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痿,就是“湿热入筋”!

 图书 馆员 2020-11-17

阳痿,就是“湿热入筋”!说一张医案,帮你少走弯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方剂学》

   今天这篇文说,我忽然想跟你聊聊阳痿这个事儿。

   我的后台上,为此事而咨询的人,也不少。

   有的人问我:“文老师,你就告诉我,我吃点啥好?我吃点啥能补回来”?

   对此,我有一番肺腑之言要告诉你:谁说阳痿就得补?据我所见,需要补的不多,需要清泻的倒是不少。

   我以前,就遇上一个人,年纪正好40岁。阳痿发病至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

   三年来,他用过不少药,补品用得数不清了。他给我看他从前用过的东西,都有什么成分。我说,我不看这些,我就看看你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

   刻诊,见脉弦滑、苔黄腻、舌质红、便干、股间潮湿,自述口苦口干,食欲不振。

   我问,你是做啥工作的?

   他说,干销售的,农产品销售。

   我说,行了,从现在开始,把你那些个宝贝补药都撤掉,一个都不许用。你要再这么下去,一辈子就毁在这儿了。

   我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龙胆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泽泻20克,通草10克,车前子15克,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柴胡15克,生甘草15克,黄柏15克。

   结果,用药大概一个月以后,他的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黄腻苔基本消失不见了。

   这里头怎么回事啊?我告诉你,这个患者的问题,不是阳气虚少,而是湿热入筋啊。

   阳痿这个病,中医从前叫做“宗筋失用”。古人用“宗筋”二字来形容,很贴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那本来就是筋啊。人体脏腑里头,谁和筋的关系最密切?答案是肝。肝主筋。所以,肝的状态,基本决定了宗筋的状态。

   接下来的问题是,肝怕什么?答案:怕湿热。湿热这个东西,容易郁滞在肝经所行之处,养发一系列的肝病。肝经,循少腹。如果肝经有了湿热,湿热循经下入宗筋,就会影响到宗筋气血的运行。气血为湿热所阻滞,宗筋就失用了

   就上文提到的患者而言,他很明显是有湿热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是典型的湿热舌脉。湿热灼伤津液,所以便干。湿热阻遏气机,所以食欲不振、纳呆。湿热引发肝火上炎到口腔,所以口干口苦。湿热下注股间,则潮湿瘙痒。

   你看,在这个里头,丝毫没有半点阳虚的样子。如果你去补阳了,那无疑就加重湿热,到最后,越补越差。

   怎么办?清湿热。这个是拦路虎,把它撵跑就好了。

   所以说啊,我前面用到的了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是标准的清泻肝胆湿热、肝火的配伍。其中,龙胆、黄芩、栀子清热,泽泻、通草、车前利湿。柴胡疏肝解郁,恢复肝气的条达之性。清湿热,容易伤阴。所以,用当归、生地来滋补阴血。湿热在下焦,所以用黄柏来清下焦湿热。这个就是基本意图,很简单。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文中的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其实,我想借这篇文字,告诉你读者一个基本事实——阳痿,不等于阳虚。你千万不要被一些广告误导了,说什么“肾透支”。哪里透支了?谁给诊断的?荒唐!我告诉你,引发此病的原因很多很多。除了上述的湿热问题外,肝郁气滞的,心脾两虚的,阴虚火旺的,类型太多了。一门心思补阳,后果非常严重。

   当然,我这么说,只能起到一点点的科普作用。在强大的资本力量面前,我有时候显得无能为力。但是,哪怕只要有一个人,通过我的文字,得到启迪,也算是我没有白努力。这是一个中医人,该有的执拗和坚持。

手一凉,阳气就“憋住了”!名医王久峰的故事,教你放出阳气

现在,我继续给你讲中医故事吧。

   我想接着给你讲王久峰的故事。

   王久峰,生于1753年,卒于1815年。他的本名,叫做王之政,九峰是他的号。王久峰一辈子忙于诊务,所以著作不多。后来,他的门人收集整理了王久峰的宝贵经验,集中编撰成了《王久峰医案》。

  

   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出现在《王久峰医案》里。

   话说,有这么一次,王久峰遇上一个奇怪的病人。

   这个病人,姓甚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他的病症,却让人印象深刻。

   原来,这个人早在两年多以前,于一个寒冷的冬夜,双手浸泡到水中洗衣服。

   结果,洗完衣服以后,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心口窝位置疼痛的症状。

   一开始,疼痛不算严重,只是隐隐作痛。

   但是两年以来,疼痛渐渐加剧,以至于难以忍受、寝食俱废。

   这个人怎么也想不到,洗了一次衣服,竟然让自己难受了两年。这事儿说出来都没人信啊!

   后来,他四处就医。

   有人说,你这是有淤血啊,血瘀不通,不通则痛。

   但是,用活血化瘀的办法治疗,无效。

   还有人说,你这是有寒邪啊。你不是冬天接触冷水了吗?那就是受寒。受了寒,经脉凝滞,所以疼啊。

   但是,用了温阳散寒之法治疗,无效。

   这到底该怎么办啊?后来,此人就找到了王久峰。

   王久峰仔细为患者诊脉,发现脉弦。看舌象,并无明显异常。

   在了解之前郎中所开的方药思路以后,王久峰脑海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病啊,不是因为有淤血,也不是因为受寒,而是因为气滞、阳气被郁遏住了。

   接着,王久峰书方一首。但见:

   乌药、沉香、木香、人参、白术、陈皮、炮姜、藿香。所有这些药,做成药丸吃。

   由于这个故事的年代太过久远,所以其中的用量,就难以考证了。但是,基本的药味,就这么多。

   结果,让患者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吃下这个药以后啊,手脚比以前热乎了,而且心口窝一带的痛感,渐渐减轻,最后消失了。

   得知这个结果以后,王久峰非常高兴。他对门人说:“古人谓四肢者,诸阳之本,诚不我欺也”!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说起来,这很好理解。

   你看,这个患者脉弦。弦脉意味着什么?大体有两个。第一,这个人有痛症。人痛啊,精神紧张,脉道就紧张,脉就如琴弦一样坚硬、挺拔。第二,就是暗示此人可能有气机不畅的问题。气机郁遏,脉道紧张,所以脉弦。

   就这个患者来,应该是上述两种问题,兼而有之。

   你看,他在两年以前,在冬夜用手接触冷水。古人讲,四肢为阳气之本。阳气在四肢的运行状态,对全身阳气的运行状态,有很大影响。她这一碰凉水不要紧,就让四肢阳气被郁遏住了。阳气该往四肢布散,如今布散不出去了。

   阳气被憋住了,结果怎么样?它们窝在脏腑里头。日久,就形成了中上二焦的疼痛。病人的感觉,就是心口窝上下疼痛。

   这个时候,你用一般的活血化瘀之法,不行。你用温经通脉之法,也不行。你就得把郁遏住的阳气发出去。改变气机郁滞的状态,让它们不再“受憋”。

   所以啊,王久峰就用到了大量的舒展气机的药材,比如说沉香、木香、藿香、陈皮、乌药。这些都是有理气功效的。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中上二焦加把劲儿,让它们把阳气“推出去”,于是就用了人参、白术、炮姜这三味药。它们能温补心脾啊。

   就这样,憋在脏腑里的阳气顺利布散到四肢,患者的手脚就越来越热乎了,疼痛感也就逐渐消失了。

   这就是王久峰治病的前后思路。我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在冬天的时候,要对接触冷水这个事儿,有一个谨慎的态度。

   也许有人会说,文老师,你说的故事里的病人,现实生活中不多见吧?很多人,冬天洗冷水浴,甚至一年四季用冷水洗脸,也没见出问题啊?

   其实,没出问题,更好。关键是,一百个人里头有这么一个人出问题了,那就必须得注意。人和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没事儿,有的人就容易出现问题。更何况,人的体质和身体内环境,是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的。从前没事儿,不代表现在没事儿。

   就拿医案中的患者来说吧,她怎么就能想到,从前都是好好的,这一次接触冷水,却带来这么大影响?但事实是,四肢受寒,的确会影响到阳气的输布。从前影响不到,不代表现在不影响。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冬天的时候,我们都主张暖脚。人的脚要是凉啊,全身都觉得不舒服。脚要是暖和了,全身都舒服。这就说明,手脚四肢,对全身阳气的输布有影响。而且,这个感受,年龄越大越明显。

   所以说,在当下这个季节,我们要警惕碰冷水,尤其是长时间接触冷水。冬天阳气内藏,接触冷水更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女性、上了年纪的人,以及平时忧郁寡欢,或者手脚本来就容易凉的人,更要注意。这就是从古代医案里头,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一味药,松开全身关节!50年的“古董方子”,化解关节沉、酸、疼

有人说,文老师,你在文章里介绍的,都是中医的老办法、旧办法。

        我想说,老办法、旧办法,难道不好吗?

        在过去的年代,人们的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有限。这反倒让当时的中医从业者,寻找质优价廉的治病方法。我觉得,这些方法,才是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方法,是源于生活的方法。

        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个吧。这个办法啊,可真是古董级别的了。

         准备中药豨莶草12克,白砂糖适量。豨莶草研成粗末,用水来煎。煎煮好以后,加入适量的白糖,代茶饮。

         为啥说这是老办法啊?我跟你从头说。

        那时候,我跟老师去农村做医疗支援。在当时,有风湿病的农村老头儿、老太太很多。我老师每到一处,都有此类患者寻方问药。

        我老师呢,来者不拒。后来我发现,他遇上那些问题不是很严重,只是感觉关节酸疼、发沉、重着的人,往往会给他们一个办法。这就是,用前面我说的豨莶草12克,水煎取药汁,加白糖代茶饮。还有的时候,他会建议患者回去,用豨莶草适量,煎水,取药汁,兑入热水盆里头,熏洗患处。

        后来有一次,我就问我老师,你为啥总喜欢用豨莶草啊?

        我老师说,这个是老办法,在从前穷的时候,老百姓就喜欢用这个穷办法。它很方便啊,还有效果,所以老一点的中医人,都喜欢用。只不过,现在用的人少了。

         我问,这办法到底有多老?啥时候的?

        我老师带我,到他办公室,从皮箱里拿出一本小册子。我定睛一看,封面上写的是《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往里一翻才知道,这个小册子,是1971年出版的。那里头密密麻麻地记载了,迄今为止半个多世纪前的农村验方、临床验方。

        我的老师,把这本小册子翻到第218页,在左下角的地方,我赫然看到此法。原文是:“豨莶草四钱,水煎服”。

         我服了,看来我老师真的是啥招都有啊。

         接着,在这一页的后面,我还看到了豨莶草水煎外洗的办法。

         现在,让我来好好介绍一下,这个豨莶草吧。

         这味药,性味苦寒,它本是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者毛梗豨莶的全草。这个东西本来味道是臭臭的。

         这个东西,做成中药以后,性味苦寒,入肝、肾、脾三经,善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它自古就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古代就有单味入药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外感风寒湿邪,出现关节酸痛、重着、发沉,用这个药是不错的。

         但是,这个药,用多了不行。一般来说,它的用量是9到12克,顶多是15克。如果用多了,容易让人呕吐,或者出现其他的一些消化道不良反应,所以古人称这个药有小毒。但是从临床来看,在12克以内来用,是相对安全的。现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认为,这个药的毒性不大。

         尽管如此,豨莶草也不是人人都能用。一般来说,血虚的人不能用。肝肾和脾胃亏虚者,不能用。孕妇、小儿、免疫力低下、对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强的人,不能用。它所针对的,就是因为四肢关节外感风湿所致的酸痛、麻木、重着、发沉。这是我的一点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您就带着借鉴和批评的目光来看吧。

         说来也是啊,这办法,真的是老古董了。50年啊,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但是,这个办法很简单,很实用,是过去在医药条件不发达的时候,大家想出来的办法。我介绍出来,就当做给您的一点建议吧。

        好了,就说这么多。

中医实战:盗汗三年,只因肝火!这张方子送给你,不必说谢

看到这篇文章,你可能会问,肝火也会导致盗汗吗?

   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很早很早以前,我跟师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悟道。

   有一回,一个年轻人找到我们。他当时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却有着三年的盗汗病史。到了晚上,除了不睡,否则只要一睡,肯定出汗,春天夏天尤为严重。而且,他还伴随心悸心慌等症状,睡眠质量不高。

   他这个盗汗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一宿得换两次内衣,睡过的地方,第二天早晨起来看,有一个人形。那是汗水浸渍的结果。

   为了这个盗汗的毛病,这个患者用过很多西药,也用过不少中医成药,滋补心阴心血什么的,都无济于事。

   总这样下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可就废了呀!

   后来,他来找我老师。

   我老师看他的舌象和脉象,发现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且整个人伴随烦乱、焦躁之情,于是就写了一个配伍——

   龙胆草12克,当归、知母各15克,黄芩、栀子各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各10克,甘草3克。一共多少剂?才两剂。

   这个患者当时也奇怪,觉得自己病这么重,这么才给开两副药?

   我师父则说,两剂,对你来说,就够用了。这个配伍是不能多用的。

   结果呢,果然不出所料。两剂之后,患者诸证息平。

   这里头怎么回事啊?对此,我参悟了一段时日,终于略有所得。

   其实,从舌象来看,这个人的问题源于肝的火热、湿热之邪。因为有火热之邪,他才舌红苔黄腻。舌红,说明有热。苔黄腻,说明有湿热。脉象弦滑,也是肝经湿热之象。有火热之邪,内扰神明,所以睡眠不安。更重要是,他内中的火热之邪,迫津外出,导致盗汗。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文老师,你说他的肝有火热、湿热之邪,那到底是火,还是湿,还是热啊?我跟你讲,中医里头,肝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很多因素混合在一起。有肝火的,往往也有湿热。有湿热的,肝火往往也不小。这就是规律。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清肝火、去湿热。

   我老师用的,其实是古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这是《医方集锦》里头的著名配伍。是老方子了。其中,龙胆、黄芩、栀子用于去火,直折火势。泽泻、车前、木通负责利尿,导热下行。清火去湿热,容易伤阴伐肝啊,怎么办?用当归、知母、生地、柴胡来滋阴、养血、柔肝体,疏肝气。这就是基本思路。

   其实,这个小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

   复杂的是,我们普通人怎么看待盗汗这件事儿。

   盗汗,就是晚上睡觉爱出汗,睡醒了不出汗。我以前在文章里没少说过。这里头有脾虚,卫气虚弱的原因,有心肾不交,阴虚内热的原因,也可能有肾阳虚弱,固摄失常的原因。但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就现代人来说,有火热、湿热之邪的情况多一些。中年人,尤其是背负较大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的人,应该多注意自己肝火、肝经湿热的问题。它在日常临床中是很常见的因素。

   希望我的这篇小小文说,能够给您带来一点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