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30年前那个焦躁的夏天

 新用户9088aVaL 2020-11-17
  • 不知不觉又到高考了,我内心焦躁着,哎呀,那么多功课竟然还没复习呢?恍惚中到了考场,作文还没有写,笔坏了,赶紧借笔。心里一着急,醒了,原来是场梦。

  •  ——上述的梦境,从1986年到2016年,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盘旋了30年。我在梦里一次次回到青春,回到母校威县一中的考场。可爱又可恨的高考,是人生中一次不可回头的跨越。如今,一些记忆碎片拼凑起来,编织成那个改变我终生命运的焦躁的夏天……

  •  翻遍我的记忆,也没有留下高中最后一课的情景。进入1986年的7月,我绷紧的神经忽然放松起来。该背的背了,该做的题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折腾的了。高考前三天自由复习,我有点无所事事,脑袋一片空白。高考头一夜,我跑到学校附近,跟一个同学在一个床板上睡觉。空气闷热,蚊子狂吟,似乎天快亮了才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吃油条,喝豆腐脑,然后精神抖擞地上了考场。

  •  30年前的家长,不像时下的家长们如此“神经过敏”。彼时,高考也只是一场考试,看卷子答题就是了。三天下来,语文顺顺利利,数学手忙脚乱,史地政马马虎虎,英语轻轻松松。考英语,我用了半个多小时就答题完毕,然后向监考老师提出,要上厕所。监考老师陪着我晃晃悠悠去了厕所,有的老师以为我提前交卷,非常吃惊。

  •  18岁的我身强力壮。七月流火,中午吃什么都没胃口,就买了西红柿和白糖,拌在一起,大快朵颐。晚上去校外的饭店吃肉焖饼,我一顿能吃一斤。三天两夜,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就过去了。我爹在高考后才到了学校。

  •  波折随即而来。那些年,考生们都是靠估摸的分数去填报高考志愿。1986年高考后,威县一中派人去省城“偷”分数。我亲眼看见,老师从石家庄打回长途电话,按照考号,快速地说分数。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语文和数学分数没有“偷”回来,我的史地政和英语4科,仅有308分。英语分数只有84分,令我大吃一惊——考后对照答案,我估分不会少于92分。我最有把握的英语,却考得糟糕透顶,至今我还耿耿于怀,怀疑阅卷有误。

  •  填报志愿时,面对着可怜的308分,真有点无米下锅的感觉。高考前的预选和摸底考试,我都是第二名,现在总分落到了班级的第七八名。王老师建议说,建议你填报邢台师专。我内心涌出一股落寞,忿忿地想,宁可复读一年,也不报师专。

  •  198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收了首届本科生,我因为成绩好并且是班干部,有幸得到了一个报考名额——这改变了我的一生。填报志愿时,我在提前录取批,填上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然后在本科院校里填了河北师大和河北师院的中文专业,专科里只填了河北财贸学校,且不服从调剂。

  •  没几天,高考分数揭晓,我的成绩峰回路转,数学语文考分双双过百,总成绩达到了512.5分,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居全县第名。后来我才得知,那一年高考中,在75公里外的邢台市区,文科超过重点线的只有6人。我的高考分数一下子创了记录。

  •  可是,我的高考志愿中竟然没有填报任何一所重点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初次招收本科生,一旦不被该校录取,我就要跌到河北师范大学,这意味着我要浪费30分。我有些闷闷不乐,我爹也指责我,报了师大,为什么又报师院?我无言以答——我哪里知道会考这么多分呢?这么高的分数,几年来文科班里就没有出现过。

  •  命运未卜,我魂不守舍。有一次,我骑车与父母一起去田里干活。路上,我心不在焉,反复思忖,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呢,还是河北师大呢?想着想着,前面是一条干涸的河沟,我骑车忘了拐弯,连人带车跌了进去。等父母赶过来,我正扛着自行车向上爬。

  •  1986年8月13日下午父亲说:你再去学校看看吧,通知书应该来了。半小时后,我忐忑不安地进了威县一中的大门。迎面遇到了一个同学他大声对我说:祝贺啊。我忙问:通知书来了?他说:是啊,王校长带走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那一刻,突如其来的喜悦铺天盖地地笼罩了我,整个身心一下子轻松起来。那是我这一辈子听到的最快乐的消息。我欣喜若狂地赶到王校长的宿舍,王校长说:通知书来了,我托一个老师送到你家了。我匆忙向王老师道别,跨上自行车飞一般地赶回。刚进胡同口,就听见家里正洋溢着欢笑声。进了家门,我把自行车随便一,几个箭步就跨进了屋门——只见一张洁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正被乡亲们传阅着。

  •  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消息传遍了四乡八里。我就成为农家学子的榜样,赢得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人们夸我聪明,夸我家的坟茔地风水好。只有我才知道,成绩源于我四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我初中复读了一年后才考上了高中,加上高中三年,我每天的学习时间都是13至15个小时。我曾经在深夜偷偷阅读别人的课外辅导资料。背诵英语时,我把校园的一块荒地踏出了小路。厚厚的英语习题集,我鏖战两天就能啃下来……

  •  1986年8月30日的拂晓时分,父亲和我赶到了北京。天亮后,我们乘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目睹了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天,我和父亲还在田间劳作呢

  •  那一年,我们班60多个学生,只有14人金榜题名。高考是一道分水岭,使我们的命运泾渭分明。高考,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具有极强的诱惑和说服力,它是一柄利剑,击破了社会阶层流动的淤塞。时下,很多人热衷于探究所谓教育的本质,而我,这个凭借高考而跨到城市的中年人,从来不去架空现实去谈“理想”。

  •  经历了高考的考验,才体验到成长中的逆袭是何等的快乐。30年来,我的命运虽历经风雨,但没有哪一种煎熬,比高考更令人内心焦灼不安。闯过高考后,我变得坚强起来,不再惧怕任何的考试。

  •  30年过去了,我的大儿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正陪伴着第二个儿子迎接8年后的高考。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从小学到高考,十二年的光景,是人生中“发芽”到“拔节”的春季,高考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稻穗。无论你收获什么,你总会,也总应该总结出一些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