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随笔】这些年,灵璧这一家人……

 灵璧家园 2020-11-16

  小家共唱大家

文/金陵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爸爸:我是一名公务员,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我记事时,每次为了凑集我们兄妹四人的学费,头发斑白苍老憔悴的父亲东家跑西家借,奔波到了晚上,却蹲在门槛前埋头苦苦的抽烟,我的母亲就会不停的唉声叹气,偷抹眼泪。

  我接到县城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颤抖着手摩挲着,最后对我说:“上吧,上吧,卖血也把你们供出来,再不能像我和你爷爷过尽苦日子。”

  爷爷是太爷爷太奶奶留下的唯一男丁,父亲又是爷爷留下的唯一男丁。在农村,独门孤户,受尽欺辱。爷爷每晚赶着毛驴整夜整夜的在磨房帮人磨面,白天拖着板车上山采石贩卖。我们距离西山十来里地,爷爷总要天未亮就出发,虽然每次装满石头下山都小心翼翼,可疲惫不堪的爷爷没能躲过灾难,一次下山时板车从爷爷身上翻过去,爷爷砸在了石头下面,没送到医院就断了气。奶奶改嫁他乡,十四岁的父亲也拉起了板车,四处赶集贩卖青菜,粮食,油料,或者用半熟不熟的手艺接些木工活。

  责任制承包到户之后,我们家分到十来亩土地,父亲不需要再到外面漂泊,和母亲整日在地里起早贪黑的劳作。土地让父亲看到了希望,也正是这份微薄的收入把我们兄妹送进了中专或是大学,都有了各自的美好生活。

  妈妈:我的母亲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父亲是集体单位的职工,收入非常菲薄。十五年前,母亲突发脑溢血,出血量达到近百毫升,躺在重症监护室内二十天人事不省,醒来后的母亲只能用勉强能动的右手表达心愿,我们问她最想做什么,她用笔歪歪斜斜的写下了一个字——“死”!

  没有人不留恋生命,母亲是担心高昂的医疗费拖累我们。她为教育奉献了三十多个春秋和心血,国家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农村多年来一直默默奉献着的民办教师们。崇文重教,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成为新的改革举措。民师转变了身份,和公办教师一样拥有了退休工资,医疗保险,并补贴了工资差额。改革的春风吹暖着我们全家人的内心,也给了母亲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决心。被医生判定了死刑的母亲又继续陪伴了我们很多年。母亲在,家就温暖着。

  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因为过高的血糖引起尿毒症需要透析,以前透析的费用非常高昂,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起,医疗改革降低并减免了很多费用,在透析室内,一位中年病患对我说:不是国家的政策好,他根本活不到现在。

  母亲走了,带着安详的笑容。她走的那年,我女儿考上985重点高校。她拉着女儿的手说:“我们被文革害苦了,你不要辜负机遇,一定做个有用的人才。”

  女儿:我是一名当代大学生,校园坐落于中国的心脏——北京。

  爸爸妈妈把我送到这座国际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来上学时,爸爸不胜感慨的说:“当年我们上学时条件多么艰苦,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妈妈说:“赶上了好时代,日子当然越来越好。”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生活在小县城的大杂院里。房子低矮阴暗,每到梅雨季节,房间里充满浓重的霉味。爸爸妈妈不仅要忙于各自的工作,还要照顾瘫痪的姥姥。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妈妈丢掉了生意,全身心扑在姥姥身上,姥姥病情严重,喂饭比吃药还难,吃一口就吐一大半。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为她补充营养,姥姥想吃什么,妈妈跑遍全城也要买到。姥姥感觉冷,妈妈把仅有的被子盖在姥姥身上,自己坐在床头让姥姥靠在她怀抱里,姥姥会舒服一些,妈妈却落下了腰痛病。后来为了帮助姥姥练习走路,妈妈每天帮她扶着腿,抬着脚,一步一滴汗,几步一捶腰,坚持了一天又一天……

  而我的爸爸每个星期都会回乡下,爷爷奶奶不习惯城里生活,爸爸帮他们干农活,为他们烧可口的饭菜,陪爷爷奶奶聊天……

  现在我家有了车,有了房,有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十八岁的我正值芳华,凭靠努力和勤奋进入了高等院校。更重要的是,我从父辈们的身上继承了坚强和善良。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避免不了疼痛,一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会经历疼痛和挣扎。但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我们从未丢掉信念和善良。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善良,智慧谱写着小家庭的命运起伏和悲欢之歌。也正是这无数个小家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

  (合):时光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经历了40个春秋,40年来,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深深的融入进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之中。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