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故事】大王庙的传说

 灵璧家园 2020-11-16


 大王庙传说

文/出泥不染

     大庙村,原名板桥镇,清未与民国期间,这里属江苏睢宁县,以红泥沟为界,沟西便是灵璧县了。


       1946年后军阀混战期间,便以濉河为界,河南住着共产党八路军,河北便是中央国民军。因红泥沟从上游到下游,刚好到高场与大庙交界处入了濉河,从此处滩河又向东南延伸,直到红泽湖。所以那时,为了争夺地盘双方对,直到全国解放。


       解放后,在1950年大庙与王海便划为了安徽省灵璧县。1955年,大庙与齐张、仝卢,西卢、张久、殷庄、高场等十几个自然庄形成一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大庙便与高场成了一个大队,直到1972年高场分立成农科队,大庙便成为了一个独立大队了。2004年4月,为贯彻省委文件精简机构,于是又与高场、陈宅,卓场并在一起,为大庙村委会,直到如今。


       大庙,现在有很多人都喊〝代庙”。有人认为“代”是“大”的多音字,其实大庙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因为连年水患,这里经常是一汪汪河水。据说有一天,从河上游漂来一尊木像,人们三次把它推到下游,但它三次又在夜间返了回来,同时河边水里,又出现一条金黄色的水蛇,有认识的人说,这可能是代王老爷水神!是专来为我们治理水灾的,我们要敬奉它,让它为我们消除水患。

       于是,众人同心便建了一座代王老爷庙,庙址就在现粮站东南角175米处的泗县、灵璧、睢宁交界处。从此后,这里便会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磕头烧香的人们前来祭拜,那时起,板桥就改为大庙了。后来,因为离高场水旱码头近,这里经常有人在这交易来往做生意,从此,逐渐就形成了集镇,大庙从此也就形成了了集镇,这也就成了大庙的来历。


        后来,因庙宇常年失修,庙塌像坏。到民国15年。大庙街圩主徐忠爱,又利用30亩地的租金,和清明节收的行用款,又在原庙址上重新修建大王老爷庙,庙里有大王老爷,火神老爷等诸多神像。每年3月27这天,都会聚集四面八方的人,前来上香磕头,祈求平安,让大王老爷、火神老爷保佑三县不受水患与火灾。

      解放前,因为这里连年战争,百姓整日不得安生,所以大王庙从此就萧条了下来。1946年前夕,驻扎李集的国民党三十三师前来袭击,妄想以庙为据点对我军实行攻击并推进,当时县委书记农超谋、县长江祥斋命大庙乡长郭帮贤,立既扒掉大王庙,一举毁掉了敌人的作战计划于据点,从此大王庙就消失成为平地,后来因为破四旧与文化革命,庙再也没有重建过了。从此大王庙真的就销声匿迹了。


      为了繁荣市场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996年,大庙又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高场西北、陈宅北湖濉河岸边,又兴建了以白龙探母的忠孝文化为主的“白龙游乐旅游景点”。如今,古名为板桥镇的大庙,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突飞猛进的形态,向着小康生活阔步发展!


(本文作者系灵璧大庙人、灵璧家园网知名写手朱现凤女士)


(作者近照)

【灵璧故事】老树·老屋·老人

【灵璧故事】灵璧游集大章李:那个老茅洞的传奇故事

【灵璧诗歌】拒绝融化(外一首)

【灵璧散文】爸和牛

【灵璧人物】奇才老人王为强(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