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随笔】又见鸬鹚濉水上

 灵璧家园 2020-11-16

又见鸬鹚濉水上

文/刘玲梅



   黎明掀开了水面的白。曦辉渐渐染透了河水,染亮了濉河沿岸的风景。远远地,几只小舟划破了曙色,像是游走的毛笔,写意着朦胧的乡村晨光。

   近了。木舟,长篙,斗笠。隐隐有吆喝声伴着长篙点向水面,漾开成片的涟漪。涟漪忽地乱了,水面探出几个黑色的脑袋,继而跃出一只只绿褐色的精灵——鸬鹚。它们在欢悦中忙碌,机智灵活,倘若是不了解鸬鹚的人,一定会以为这些小精灵正在清冽的河水中沐浴嬉戏。

   鸬鹚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不知从何时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有幸再次见到,此情此景仿佛一幅幅回放的慢镜头,无声地转换着岁月,让我依稀回到了童年的小村庄。

   村子躺在沱河的臂弯里,怀拥无数纵横交错的水系。我家门前那条又深又宽的沟,有一天突然闯入了一队不速之客:一只狭长的独木舟划开了层层铺满荷叶的水面,舟舷两侧的鸬鹚机警地环顾四周。渔人身披蓑衣,手持长篙,随着一声令下,鸬鹚像一支支利箭射向水中,追击惊慌逃遁的鱼儿。一时间河面浪花翻腾,雾气弥散。这些黑色精灵不时浮出水面,将一条条或大或小的鱼送到渔人手中。我在岸上看呆了。鸬鹚捕鱼的过程,渔人和鸬鹚之间的默契,在一个小女孩的眼里,神秘且神奇。我想鸬鹚一定非常喜欢吃鱼,否则不会自如地深潜水底,而且捕起鱼来又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鸬鹚会把捕到的鱼主动送交渔人?直至夕阳西下,渔人率领他的船队带着战利品走了,沿着河的流向,渐渐隐没在湿润的暮色中。“青荷盖绿水”,“莲动下渔舟”……我静静地目送着远去的船队,确切地说是目送着那两排蹲坐舟舷的鸬鹚,那一刻,失神的我犹如一枚荷叶,在舟尾离去的水纹里摇曳……

  鸬鹚就这样根植在我的记忆中。此后的许多年,我总惦念着它们的去向。河是流动的,依水而生的它们随处可去。而当一些河水出现断流,水环境被污染慢慢侵蚀,或是大雪纷纷冰封河面,它们又将流落何方?是已然干旱的梁山水泊,还是黄汤漫卷的洞庭湖畔?于是,童年时的那次偶遇就这样恒久地定格在脑海深处,记忆犹新。

    一念三十载。而今在濉水畔,又见鸬鹚,又怀想起魂牵梦绕的童年乡村,一瞬间我竟激动得眼眶发热。我在岸边久久伫立,重温着这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场景,渐渐地,心里又变得安慰熨帖起来。因为,那一样的鸬鹚,那一样的渔人,分明就在眼前。斗笠下那一张张黧黑的脸庞,那沧桑而朴实的笑容,如此亲切。他们就住在这濉水河畔,就流连于自己的身边,不再漂泊,不再远行,不再让我怅然惦念。

   初知濉水,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5年,“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即灵璧)东睢水(今作濉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当时读得我直冒冷汗,濉水要经过多少年才能将那十多万人的鲜血冲刷干净?然大风又起,树木折,屋顶飞,砂石扬,昼如黑夜,“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与数十骑遁去。”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濉水一战后仅剩数十骑落荒而逃。历史终究无法揣测,楚王最终还是惊魂垓下,刎别乌江。两千多年前这段沉重的历史,在浩荡的濉水上越流越远,可至今,也没能走出我的视线。

   我面前的这段河,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老濉河改道,自浍塘沟南至泗洪一部分水入老濉河,其余南流,由老汴河入洪泽湖。此段新开挖的河道名为新濉河。新濉河也好,老汴河也罢,总之,河是时间的故乡,承载着浩瀚的文明与文化。一支循水而居的炎帝子孙,辗辗转转,在濉河岸边扎下了根,这里便有了一个叫作许闸村的村庄。许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不离不弃,坚守并传承着鸬鹚捕鱼这一绵延千年的渔猎文明。今日幸得一见,颇有感慨,内心又甚是欢喜。

   渔人在谦逊的河流上生生不息。处于灵璧腹地的浍沟镇,昔日似是大隐于朝,散淡安稳,不喧不躁。如今乡村振兴风生水起,浍沟人慧眼独具,深挖民俗,把昔日维系生活的鸬鹚捕鱼上升到文化的高度,鸬鹚文化成了这个皖北小镇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富有诗意与温情的画卷,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和恒久的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剪不断的乡愁是我们心灵的寓所,鸬鹚文化因独特而显得愈加珍贵。怀念和福祉,都会在小镇民众的心中开出花儿。

  沿着河岸,循着那些依水而建的屋舍,过村越山,一路走来,如同听慈祥的老祖母坐在墙根下讲故事。她告诉你关于开合山的神奇传说,告诉你与陵子村有关的皇亲国戚,跟你聊聊凤山村汉墓群里出土了哪些宝贝。说到兴起,她还会给你讲一讲那场远去的楚汉之战……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历史的烟云散去,濉水清澈如初。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春光正好。绿树夹岸,天光云影,钓者悠然,渔人怡乐。拂面的微风带着芦苇新芽的清新气息,那独属于乡间的油菜花,在清风中播散着一阵阵纯净的芳香。此时,尘世的繁杂喧嚣,是非恩怨,荣辱得失,皆已飘然远去。我贪婪地将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心生自豪——相比采菊东篱的五柳先生,我似乎更幸运吧,因为我抵达了另一处不可多得的心灵故乡。

 “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当夕阳揉碎了一河的斑斓,鸬鹚便偎依着主人随舟远去,去往它们温暖的家的方向。我凝望着霞光潋滟的濉水河面,忘了时间。我知道,我的心早已随着木舟、斗笠,随着那一只只可爱的鸬鹚傍水而居了。

美女作家刘玲梅女士近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