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阳春面,三袋杂色米

 苍木先生 2020-11-16
人间有许多感动,都来自平凡的感动。父母之恩看起来都是稀松平常,那么自然,那么纯粹,然而那些感动,同样很纯粹,不带一丝做作。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时刻引导和激励着孩子。

生活中有很多不幸,但不管多么困难,大部分父母都会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能在这片天空自由成长。父母是无私的,他们不会考虑自己的尊严;父母是“自私”的,他们用“自私”让孩子改变命运。

都说父母之恩大于天,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让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恩父母,是每个为人子女都应该做的。不为其它,只为自己成为父母后,能为自己孩子撑起一片天。

01、一碗阳春面,温暖一家人

《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很多人都读过,这是一个日本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三口之间的日本家庭。贫寒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大年夜向店家要了一碗阳春面,三个人快乐吃的故事。

店家被他们的温馨和坚强感动,因此给他们加了面,却又没打扰他们。之后每年都给他们预留了原来的位置,直到14年过去,那一家三口才再次光临,点了三碗阳春面。通过努力,他们实现了跳跃。

这个感人的故事,用简单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对话、质朴的人物性格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这种善良、勇敢激发人们前行。

面对艰难,母子三人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努力拼搏。母子三人的拼搏值得赞赏,然而他们的奋斗并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让他们感到温暖,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故事的结尾写道: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清风中摇曳着、飘着。用人间的温情去融化了寒冷,这是人间的大爱。

《一碗阳春面》是普通的故事,更是人性的展现,不管是面馆夫妻对母子三人的照顾和期盼,还是母子三人相互携手前行,都是爱的存在,也是他们奋进不可缺少的动力。感恩的不只是母亲,也有帮助自己的人。

02、三袋杂色米,撑起一个家

如果说《一碗阳春面》是来自日本的故事,那么《三袋杂色米》就是源自于中国的现实生活。讲述的是一个特困家庭的故事,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母亲的牵引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男孩很小,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俩搀扶着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有改嫁,而是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他。那时候很穷,煤油灯下是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和母亲缝补衣服的身影。

随着日子的流淌,孩子越来越大,墙上的奖状越来越多,母亲身体也越来越差,但是笑容却越来越多。那一年,树木泛出了秋意,孩子考上了高中,每个月30斤的粮食和生活费,让身患风湿的母亲身躯更佝偻了。

懂事的孩子要退学,帮助妈妈干农活。母亲不同意,告诉他书非读不可。孩子倔强的说不,母亲含泪扬起粗糙的手第一次打了儿子,赶着他去上学。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母亲默默地沉思。

没多久,学校食堂迎来了一瘸一拐、气喘吁吁、姗姗来迟的母亲,负责登记的师傅看着这袋早、中、晚稻,还有细米的混合杂色米,不免一顿抱怨,让母亲不要贪小便宜,不然下次不收她的米。

一个月过去了,母亲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一袋杂色米。登记的师傅火冒三丈,一字一顿地告诉她:“不管什么米,我们都会收,但一定要品种分开,不然煮出的饭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就不收了”

母亲一脸羞愧地离开了。然而,第三个月,母亲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一袋杂色米来了。师傅勃然大怒,让母亲把米背回去,为了不让孩子挨饿,母亲跪下来哭着求师傅收下米。

看着那一双肿大到变形的腿,听着母亲讲述自己因风湿不能下地干活,为了孩子能读书打了孩子并到处讨要米的经过。师傅潸然泪下,搀扶起母亲。在母亲的要求下,并没有告诉校长并为她们捐款。

校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孩子不负母亲的期望,三年后考取了清华大学。锣鼓喧天欢送毕业生的那天,校长指着台上的三个蛇皮袋讲述了三袋杂色米的故事。

当看到母亲被扶着走上讲台时,孩子心中的那份震动不亚于惊涛骇浪,此时的他已经泪流满面。人间最温暖的的一幕,母亲暖暖的、柔柔的看着孩子,孩子跪倒在母亲身前,号啕大哭,呼唤着自己的母亲。

03、父母之恩大于天,不能忘

三袋杂色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天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如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我们一生不可替代的生命,还有无私的爱,要我们一生用心去感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