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乘物以游心

 知鱼之乐uo5wuu 2020-11-16

01

人的境界:日月同辉

老子说,光而不耀。说的是,一个人做事虽然带有光芒,但是却不耀眼,不让人觉得太过张扬,这就是很不错的处世方式。

而到了庄子那里,他认为生命本来就是温暖而朴素的,只要我们舍弃社会中的个人判别与私人荣辱,生命自然就会泛出本真的光辉,而且这种光辉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真实的生命如午后的阳光,可以穿过山林,自由照耀,自在从容,虽不会耀眼夺目,但却可以温暖世界。

02

自由选择生活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真实而自由的生活,想要实现这些,关键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此过程中,保持本心和人性的本真才是最核心的。

庄子指出,由于人性多欲,且各自为了现实的生存和存在价值,人往往放弃掉自己,为了名利地位等外在荣誉,屈从于社会制度和他人评价。由此,人的心灵就会不自由,会被外物所奴役,进而在物欲的束缚和捆绑中不断远离自我的本质。

而人一旦背离自己的本性,就会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化,这是现如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要面对的巨大人生课题。当人被物化,被当做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进而被金钱和物质所奴役,人的情感和价值主体性就会被削弱或压制,人不成为自己,而只是社会或他人的工具。

03

欲望杂多导致人性失真,认识不全

多欲造成人性贪婪自私,进而导致人性失真,人生失衡。现实中,人多囿于自我观念,致使物我对立。人总是以自我的小心思想去主宰万物,以小视野的差别心看待人与我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于是,世人尽以有限当无限,以无知当有知。从外在环境而言,不合理的强制性制度迫害导致人心扭曲,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使人为物役,主体的自由本质丧失。

人的真实本性丧失而不得自由的主要原因在于世人囿于自己的成见而狂妄不自知,更为荒谬的是,世人还愚蠢地将自己有限性认知当做无限知识,认为自己已然洞察一切,对世间一切皆能控制和把握。更有甚者,很多人凭借自己拥有的有限知识去评判别人的是非,由此造成相互攻讦、争斗不断。

世人只站在具体物相的角度看问题的一面,只是站在具体不同的事物自身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会产生是非对错、贵贱优劣、大小有无、高低胜败等差别认知,这种认知对于宇宙大视野来说,根本就是一种小聪明,只是基于有限条件得出的相对真理,而非统管全局、滋润万物的大智慧。这种以物观察、以己度人的思维,不可避免地只看到事物存在的一部分合理性,其观察视角仅仅停留于万物存在的表象,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偏重于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与对立性的存在,以极为具象化的思维审视人所存在的世界,由于看不到世间万物之间相通相融的本质,从而让自己得出较为浅薄片面的认识。

04

对自身价值的衡量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世人在追求价值时往往向外求,而非向内修。这种追求外在的价值标准根植于我们很多国人的思维,只会给人徒增困扰,而不会给我们的认知与生活体验带来任何快乐。

在庄子看来,世人面对心与身、人与物之间的矛盾,结果多是心为形役而人被物化,最终使自身陷入虚伪狂妄、浅薄无知的非常状态,世人对于自身所处境遇,自知者痛苦焦虑,不自知者只为眼前名利而甘受物质奴役所驱使。

05

精神的最高境界:乘物以游心

庄子说,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拿文凭,证书,更不是仅仅为了养家糊口。真正的知识可以教我们懂得人心,与日月同辉,认识到万古的时间存在,才是生命的自我成全。

完成自我人生实现固然可贵,但生命需要超越,生活需要摆脱掉那些沉重的事物与欲望的拖累。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作为,但道家要求我们要回归自然,与万物一同呼吸成长。在庄子看来,社会外界给你的荣誉头衔再多,不如自然万物给你的一草一木真实,所谓的乘物游心,就是从社会的名利欲望中超脱出来,不让自己受制于红尘疲累之中。如果我们能读懂庄子,就能做到穿行于物欲社会中,不受外物的干扰,让自己的心灵自在地遨游逍遥。

乘物游心的可贵之处在于解放自己,释放自己的天性和自然属性,进而让心灵飞跃到一个与万物并齐的至高境界,这也是人精神的最高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