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当年落难在灵璧这里

 灵璧家园 2020-11-16









仙姑引路助子昂
文/赵秀永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宋朝德佑元年冬季,蒙古大军攻占宋都汴梁后,力拔中原挥军南下渡过长江,攻破金陵分兵直插江南。人人提心吊胆,生怕招来飞天灾祸,城里大户人家带着细软,纷纷到乡下躲避逃难。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芳德芳之后裔。作为宋朝皇室的他更加害怕被俘,只好租用一个小渔船,乘着拂晓晨色苍茫逃到娘舅家。

  赵子昂到了大娘舅家诉说逃难之事,大娘舅说:“县城北六里路三茅山边,有个村庄叫管家埭,地形险要环境优雅,庄上有我的姑舅表亲,家境殷实,是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家。今天暂且在舅家休息,明天带你们再去不迟。”子昂听之急忙向娘舅揖身行礼感谢,“给舅舅添麻烦了,现在时间尚早,不如趁着黑色遮人眼目,五六里路不算远,要不多时即可到达。”娘舅听之避难心切,只好吩咐仆人收拾东西,带着雨伞连夜领其前往管家埭。

  孟頫公主仆二人出了娘舅门,一路向北而行,越往前走树密路窄,松杉荫茂暮色苍茫,寒风凛厉浑身发抖,子昂不免心中产生三分惧怕。大约走了三四里路,只见一座凉亭座落在溪水傍边,孟頫是皇族后裔,长期生长在府城亭院,从来没走过山路,累的他浑身乏力上气不接下气。当见了凉亭喜出望外,急唤仆人进亭歇息。谁知坐下身架骨像散落一样,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只好把头靠在石柱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忽见一位年方二十五六岁的村姑,满头青絲扎戴白色绸巾,杏眼柳眉粉面桃花。她正向子昂招手。正想和她说话,可耳边却响起仆人的声音:“天上下雪了!”他睁开眼晴,只见大雪纷纷扬扬,雪片大如鹅毛,白如棉絮,密密匝匝在亭四周飞舞。子昂踌躇望着野外寂静空无一人,忽然看见亭的南柱上雕凿一联:”聊且息肩休裹足,再求进步莫回头。”子昂一想:对了!凉亭虽好,但不是久歇之地,急唤仆人赶快上路。

  主仆二人撑着雨伞,艰难在小路行走,当来到三岔路口,看到白雪茫茫分不清路径,这前不巴村后不接店,四处无人到底走那一条路去三茅山?当主仆二人正在疑虑之时,一位村姑从松林里走来。只见她没打伞却手执一柄青荷叶,遮在头上匆匆而走。仆人急忙上前问路,这村姑只说了声“跟我来”,便头也不回直往前行。子昂观之村姑正是梦中之人,喜出望外紧跟着她急忙赶路。

  雪下的越来越大,寒风刺骨积雪淹埋脚跟,主仆二人步履十分艰难。但却看那村姑手执荷叶,身轻盈盈的脚步,犹如离地三尺行走如飞。走了好长时间,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天色总是白茫茫不见黑。一瞬那村姑不见了,赵子昂揉揉眼,只见这一带峰回谷抱,环境幽胜,小桥流水竹苞松茂景色怡人。山脚下有几间面朝南五间草房,房正中门上悬挂着“宜安居”匾额,便知名人所题。赵子昂轻轻敲敲房门,出来一个老翁满头银发,慈光面善,子昂询问老者:”老伯:”这是什么地方?”老者答之:“东衡里”。主人十分好客,请主仆二人屋里安座,唤来书童茶水伺候。老翁观书生年方二十多,中等的个子,红光满面,目光炯炯,举止淡雅,气质非凡,非同一般。老翁说”公子:这里远乡避野寒舍陋室,远离县城地形偏僻,我们是这里的娗氏大户,乡邻乡亲比较安全,请你们安,心居住。”子昂听后急忙躬身施礼说:“感谢老人家救难之恩,给您添麻烦了。”老者说:“公子不要客气,人生一世那个没有难处?助人就是帮助自已,我们相见是机遇良缘,是上苍的安排。”子昂听之深为感到,老者的一席话是对自已最大的教悔,为赵子昂今后做人,从政起到大很的良好影响。

  喝过了三杯茶,子昂忽然想起,冰天雪地怎么有新鲜荷叶?一个村姑怎么像梦中之人?她来的突然走的瞬间,身如轻盈离地三尺,这些我明白了,这是何仙姑奉旨,特来为我们引路到此地避难!他又想起半路凉亭上的对联:休裏足,莫回头。分明是提醒:莫迟疑勇直前。而眼前这茅庐上悬挂的“宜安居”,分明是上神点化,要我们留在这里,方能消灾避祸逢凶化吉。

  从此以后,赵子昂决定不到管家埭娘舅家避难了。他花了一些银两给村里人,在山凹松林里建了几间茅房,安心住了下来。他研读诗文,熟读经书,习学众人书法之精华,师承前人绘画之精艺,创建了元代文学书坛画界之风范。后来他应召入仕,仍不肯离开仙人指点的地方,嘱咐子孙待他百年后,同夫人管仲姬同葬后山簏。

后有诗人云:

宋皇裔孙赵子昂,元军进犯逃舅乡。

亭息联中点迷津,风雪坎途奔走忙。

巧遇仙姑领路人,柳暗花明宜安堂。

有难无险天注定,诗赋书画韵流芳。

作者赵秀永,一个对历史文化和文学追梦的人。现为安𡽪省散文家协会、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宿州市作协、宿州市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灵璧县文史研究员,灵璧家园网知名作家,发表作品近百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