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在做,孩子在看,哪里用得着灌输什么“哈佛家训”

 新用户9088aVaL 2020-11-17

胡子宏生命日记(558)

你在做,孩子在看,哪里用得着灌输什么“哈佛家训”

文:胡子宏      图:网络

(一) 

网络上充斥着偌多的废话似的真理。它们读起来味道十足,听起来入情入理,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烈的阅读快感。可是,关闭手机,你能记住几句那种鸡汤类文字呢?那些所谓的哲理,实际上全部成了废话。

这些年,我们读多了废话似的真理,我们无数次被那些鸡汤类文字感染着。甚至,一些人还如获至宝,或者转到朋友圈,或者收藏在微信里。

偌多的废话似的真理中,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述最能令家长们心动。有些家长就喜欢在朋友圈里转载这些东西,似乎把某些故事讲给孩子,把某些话告诉孩子,孩子就能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就能成为学业的尖子生,就得取得扬眉吐气的成绩。

这不,我在一个“哈佛家训精选”公众号上,读到一篇奇文《无论你的孩子多大,一定要告诉她这十句话》。这十句话是: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孩子,要多说谢谢;孩子,学习不是为我学的;孩子,生命无比珍贵;孩子,常回家看看;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孩子,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孩子,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孩子,凡事靠自己;孩子,谢谢你的理解,对不起。

嘿嘿,我敢肯定,这些话不会是什么“哈佛家训”,只不过是撰稿者的一些感悟而已。这些感悟有错吗?没错。它们有用吗?认真地研读一下,它只是读起来有道理,但是真的很空虚很苍白。它们令我想起来一句话:孩子,饿了你就要吃饭,吃饱了就不饿了。

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他们灌输上述“哲理”,管用吗?要知道,所谓的生活经验,是父母用言行做给孩子的,而不是说给孩子的。换言之,父母必须是孩子的表率,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做给孩子看。

(二) 

“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这句话其实就是废话。就像你并不是喜欢吃全部的食物一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慢慢就会知道谁喜欢自己,自己喜欢谁,讨厌谁。

“孩子,要多说谢谢”,这样的话何须叮嘱孩子呢?父母在生活中多说“谢谢”,无形中的言传身教,就是在引导孩子彬彬有礼,懂得感恩。

“孩子,学习不是为我学的”,无非是想告诉孩子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上要有主动性。孩子成长中的“三观”,其实就是父母传授的。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就要以学习为乐,为孩子做出勤学好读的表率。如果父母一味地叮嘱孩子去学习,自己却成为手机伴侣,孩子哪里会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呢?

“孩子,生命无比珍贵”,实际上,对生命的珍惜也是父母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如何爱惜生命,珍惜时光,更是有赖于父母在生活中做出表率。

“孩子,常回家看看”,无非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多来看望自己。可是,你想想,你日常经常看望你的父母吗?周末、节假日里,如果你经常看望自己的父母,不用担心,你已经给孩子做了表率,孩子成家立业后,也会经常看望你。

“孩子,要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这句话其实也无须叮嘱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肯定会遇到各类的不公平,父母做出表率,克服不公平带来的心理挫伤就是了。

“孩子,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实际行动制定家庭行为规则的底线,孩子自然就会心领神会。

“孩子,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孩子,凡事靠自己”,其实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独立的人格。用不着叮嘱孩子这些话,身为父母,你怎么对待金钱,孩子就会效仿。你坚强,孩子就不会懦弱。

至于那一句“孩子,谢谢你的理解,对不起”,则完全是套话虚话了。自己奋斗了,努力了,孩子自然会理解。如果你是一个懈怠的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出积极向上的表率,单靠一句“对不起”,又怎么赢得孩子理解呢?

(三)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上一代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准则,其实具有强烈的传承性。要想改变孩子,父母就必须要改变自身。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眨眼间,我患病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整个2017年,我一边养病,一边打理自己的公号。这一年,我写作的文字超过了100万。通常是,我在我的房间里写文章,我家小儿子在书房里静静地写作业。我和两个儿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坐住。我们学习起来,都能连续几个小时,纹丝不动地把自己钉在书桌前。

很多次,我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走到阳台上眺望远方,消除一下视力疲劳。我会情不自禁地走到小儿子身边,爱抚一下孩子的肩膀,问孩子累不累。孩子摇摇头。我轻声地说,你看,我们父子都在认真学习,这样的生活,才是积极向上的。

也许是学习太过“用力”,大儿子的颈椎出现了疲劳,我很坚定地支持他放弃考研,去寻求另一条成长之路。但是,我对孩子说,再大压力都要镇定和乐观,你看看,爸爸一度徘徊在死亡边上,都顽强地支撑着,你呢,先要保重身体,然后调整方向,继续努力。

所谓“哈佛家训”,其实就是家庭中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处事原则。父母根本用不着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只需潜移默化地为孩子做出表率。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苦口婆心”地去叮嘱孩子,却懒得为孩子做出表率。于是,我们会看到,有的家长日常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见到孩子的成绩单却暴跳如雷。有的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却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有的家长沉溺于手机微信,却买了一堆课外读物塞给孩子。有的家长口出秽语,却要求孩子彬彬有礼。这样的家长,即使叮嘱孩子一百句所谓的“哈佛家训”,对孩子的成长又能起到多大的激励作用呢?

说给孩子听,不如率先垂范。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付出,不能单单体验在讲大道理上,而是要渗透在生活的细节里。你想让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那好,请先做给孩子看。

阅读相关资料请点击胡老师编写的中小学生枕边书

《胡子宏生命日记》1-400篇目录及阅读链接

热销中:胡老师编写的中小学生枕边

寒门博士之死固然可惜,周筠教授顶包公理何在

一定读给孩子:你没有体验过的美好,都藏在你读的书里

我只想捐助“冰花男孩”一人,“善款均分”却让我的善良变了味道

警告家长,没有哪个老师为了办辅导班而不讲重点

活累了,才明白,当年父母和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

值得深交的人,从来都与你势均力敌

“冰花男孩”只能死拼高考,想“当警察”必须刻苦学习

家长必读,看看“网红”张雪峰在衡中说了哪些真话

爱自有万钧之力:写于儿子21岁生日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有数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康复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