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 | 《被开拓的诗世界》再版

 星河岁月 2020-11-16


讲杜诗我从武汉大学到南京大学,讲过多少遍。每一次我都换讲义,实际上就是换内容。我当时的想法,是要通过对讲义的改变,使学生通过讲义能够了解到杜诗的各个方面。最后一次是给你们讲杜诗,后来就再也没有开过这门课。我就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论文的形式,把我对于杜诗的一些想法总结一下。当时我就找到砺锋同宏生两个人,我对他们说:“想写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已经有了结论,你们把这个结论作有条理的表达。”后来他们就试了一下。我提出一个结论,你如何达到这个结论,我不说。《被开拓的诗世界》里的论文,我自己写了一篇,就是谈《饮中八仙歌》的那篇。砺锋、宏生也各自写了一篇。还有八个题目,我就分给他们两个人,一人写四篇。这样一来,有的题目比较容易,有的题目比较困难。所以有的写得比较好,有的写得不能满意。写得不好,我就改;写得好的,我就再使它精密一些。我曾经提到其中有一篇我改得很厉害,就是关于“白战体”的那篇。宏生起初没有体会到我的意思,我几乎完全重新写过,后来他就理解了。所以我觉得,老师与同学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指导研究生的方法。而且先告诉他结论,再要他把这个结论完全弄清楚,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后来宏生作毕业论文《江湖诗派研究》,傅璇琮先生称赞他,说他进步得很快,这与我同他们合作写上面的论文或许有很清楚的关系。这本书出来以后,对于人们研究杜诗还是有帮助的,因为其中提出的问题,是过去研究者没有十分注意的方面。我一方面注意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注意到以前人忽略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与同学合作,有明确的结论,也有解决的方法,可是要同学亲自做一遍,这样对他们的发展比较快。这本书所起的很大的作用是在培养学生方面。

程千帆《劳生志略·关于〈被开拓的诗世界〉》,出自程千帆述,张伯伟编《桑榆忆往》

本文为《被开拓的诗世界》后记

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来到南京大学跟千帆师学习古典文学,学习的重点是古典诗歌。在千帆师亲自给我们讲授的课程中,杜诗是一门重点课。除了课堂上的讲授之外,平时也常与我们讨论杜诗。在讲课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固然常有经过点拨顿开茅塞之感,千帆师也偶有“起予者商也”之叹。渐渐地,海阔天空的漫谈变成了集中的话题,若有所会的感受变成了明晰的语言。收在这个集子中的十一篇文章,都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现在把它们呈献给广大读者,既作为我们师生共同研读杜诗的一份心得,也作为千帆师指导我们学习的一份教学成绩汇报。
 

1991 年,莫砺锋与张宏生在眉山


自从宋代以来,研究杜诗的专著汗牛充栋,今人所撰的单篇论文更是浩如烟海。在杜诗研究领域里,前代学者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校勘、考证、注释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比较重视对杜诗思想意义的阐发,同时也不废对杜诗艺术造诣的分析。我们对于前代和当代的学者们在杜诗研究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杰出成绩都深感钦佩,但同时也认为,杜诗是一个取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并不因为前人发掘已所得甚多,后人就会空入宝山。所以当我们从杜诗包蕴丰赡的艺术世界中漫游归来时,仍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我们讨论的一个重点是杜甫在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于文学史上的任何一位重要作家,只有把他置于文学史演变的长河中进行全面考察,才有可能对他的地位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而对于杜甫这样一位“集大成”式的重要诗人,就更应该如此。所以,我们用了较多的篇幅对杜甫与其前后的诗人进行比较。我们考察了屈原、贾谊的忧国忧民精神对杜甫的影响,也考察了杜甫在七言律诗中注入政治内涵的尝试对李商隐、韩偓的启迪。我们考察了杜甫的山水诗对谢灵运等人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的现象,也考察了杜甫的咏物诗如何演变成宋人的“禁体物语”的过程。此外,我们还通过对一组“同题共作”诗歌的分析,论述了为什么在灿若繁星的盛唐诗人中只有杜甫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千帆先生《少陵先生文心论》手稿书影

我们讨论的另一重点是杜甫本人创作的发展过程问题。杜甫并非生来就是“诗圣”,杜诗在思想意义和艺术造诣两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把考察的目光集中于杜甫创作生涯中前后两个重要时期:困居长安时期和漂泊夔巫时期。对于前者,我们着重探索了杜甫是怎样从盛唐诗人的浪漫主义群体中游离出来而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对于后者,我们着重探索了杜甫是怎样在艺术上达到“无意为文”的老成境界以及杜诗怎样由对现实的愤怒控诉而转变成深沉的内心独白。
 
凤凰出版社线装影印《少陵先生文心论》

最后,作为总结,我们对前人称杜诗为“集大成”的问题谈了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国的集大成者,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承前而在于启后。古典诗歌在盛唐之后仍能继续发展并最终由唐转宋,固然离不开中晚唐及宋代诗人的共同努力,但杜甫作为这一转变过程的始发轫者,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杜甫通过艰苦卓绝的艺术探求,在极大的程度上开拓了古典诗歌的世界,同时也就为后代诗人开辟了广阔的求新求变之路,诚如宋人王禹偁所云:“子美集开诗世界。”我们要探索的正是杜甫对诗歌世界的开拓过程及其前前后后,所以取王禹偁诗意,把本书题作《被开拓的诗世界》。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千帆先生批校《杜诗镜铨》(清同治十一年[1872] 望三益斋刻本)书影

上面所说的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读者很容易发现,这些文章中并没有多少独得之秘,更没有什么惊人之论。但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在较长时期中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结果。在那些与别人相同的地方,我们没有为了趋时媚众而人云亦云;在那些与别人相异的地方,我们也没有为了一鸣惊人而标新立异。
 
1982 年,程千帆先生在书房指导莫砺锋读书

对于这些文章本身,读者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不用我们饶舌。但既然本书实际上是一份教学成绩汇报,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千帆师指导我们研治古诗的方法稍谈几句。
 
长期以来,千帆师一直主张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应该采取将考证和批评密切结合起来的方法。他认为,没有考证方面的过硬本领,就会使研究流于粗疏空洞而难以求其实;而缺乏批评方面的深厚功力,又会使研究流于烦琐浅薄而难以极其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治诗过程中,千帆师正是从这两方面努力的。他从年轻时起,就在校雠学、史学等方面用功甚深。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在新文艺理论和思维方式上不断拓宽治学之路。“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就是他在古典诗歌研究中获取重要成就的缘故,学术界对此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我们觉得还应该指出一点:千帆师不仅是一位勤勉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深有造诣的诗人。这样,当他探索古典诗歌艺术海洋的奥秘时,就不仅仅是站在海边远眺帆影,俯拾贝壳,而能亲自驾舟入海,领略起伏波涛之宏伟壮观与曼衍鱼龙之怪怪奇奇。千帆师出生于诗人之家,从小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在那些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中,也始终不废吟事。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他数十年的诗作如今只残存薄薄的一册《闲堂诗存》,钱仲联先生为之题序云:“余循读数过,绝叹弥襟。其神思之窎远、藻采之芊绵,不懈而及于古。空堂独坐,嗣宗抚琴之怀也;天地扁舟,玉溪远游之心也。时复阑入宋人,运宛陵、半山、涪皤于一手。”我们自惭浅薄,不足以知千帆师之诗。但从钱先生的序中可以看出,老师对于诗艺不但造诣精深,而且转益多师,绝无宗唐宗宋的门户之见。正因如此,他在研究、批评古典诗歌时,就既能抉其精微,又不会为个人艺术趣味所左右而失之于偏颇。
 
1999年,程千帆先生获得中文系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张宏生作为弟子代表献花

当千帆师于八年前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之后,他就运用自己治诗的经验精心指导学生。在他为我们开设的课程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他亲自给我们讲授校勘、版本、目录等一系列基础课,指导我们如何收集材料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理;二是要我们熟读李、杜、苏、黄等大家的诗集,并且学着写些旧体诗,以提高诗学功力。只因我们的根底太浅,忝列门墙虽已数年,未能登堂入室。然而我们决心沿着老师所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像老师一样,永远在祖国古典诗歌艺术海洋中不懈地探索。

莫砺锋 张宏生
1987年11月19日

本书目次
  • 杜诗集大成说

  • 忧患感和责任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

  • 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从杜甫到李商隐、韩偓

  • 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

  • 老去诗篇浑漫与——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及其对宋人的影响

  •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读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 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读杜甫等同题共作的登慈恩寺塔诗札记

  • 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读杜甫咏物诗札记

  • 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读杜甫纪行诗札记

  • 杜甫在夔州诗中所反映的生活悲剧

  • 晚年:回忆和反省——读杜甫在夔州的长篇排律和联章诗札记

  • 后记



组稿:小孟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