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补益剂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1-16
1、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A、渗湿
B、通便
C、升阳
D、补血
E、疏肝

2、生脉散与四君子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茯苓
B、附子
C、白术
D、甘草
E、人参

3、以“心脾同治,重在补脾”为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A、四物汤
B、归脾汤
C、炙甘草汤
D、补中益气汤
E、当归补血汤

4、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生地、元参、麦冬
B、阿胶、当归、芍药
C、生地、阿胶、麦冬
D、麦冬、麻仁、枣仁
E、生姜、大枣、黄芪
 
5、大补阴丸中既能填精补阴,又能制约黄柏苦燥的药物是
A、熟地黄
B、龟板
C、知母
D、猪脊髓
E、山茱萸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参苓白术散的功用,属记忆内容。参苓白术散的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A对)。本方治疗脾虚湿盛中的肠鸣泄泻(B错)。升阳,补血,疏肝不是此方的功效(CDE错)。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生脉散功能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四君子汤功能益气健脾,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故生脉散与四君子汤均含有的药物为人参(E对)。记忆:四君子参苓白术草。生脉畏(味)参麦。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归脾汤中以参、芪、术、草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 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故为心脾同治,重在补脾(B对)。四物汤是以“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为配伍特点(A错)。炙甘草汤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C错)。补中益气汤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D错)。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E错)。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炙甘草汤的方药组成,应重点把握,熟悉记忆炙甘草汤的方歌。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有生地黄、 阿胶、麦门冬(C对)、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麻仁、大枣。方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大补阴丸的方解。大补阴丸中熟地龟板的配合,作为填精补髓,滋肾填精的主要结构,没有提到可以制约黄柏苦燥(AB错)。黄柏、知母是一组滋阴降火药,知母可以滋阴,能够清热。黄柏和知母相配,擅长于降虚火,退虚热(C错)。用猪脊髓,原方用做赋型剂,猪脊髓是血肉有情之品,也能以髓补髓,增强填精补髓的功效,缓和黄柏知母这类药物的苦寒之性(D对)。山茱萸不是大补阴丸的组成药物(E错)。

 

细目四 气血双补

八珍汤

《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各一两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苔薄而白, 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多因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成失血过多所致。人参、熟地黄配伍,治当益气补血兼重。方中术、获苓健脾渗湿,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芍养血和营,助人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为佐,活血行气,助然地送阴养血,均为品药,消脾滞。炙甘草为使,使熟地黄、当归、白芍补而不滞,加人参、生姜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煎煮时,加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亦为佐使。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清酒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委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虛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治当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故方中重用炙甘草,补气健脾,复脉益心;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充脉养心。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共为君药。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续接,并防诸原味滋补之品滋腻太过,为佐药。用法中加清酒煎服,因清酒辛热,温通血脉,以行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脉复悸止。
 
细目五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八钱 山萸肉四钱 干山药四钱 泽泻三钱 牡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肝肾阴血不足所致,治宜滋补肝肾。方中重用熟地黄,性温味甘,主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主入肝肾经,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甘平,主入脾经,补益脾阴,补后天而充先天,亦能固肾止遗,共为臣药。三药配合为“三补”,肾肝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肾为水脏,肾元虚弱多致湿浊内停,泽泻甘寒,利湿而泄肾浊,使虚热从小便而解,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丹皮辛凉,清泄相火,并制约山萸肉之温涩;茯苓甘淡平,淡渗脾湿,并助山药健运脾胃,与泽泻相伍又助泄肾浊,使真阴得复其位。三药相合,一者渗湿浊,清虛热;二者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此为“三泻”。

全方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虚火明显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以健脾和胃。

(3)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慎用。

左归丸

《景岳全书》

组成:怀熟地八两 炒山药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四两 川牛膝三两 鹿角胶四两 龟板胶四两 菟丝子四两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真阴不足,精髓亏损所致。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故方中重用熟地黄大补真阴,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养肝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板胶、鹿角胶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细目六 补阳

肾气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 山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炮附子一两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肾阳不足所致,治宜补肾助阳。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补命门之火,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温阳化气。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阳气虚衰必然导致阴精亏损,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多由肾阴虚发展而来,若单补阳而不顾阴,则阳无以附,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阴中求阳以助补阳之功,而且阴阳之药相互配伍,使阳药得阴药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则滋而不腻。

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因其并非峻补元阳,而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去水湿,消阴翳:丹皮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约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全方配伍,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全方配伍特点: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微微生火,少火生气;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
 
运用:

(1)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方中干地黄现多用熟地,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更好。若夜尿多者,宜肾气丸加五味子;小便数多,色白体赢,为真阳亏虚,宜加补骨脂、鹿茸等,以加强温阳之力;若用于阳痿,证属命门火衰者,酌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使用注意。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使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不宜使用本方。吴仪洛称:“ 此亦为虚中夹邪滞而设尔。若纯虚之证,而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药力,当用右归丸或右归饮。”《成方切用》
 
右归丸

《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三两 枸杞子四两 菟丝子四两 鹿角胶四两 杜仲四两 肉桂二两 当归三两 制附子二两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所致。治宜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三药并用,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是为君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是为臣药。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是为佐药。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并能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
 
细目七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 巴戟天 炒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 炮附子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 菖蒲 远志各半两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随之上浮,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治宜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以上四味,共为君药。附子、肉桂辛热,助肉苁蓉、巴戟天温养下元,肉桂还可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获苓三药合用,化痰开窍,以治痰浊阻窍,并可交通心肾,亦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均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补养下元,摄纳浮阳,水火既济,痰化窍开,喑痱自愈。


编辑:佩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