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鼠乌托邦”,历时1780天的黑暗实验,是否预示了人类的未来?

 魅力科学君 2020-11-16

“老鼠乌托邦”是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John B. Calhoun)于1968年所做的一个实验,其目的是研究与动物种群密度相关的问题。实验选择了4雄4雌总共8只健康的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研究人员为它们精心打造一个堪称完美的居住场地。

该场地其实就是一个边长约2.7米,高度约1.4米,并且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空间,这个空间被平均分为1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和水,以及用于休息的窝巢,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风扇和供暖系统将这里的气温控制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总而言之,这个“老鼠乌托邦”拥有老鼠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根据估算,这足以支持3840只老鼠舒适地生存,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实验中的老鼠数量最高只达到了2200只,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堪称完美的物质条件下,这个老鼠群体在1780天之后最终走向了灭亡。

正因为如此,该实验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历时1780天的黑暗实验,那么实验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适应期

这8只老鼠进入老鼠乌托邦之后显得彷徨失措,它们花了104天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这个陌生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它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些激烈的争斗,并渐渐确定了各自的群体地位,开始正常的繁衍生息。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

在这段时期里,老鼠的数量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大约每隔55天,它们的数量就会翻一倍,整个老鼠群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研究人员发现,鼠群出现了森严的等级秩序,等级越高的群体,得到的资源就越充足,繁衍后代的速度就越快。然而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实验进行到第315天时,鼠群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停滞期

在这段时期里,强势的老鼠占据了有利的窝巢,它们不断地将弱势的老鼠赶出自己的领地。这些弱势的老鼠大多属于新生代,它们被赶出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原来的“家庭”已满了,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应该远远地离开,然后去“自立门户”。

然而在“老鼠乌托邦”中,它们并不能这样做,由于能够轻易地得到生存所需,它们失去“奋斗”的动力,渐渐地成为了我行我素的“单生贵族”,它们有的集中在中心区域无所事事,有的则躲进“无鼠问津”的偏僻之地,彼此之间除了偶尔相互攻击之外,几乎没有正常的社交,甚至失去了正常交配的能力。对于这些老鼠,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问题鼠”。

随着老鼠数量的持续增加,那些拥有领地的鼠群也开始出现异常,首先是原本负责保卫领土的雄鼠渐渐失去了领地意识,而任由其它“外来鼠”进入自己的领地,却这是负责哺育后代的雌鼠不能容忍的,它们不得不频繁地转移窝巢,并且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

频繁地转移窝巢就意味着幼崽的丢失,而越来越强的攻击性使得这些雌鼠有时甚至对自己的后代也进行“无差别攻击”,这些幼崽即使是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早早地被赶出了“家门”,然后成为了“问题鼠”中的一员。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鼠群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幼崽的出生率以及存活率越来越低,尽管如此,鼠群的数量仍然在增长,直到第560天,鼠群的数量达到2200只,这也是整个实验的最大值,在此之后,鼠群就开始走向灭亡。

第四阶段:走向灭亡

随着上一代的老鼠渐渐老去,鼠群的幼崽就变得越来越少,“老鼠乌托邦”中最后一只幼崽在第920天诞生,在此之后,所有的老鼠都变成了“问题鼠”,它们的生活变得极度简化,基本上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是整理自己的体毛。当实验进行到第1780天的时候,最后一只雄鼠“寿终正寝”,正式宣告了整个鼠群的灭亡。

那么这个历时1780天的黑暗实验,是否预示了人类的未来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确定的答案,有人认为,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地球其实也是一个外界隔离的封闭空间,而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容易,终有一天也会陷入类似“老鼠乌托邦”的世界。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人类拥有地球上其它物种都无法比拟的高级智慧,凭借着这一优势,人类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可能会在未来出现的危机。

可以想象的是,宇宙那么大,人类不可能永远都“蜗居”在地球上,而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进入了“乌托邦”,那就代表人类的科技早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去别的星球发展它不香吗?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