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在柔软处

 惟中茶道 2020-11-17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有源,树有根。

老子也是有老师的。

《文子》记载:

“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

原来,

老子在常枞那里悟到了守柔的生存之道。

话说,

常枞病重,年轻的学生老子来探望。

看到老子如此虚心好学,

常枞就开始传道了:

“经过故乡要下车,你记住了吗?”

老子回答:

“记住了,这是要我们不忘旧。”

“看到乔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吗?”

老子回答:

“是的,这是让我们要够老。”

最后,

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问道:

“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

“当然在。”

又问:

“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

“早就没有了。”

“你知道原因在哪吗?”

老子回答:

“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柔软得以生存;

牙齿不存在,是因为过于刚强而丧失。”

常枞听了老子的回答,点头道:

“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经穷尽了,

我没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了。”

齿坚于舌而先蔽,舌柔于齿而常存。

在《道德经》中,

老子写下了进一步的感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道,在柔软处。

《问道》......弟子规

知其好强我守弱,

知其好刚我守柔。

放弃计算用坦直,

知止知常不外求。

慎言慎行常反思,

淡泊大喜与大忧。

苦磨心志悟真理,

性缓气和慢慢修!


陈真人2014/3/9号午时,写于重庆惟中茶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