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县北这个村子这些年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

 灵璧家园 2020-11-16

 梨花开尽是乡愁 
文  / 金陵

  在安徽省灵璧县的最北部,有个宛若传说中的美丽乡镇——下楼镇。每年四月,数千亩梨树分布于镇北的十来个村庄里,千枝万树摇曳,放眼望去,银浪翻滚,雪涛惊岸。浩浩汤汤,远接云天。老树铁干虬曲,梨花玉面掩映,绿色麦苗铺地,黄色菜花镶边,春天所有的风情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花香四溢田园盛境中醺醺然不知所归。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人们被滚滚洪流席卷着,身不由己的心灵总渴望能有一处安抚身心的去处。让生活慢下来,让脚步慢下来,让焦躁不安的灵魂慢下来,“慢生活”成为当今灵魂最渴望的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文化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应运而生。

  探幽何须桃花源?梨花沾雨更有情。下楼镇自2017年开始,以梨花为媒,政府指导,程庙村阳园果品合作社承办,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迄今已经于下楼镇程庙村成功举办了三届“梨花节”盛会。

程庙村位于下楼镇北4公里,紧邻201省道,毗邻江苏房村镇。呈东西向长方形。相传明代程氏人家在村西建有土地庙而得名。梨树沿201省道两边散开,像一捧巨大的花束把省道裹挟其间。

  梨树作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的树种之一,从《诗经》中便可端倪其身影。“蔽芾甘棠,勿剪勿伐”以及“山有苞棣,隰有树檖”,诗歌中的甘棠和树檖指的就是野梨。

  千里黄河故道的水果之冠,非砀山酥梨莫属。砀山栽培酥梨的历史悠久,有史料可考的记载是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存的两棵梨树王,有将近两百年的树龄,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仍然生命力顽强,经过改良嫁接,产量都在数千斤以上。

  下楼镇梨树栽培历史的确切时间已无可考,但在1991年出版的《灵璧县志》中,明确介绍“清末,程庙、崔楼、韦集和黄湾等地建有梨园,各园面积均在百亩左右。”

  当年,程庙村和相邻的多个村庄,距离黄河故道不过十余华里,与坐落黄河故道相距百公里的砀山一样,饱受着黄河水患的蹂躏。盐碱质的土壤上,寸草不生,到处一片白茫茫,百姓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为了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来,这里的百姓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通过各种摸索尝试,发现梨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山地,丘陵,沙荒洼地以及盐碱滩都可以成活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生存的状态,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梨树便成为这一带区域的重要经济树种。

  在对程庙村十多位年逾八旬和九旬的耄耋老人访谈中,得知他们的童年时代,整个程庙村和附近的多个村庄皆被环抱粗的上百年老梨树所围绕。八十多岁的程庙村老书记程守亭老人回忆,在1958年程庙村成立专业组大面积种植梨树之前,程庙村至少有上千株老梨树,家前院后,田头地间,全是梨树围绕,树干嶙峋,枝桠虬曲。阳园果品合作社的场长杨荣华介绍,相邻的火庙村,阎王庙,固塘,湖北村,中谢……因为土质相同,也多栽种梨树。还有个村子便是因为村庄附近原有一片小面积的梨园而取名为梨园村。在对全县的地名文化调查中,每个村庄名称的形成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据此推测,下楼镇的梨树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的历史至少也要追溯于三百年以上。

在解放之前,梨树的品种少,品质差,色相粗糙,口感也不好,建国之后,农村实行“以粮为纲”的种植政策,有的成片果园被损坏。

  1958年,在大办食堂和大炼钢铁期间,很多地方砍伐果树作燃料,果树面积锐减,树龄在百年之上的老梨树几乎砍伐殆尽,很难寻觅踪迹。但在九十一岁的程知孝老人和八十多岁的程守亭老书记指点下,笔者在程庙村南的一块田地里,见到十株尚且幸存着的老梨树。它们沿着田埂南北一字排开,树干黢黑沧桑,枝桠虬曲苍劲,虽然历经岁月荏苒,仍然生机勃勃,撑开满树梨花。

  政府把梨树作为主要经济树种在下楼北部大规模的种植始于1958年冬天,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火庙、程庙、湖北村、火谢等大队地区建立国营灵璧县果树园艺场。打造出经济林九千四百五十亩,果木树种分别为苹果、梨树、葡萄……1959年,持续的大跃进加大了种植力度,一切可以绿化的荒山野地,宅边路旁,河边都栽上了果木。出现了果树专业村、片和下楼镇湖北村千亩梨园。

  其后的六十多年中,梨树的命运在风雨沧桑中沉沉浮浮,1961年,农业实行责任田,果园场实行退田还农,梨树遭受了无情的砍伐。1980年,下楼镇果树园艺场面积剩下了一千亩。2000年前后,全县大规模种植梨树,2005年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下楼镇梨树面积5959亩,此后,因为梨的品种老化,品质没有得到提升,价格下降,市场惨淡,果农的积极性受挫,2013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下楼镇梨树面积仅有1847亩。

  程庙村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地少田疏,村中一千多亩的梨树成为这个村庄的主要特色产业。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程庙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在原有古梨园的基础上扩大梨树种植面积,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果品生产由数量型向优质型发展,打造出自己的水果品牌。2017年的安徽省第五届优质果品展评活动中,程庙村阳园果品场的“黄冠梨”“丰水梨”获得优秀奖。

   数百年的风雨荏苒,沧海桑田,这些老梨树在岁月中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和巨变。经过改良优培,程庙村的皇冠梨、西洋梨因为皮薄,肉细,汁甜,味美,而蜚声在外,成为下楼镇最为亮眼的一张名片。

   四月芳菲,千亩梨园含烟带雨,如云似雪,梨花盛开的不仅仅是它美丽的容颜,更是深深封存在记忆中的那抹乡愁和乡情。徜徉花海,抛弃城市的喧嚣和俗世中的所有烦恼,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品味生命的美好和芬芳。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