

然后,我们会从使用「 笔记流 」做高效的笔记开始将你代入整体性学习的大门。然后,一步步深入了解整体性学习法。

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学习方法

很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把这些东西固定化,所以无法稳定的发挥;而拥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每当面对一个知识,你就可以通过一套流水线式的操作方法把它学会。

当你在使用整体性学习法的时候,一开始它可能会减慢你的速度,但当你渡过适应期以后,你的学习效率就会突飞猛进,我们都需要明白——和新方法的磨合,一定是痛苦的。

如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一些手段确实没有用,那就大胆的抛弃它吧;如果可以,你也可以对方法做改造,总之,只要能让它真正帮助你,而不是束缚你就行。

用“笔记流”做笔记

Ⅰ.什么是笔记流?

我把它定义为“给自己看,为了让自己理解知识的一幅思维导图”。

很多人的思维导图画的天花乱坠,但对理解知识帮助却不大。

而笔记流便是借用了思维导图层级化、图像化的形式,不注重所谓“美观”,很可能被修改得乱七八糟的“不漂亮的思维导图”

记住:形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Ⅱ.笔记流的核心:短语+箭头+理解

短语:用你自己能理解的,简短的短语概括一句话

箭头:用于表示知识间的联系

理解:①笔记不是课堂实录,而是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②字丑、笔记流画得无比杂乱粗糙、为加深印象画的漫画如小学生作品……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借用一切形式理解知识

           ③为了你的理解,如果你觉得必要,有时记录传统的那种一句话一句话的线性笔记也可以,不要被这个方法束缚。

Ⅲ. 叮嘱

不要有“记下完整的笔记,课下再学”的想法!课堂的意义就是学习,要把课堂利用好。

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这么认真的上,你完全可以在有的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但要稍微留意老师念出来让大家记录的、PPT上的内容,这些都是考点,不想挂科的话还是记一下吧。

整体性学习法的运用

Ⅰ.整体学习法的原理:知识关联

知识关联,也就是在知识之间编网,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在知识间建立多条快车道。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

一是多条:知识间的关联一定要多,这样能保证你在有的联系断裂的情况下任能回忆起与之关联的知识。

二是快车道,你建立的联系一定要是迅速的,最好不要使用那种拐弯抹角的联系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思维的迅捷。

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在知识之间建立多种、快速的联系

Ⅱ.使用整体性学习法的步骤

(1)选择模型

模型一:感知模型(视听触味嗅  五感、肌肉)

关键:用你的一切感知去触摸,去嗅,去拉扯,去打开那个知识模型

模型二:外部模型(将抽象信息具体化)

举例:卤化物和惰性气体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是邻居

模型三:比喻

举例:条件反射就是不断加强联系的结果(比如巴普洛夫的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雪地里不断行走,足迹便会更加清晰

注意:①比喻可能不是很完美甚至是别扭的,但只要它能帮助你记忆,就去使用它吧

           ②在寻找比喻时:要注意自己脑海中第一个念头;比喻一定要简单,简单到十岁的孩子都能明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费曼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很会简化问题的人,我们接下来会讲到)

           ③寻找到比喻后,要不断去使用,优化。当你需要调用某个知识的时候,你能条件反射式的调出这个比喻吗?这个比喻能发挥作用,让你回想起记忆的内容吗?

(2)拓展

去拓展知识的

①来龙去脉:这个知识是如何推导出的

②前世今生:一个观点或公式在历史上有过哪些版本

③变化形式

④相互间的异同

⑤推广使用

(3)测试纠错

去使用,发现自己的模型和真实情况的差距,然后再作调整。

(4)应用

不管你怎么记笔记,你记录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都是信息而非知识,不要以为这本笔记就是你的知识体系。

所以学了任何专业知识,比如心理学、编程等等,都要立即去运用,这个应用,不一定是实践,给别人讲,写干货笔记……都是应用。

斯科特·杨多次说不要“学习”,说的就是以运用代替重复机械的记忆,发挥知识的真正效益。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那些能改变你的思考模式,具体到应用场景的东西,流过了你的身体的信息,才叫知识。

这是一篇会生长的文章,笔者会不断根据自己的进步对文章修改哦!

最近一次修改日期:2019年1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