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故事】灯花儿

 灵璧家园 2020-11-16
 

灯花儿

文/胡桃夹子

        灯花是灯芯上燃烬的没有落下的灯芯。在红红的火焰中,煞是美丽娇艳。但生命却是很短暂,灯熄即落,如此就算了却了“一生"。


       我们这里有看见“灯开了花",预兆明天家要来亲戚之说,所以说灯花又是个喜庆的兆头。


       我要说的“灯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名字。灯花家住在古老的禅堂湖畔。自小聪明伶俐,天真可爱。看啥会啥。每看了一出戏,灯花都能照着原样学唱下来。在同龄的姑娘中间,针钱活也是最好的。在大家喜爱的眼光中,灯花开心的,无忧无虑的过着童年的生活!


      灯花的家如其他百姓家庭一样,靠湖吃湖,以打渔,割水草卖钱为生。灯花在十二岁那年,灯花娘又给灯花生了一个弟弟,由于姐妹太多,家庭生活越发拮据,就这样,在那年来到了一样是禅堂湖岸边的一户人家,做了人家的童养媳。只是灯花的娘家在湖的南边,婆家在湖的北面。


      灯花正值天真烂漫的花季年龄,一下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自是极不习惯。自从进了婆家的门,严厉的婆婆就拿灯花当大人用。什么重活脏活都要干,还要不时的挨着婆婆的打骂。旧时代的童养媳在婆家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干最重的活不说,还要吃最差的饭菜。这灯花也是逃不脱童养媳的命运。


      灯花的“丈夫"刚刚十岁,是家中的独苗宝贝,在学堂念书。一个半大的娃娃,整天玩皮淘气,哪里懂得疼他的“媳妇"?除了放学后,看着挨打而哭泣的灯花,也只能喊几句姐姐以示安慰。玩皮的小丈夫也是保护不了灯花的。


       灯花在婆婆的严厉监管下,在对娘家无限的思念中度日如年。灯花也曾偷偷找人捎信给娘家,让娘家来人把她接回去。可娘家是一个非常封建守旧的家庭。除了每年初几把灯花接回来过两天外,其他时间是从不让灯花回娘家。


       旧社会礼数多规矩大。如果媳妇常回娘家,是说明在婆家受了罪,婆家是没有面子的。所以每次灯花娘家接到灯花的信,也只是捎回口信,让她好好在婆家过日子,等长大“园了房"就好了。每每灯花听到回信,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年幼的灯花往往在夜深人静时,因想念娘家的父母和姐妹弟弟们而睡不觉,就点亮了油灯。披衣坐起,看着亮亮灯光,独自流下泪来。忽然灯光中生出一个"灯花儿“,并且越来越大。灯花想,难道明天妈妈要来接我回家了?这样想着,灯花脸上就充满了幸福的笑意!朦胧中复又睡着了的灯花,仿佛看到妈妈真的来接她了,好一个甜甜的梦!第二天起床后的灯花,劳作之余,不时的向南看去,真的希望妈妈今天来接她回家和姐妹们聚上几天。可是从早上到了天黑,妈妈还是没有出现。灯花又流下了思乡的泪水。这开头希望,然后失望的日子,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日子在不觉中,过去了两年。这灯花长的越发的好看了。这年年,禅堂湖的湖水又泛滥成灾。湖里的“红草"也都被大水洇在了水底,因水势太大,鱼虾儿也是很难逮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发的难过了。冬季的一天,灯花突然的全身发懒的发起烧来。高烧没退的灯花在婆婆的责骂声中艰难的起了床。拿起畚箕,向湖边走去。


       禅堂湖当年发大水,百姓多以捞湖中的苲草吃,以果腹度日。这灯花儿来到湖边,挽起了裤腿,向冰冷刺骨的深水蹚去。因为湖边的浅水里的苲草已让人捞光了,只有到稍微深一些的水中方能捞到。

       作者为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