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扶贫】乡间四月雨霏霏

 灵璧家园 2020-11-16



乡间四月雨霏霏

 文/春江暮雪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早晨醒来时,窗外传来了“嘀嗒嘀嗒”的雨声,这是驻村以来的第一场雨。隐隐约约,看得见树梢在窗前影影绰绰,摇来晃去,不用说,外面还刮着大风。屋后的小河里传来了阵阵蛙鸣,一声紧似一声,声声鼓噪。我忽然一阵窃喜,想到了今年三月份接的一户贫困户,由于常年打短工,经常不在家,所以之前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人,今天下雨了,我想她肯定会呆在家里,何不趁着这个雨天去走访她呢?

  于是立即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后,便约上小美女同事,和我一起去走访这家贫困户,美女同事欣然应允。我们穿上胶靴,撑起雨伞,离开驻地,扑进了风雨中。清明时节的雨淅淅沥沥,斜风吹着细雨,细细密密地交织着,笼罩着这个寂寥的小村落。因为来时天气暖洋洋的,我们都没有带什么厚衣服,如今穿上这单薄的衣服走在风雨中,尚有几分寒凉。当我们走进这户人家时,果然家中有人,孩子都上学去了,只有妇人一人在家,正在房中收拾东西。见我们冒着风雨前来造访,她显然很是激动,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忙不迭地去找来板凳,我们就在她小屋的过道里坐了下来。

  我仔细打量着这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院,前后房屋面积不过百十多平米,虽是砖混结构,却已是斑斑驳驳,破旧不堪,屋内也没有什么摆设,简简单单的生活用品,款式陈旧,色彩灰暗,墙上有几处白灰正在裂开,极不情愿地从壁上慢慢剥落。一幅陈年老画,一半贴在墙上,一半在风中飞舞(大门打开,风正从大门外刮了进来)。不禁心里有点发酸,这里的一桌一椅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穷苦与沧桑。妇人倒来开水,热情地和我们说话,一颦一笑间却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悲苦。

  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四十多岁的她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苍老了许多,头发已有些许的花白,脸上也有了很深的皱纹。她们家庭被定位为因学致贫,但是最初的原因却并非如此。丈夫在几年前一场大病中撒手人寰,留下他们娘儿三个,女儿已经在外地读大学了,儿子还正读初中,在丈夫生前治病的过程中已经是负债累累,如今又要供应两个孩子读书求学,生活的磨难和学业上的重压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度滑向贫困的深渊,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同时砸向了这个弱小的妇人,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应该深深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就在这个时候及时地伸出了温暖的手,解决了她们一家基本的生活问题,两个孩子在学习上也分别享受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给与了她们极大的慰藉!

  她坐在我的身边,轻轻向我诉说,说着说着,眼中似乎含着泪花,我不想再次让她陷入悲痛之中,于是急忙岔开话题,我问她,现在生活上还有没有困难?有什么可以及时反应,我们尽力解决,如果没有能力解决,再向上级回报。她忽然不好意思起来,脸上一副羞愧的样子,犹豫了一下,她真诚地告诉我们,其实真的不想再给别人,给政府带来负担,所以这几年农闲的时候,就跟着本村的建筑队当小工,早出晚归,一天也能挣个百十,虽然辛苦,但是心里踏实,总还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政府从来没有忘记她,就在前不久,又为她申报了低保户,只是暂时还没有审批下来。

  当我们走出大门时,她急忙送了出来,一眼看到我们俩共撑一把伞,于是急忙跑回屋里去找伞,可是一时半晌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们笑着告诉她,回去吧,我们不用,一边说一边走,她急得在门前直跺脚。走了很远,回头看时,她依然站在大门前看着我们,突然觉得,这个雨天已不再寒凉。 

本文作者本名韩英,是灵璧农业局一位园艺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