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兴福晚间荐文: 在双流,“诗和远方”与幸福携手

 精品文学藏馆 2020-11-16

走进空港花田

飞机低空滑翔而过

带起的气流

让盛开的花儿随风摇曳

 

晴好的蓝天下

人在花间、花在景中

“熊猫”在花丛中若隐若现

随手一拍就是“大师级摄影作品”

每一个平常日子

坐落在杨柳河畔的彭镇观音阁老茶馆

总是格外热闹

一把竹靠椅、一杯盖碗茶

喝茶的人们各自占据方桌一面

摆“龙门阵”

到空港花田拍飞机发朋友圈

到凤翔湖公园感受诗意栖居

到彭镇老茶馆喝一碗盖碗茶……

在双流人看来

这就是他们的烟火日常

大力加强门户城区的场景营造

完成双流体育中心改造

及“五湖四海”

和重点道路沿线景观提升

成功承办第十八届世警会开幕式

成为成都市承接大型文旅活动

和国际赛事最多的区县

从空港花田的熊猫文化

到乡村振兴的文化场景

从彭镇老茶馆的古色古香

到公园城市的文化担当

有形的载体暗藏着隐性的精神坐标网络

蕴藏着城市的文化密码

天府空港文化已被双流人

浸在酒里、融入茶中

写入每个人生活中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双流独具魅力

一千多年前

大诗人李白便用诗句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描写了双流之美

如今

在空港枢纽的加持下

双流这座城市

被赋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双流以建设“空港文创赛事名城”为目标,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大力深化文创赛事工作,初步构建起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打造了华侨城农创园、空港花田国际航空旅游综合体平台,广都文化保护性发掘取得新进展,古蜀农耕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彰显,文创产业生态圈、产业链基本成形,文创人才日益汇聚,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选择众多

游玩乐趣满满

周末和节假日,懂生活会休闲的成都人大多会选择来黄龙溪古镇度过一个轻松惬意的闲暇时光,这里也是双流旅游资源的金字招牌。

漫步于黄龙溪古镇,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特别是到了夏天,大人小孩拿着小盆、水枪,俨然一场盛大的一个泼水节,欢笑声一浪接一浪。

如果还想感受田间劳作的辛勤快乐,来一场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与黄龙溪古镇咫尺之遥的华侨城欢乐田园也是众多市民的打卡首选地。长颈鹿、梅花鹿孔雀、陆龟、狐獴......在这里,不用再与动物们隔窗相望,零距离接触让大人和孩子都兴奋异常。

距离黄龙溪古镇20分钟左右车程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自9月29日正式开园后,也成为了成都市民来双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负氧离子爆棚的清新空气

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碧波荡漾的湖面

造型新奇的橙色铁质栈道......

在这里

随手一拍都是美景

当然

如果不想远行

在城区里空港中央公园

空港体育公园

空港花田赏美景、看飞机

也是众多市民的选择

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公园群,空港中央公园正织就“蓝绿交织、城园相融”的绿色生态空间体系,打造出“山、水、景、林、色”相融相依、疏密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公园界面。

按照规划,空港中央公园建成后将与成都第一绕城生态绿带、金马河生态绿楔、牧马山空港花田融为一体,一幅“绿满双流,花重广都”的空港胜景图正徐徐展开。

2019年,黄龙溪古镇·欢乐田园获评“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空港花田、彭镇老茶馆新晋“四川100网红打卡地”。2020年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空港中央公园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复核,黄龙溪古镇获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也呈逐年递增,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 1061.4万人次;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 1340.2万人次;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 1609.4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国内游客比重45%,入境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

深耕文创

特色优势突出

文化创意是实现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也是推动双流经济转型升级

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途径

瞄准文创产业,双流以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着力实施“2538”发展战略,推动跨界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2019国际友谊小姐总决赛”活动、“2019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双流分会场”、“成都府·陈彼得音乐梦工场”永久落户......双流深耕文化及文创领域,近三年以来,实现在册文旅企业21325家,省级以上知名企业达102个,文旅产业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

同时,加速推动国际数媒产业园、欢乐田园、牧马山蚕丛文化园、空港花田等15个省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依托彭镇老街区旧时光、慢生活、原生态的独特韵味和槐轩文化等资源,打造中国第一乡愁小镇;依托双流艺体中学资源,培育打造“天府+特色生活”美学特区。

在创意创造集群中,重点建设“两园一厂一片”,围绕空港中央公园、棠湖公园为载体,规划建设区文化馆、成都“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建设牧马山蚕丛文化园、成都灵玲熊猫国际家园、槐轩书院等文创、文博、文展等历史文化事业,建设沉浸式实景演出活动载体,发展文创、文博、文展等产业和文化事业。

依托爱心公园,打造成都最大的国际公益孵化平台;依托空港中央公园资源,打造国际凤凰音乐主题公园;依托运动公园,打造空港运动乐园;依托白河公园,打造右岸文创产业园;依托棠湖公园,打造成都第一天府文化主题公园。

依托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艺术教育专业资源,发展高校创意知识经济。依托成新蒲沿线、锦江双流段沿线的生态农业、田园风光等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依托各镇(街道)老城区、老街区、老建筑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天府文化特色街区。

赛事汇聚

运动氛围爆棚

2019年成都第十八届世警会在双流隆重开幕,13个大项、近100个单项的比赛在双流依次轮番开赛,双流“空港文创赛事名城”的名片被一场又一场的国际赛事擦亮。紧张的比赛之余,运动员们还徜徉在时代·奥特莱斯、黄龙溪古镇等地,感受双流时尚与古典的兼容并蓄。

伴随着体育赛事承办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双流区域内举办的各类国际国内赛事越来越密集,现代五项世界杯、世界体育舞蹈节、女子亚洲杯足球赛决赛等均在双流举办过,几乎“全年无休”。赛事活动涵盖了足球、网球、马拉松、现代五项等多个领域,包括多项重量级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

高端赛事纷至沓来,离不开双流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规格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的支撑。

一直以来

双流都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

在运动场所、设施规划和建设方面

给予极大支持

2008年至今,双流区政府出资修建并开放了双流体育中心、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白河体育公园等高规格、高水平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为各项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场地保障,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越的健身环境。

同时,双流引进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四川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四川国际高尔夫球场、谢菲联足球基地等大型体育场馆。

随着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双流体育运动氛围日渐浓厚。清晨,双流各大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晨练的市民,傍晚运动公园、体育场内打球跑步的身影异常活跃;周末,到体育中心、网球中心观赏赛事已成为双流人特有的休闲方式。

同时,双流还实行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开放,让市民能够享受“物美价廉”“国际范”的体育服务。 从2015年起,我区开始探索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双流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户外公共体育设施。目前,我区各体育场馆每年免费开放接待量已达40万人次。

此外,双流着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打造,先后建成了村、社区健身路径440余条。为了更广泛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运动,我区还创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一镇一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双流

这座看得见雪山的空港公园城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释放着独特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