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母亲

 灵璧家园 2020-11-16

                       

我的父亲母亲
文/吴浩



题记:追忆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怀念是为了防止感情的荒芜,活着活着心应该越来越软越来越容易被感动才对。是为人!

    如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父母一样,我的父母也不例外,都是小人物.他们不会名垂青史也没有谁会去为他们著书立传(一生多平平淡淡却又平凡而伟大)。作为儿女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据自己的记忆记录下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或许这是最好的怀念。有幸见诸报端或网络,让更多人知道我的父母,同时也勾起你们对父母的思念与呵护。

   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 这是一种必然无法回避,不因生喜不因死悲非常人所能企及。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足见世人对生死是看重的。活着真好,是人的普遍认同。没有父母作伴的日子已经多年了。曾经害怕过年,更害怕清明回去上坟。目睹那一抔黄土让人五味杂陈,才会真正感受并读懂什么叫欲哭无泪,什么叫无奈?

 (一)

     二十多年前母亲便走了。那段不堪回首艰难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我陪在她左右,无奈的目睹着她一天天消瘦并最终离去。之前,我陪她辗转多个城市多家医院,最终带着绝望在家中度过了她人生最后一段时光。那个时候年轻不懂什么临终关怀,只是一味说些欺骗母亲的话,想想聪明的母亲只是不愿意挑明罢了。在一个夏日炎热晚上,我目睹母亲慢慢闭上深陷的眼睛。在哭泣与呐喊声中,母亲费劲睁开带着一丝光亮的眼,看了我最后一次,之后永远闭上了。从此,那个眷恋不舍的眼神定格于脑海,成为永恒的记忆,挥之不去,常于梦中显现。我花了多年才从母亲的离世中慢慢走出,曾一度不敢回老家。

    母亲彭光华,1949年6月生于江苏岚山镇,农民,1998年5月离世。

    母亲生前是个热心肠,左邻右舍谁家吵架,总是上前劝说。谁家有个困难找到母亲,她总是有求必应。虽然离去了,还是有些人记得她的好。

    母亲一生勤劳持家,不怕苦不怕累,干活不要命,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总努力把家过好。有件事我记得清晰,那时候家家都有粪池,平时生活废物落叶等一起放入其中发酵,作为农家肥。一大池的农家肥,母亲像个男人一样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出完。常常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现在想起这个场景我都会心痛不已。健在的长辈每每和我说起母亲也是啧啧称道。

    母亲一生辛劳,曾没有在我面前诉说苦,总是鼓励我好好学习。上中学后每周我只能回家一次,周末餐桌上总出现可口的饭菜让我大饱口福,却不知道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我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父母。毕业后,我打算用第一月的工资为她买件衣服,她拒绝了。记忆中,上中学时我为母亲买过一瓶罐头,感动了她很久。但也多次顶撞母亲让她生气,现在想想总是不应该的。毕竟错了,只能聊做迟来的忏悔。

    母亲临终前告诉我她的后事要从简,不要花太多的钱,要我好好过日子,以后不要再喝酒了。我明白母亲一生节俭,临了了还为儿女们考虑那么多。

   母亲走时隐隐透露对父亲的牵挂,我明白。

(二)

   五年前父亲突然故去。等我们赶回家时,看到的是冰冷的身体。我摸了摸却没了体温,父亲没有任何的反应。原本说好接父亲来过段时间,却在父亲的推辞下成为永远的遗憾。  

   父亲过世那段时间,印良法师的佛歌《放下》陪伴我很久。我花了十多年从母亲过世中走出。而父亲的过世又袭上心头。虽然人总是要走的,但那是父母啊,他们活着的越久越好啊。为儿女的总是希望他们长生不老,虽是梦想,但是内心的想法。

    当一个人静下来时,才真的明白父亲的确不在了,手机中那个叫爸爸的号码无法接通。心中愧疚无以言表,在最难过的时候而今想想无法用语言表达。

    父亲吴永强,1942年7月生于安徽灵璧县高楼镇,2015年5月离世。灵璧师范毕业,小学语文教师。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正直。但到了晚年,有些固执。父亲一生省吃俭用,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因为性格太直,说话很直,难免得罪人,但心地善良。晚年时常触情生情,喜欢流泪(与母亲离去有关)。

    父亲,师范毕业后当过兵,退伍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文章写的很好,工作敬业,讲究卫生爱好干净,对生活要求不高。年轻时喜欢吹笛子,喜欢听新闻聊国家大事。热爱劳动,重男轻女,生活有规律。

    父亲过世后,我一直在忏悔,我错了,没有真正照顾好他老人家。父亲尚健在时,我会有很多理由与借口来诉说自己如何忙如何要去奔波,也因此找到了疏忽他的理由。这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只是违心的告诉自己的良心,我是无奈的。多年来我过多的关注自己的下一代,而忽略了父亲的孤独与无奈。本来可以停下来陪陪父亲,可这些都是假设。我没有意识到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或者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而天天机械的忙碌,到头来才发现错了,大错了。一年又一年,而把年迈的父亲留在了“家”中,唯有孤独和寂寞常伴他,偶尔的电话联系也往往是我在不耐烦中挂断。一年少的可伶的相聚,犹如昙花一现。我没有意识到晚年的父亲是多么需要儿女们的陪伴的。

   逝者已逝,活着依旧。逝者是对活着的一种教育。当亲人不在时,人生间很多事情也许就会突然间让生者顿悟。当此之时,也许悔恨、无奈、痛苦等一起袭上心头,此种滋味只有亲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体验是无法替代的,没有更多的体验,人是不会成熟与明白诸多道理的。但这种体验为什么需要以逝去作为代价呢?父母走了,每每想起,除了回忆更多了许多的思考。父母永远是儿女的老师:不论活着还是逝去。

    愿父母健在的朋友,好好珍惜并赡养他们。且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前的孝敬远比离去后的忏悔有用的多,你说是吗?

 

吴浩,男,中学高级教师,生物教育专业,喜欢文学。发表专业文章300多篇。业余喜欢写写散文随笔。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吴老师近期作品

这几天,吴老师忽然想到了这些…

灵璧吴老师等待的一生

虞美人大桥边看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