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种品质都有来历:读书兴家——胡家家风家训漫谈

 新用户9088aVaL 2020-11-17

“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目前已经有75000粉丝。本公号发表的教育、服装等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的一部分,大家可酌情尝试即使广告与己无关,也请帮我点击一下

胡子宏生命日记(924)

读书兴家:胡家家风家训漫谈

(一)

此番放寒假,小儿子胡小鸿有一项作业——在假期里探寻自己的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不是一两代人形成的,它必须历经数代人的凝练和传承。关于家风家训,我们祖祖辈辈没有成文的记述。如今,我将我们的家风家训归纳为四个字:读书兴家。

春节前,我从大伯手里,得到了我们家族的族谱。族谱是从第九世祖胡湘开始的,对其生平没有过多记载。翻阅族谱,到了十一世祖,家族的亮点终于出现了。第十一世祖叫胡全纲,与前辈不同的是,他是太学生。

我专门查了一下太学生的来历。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不管怎么样,第十一世祖胡全刚成为太学生,这是我们家族祖先里有文字记录的第一个读书人。太学生这种身份,比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要显赫多了。

第十四世祖有三兄弟。老大叫胡庭槐,字荫棠。老二叫胡庭桐,字封唐。老三叫胡庭柱,字中流。从姓名上看,家族里已经有了文化气息。譬如,老三叫胡庭柱,字中流,这就令人想起一个成语:中流砥柱。

我是胡庭桐的后代,他是我的高祖。至少从他那一代起,就流传着一条家训:要想活得自在,两顷地一个秀才。意思是说,在世面上混,光有财产不行,必须有读书人,这样家族在官府面前,才有地位。

从高祖那一代起,我们家族还开始流传着一句治家准则:买地不能怕花钱,读书上学不能怕花钱。

我们家成为本村最富裕的地主,可能是从高祖胡庭桐那一代开始的。高祖生有二子,胡体胖、胡体康。胡体胖是我的曾祖父,也就是我老爷爷。我小时候,看到老爷爷的姓名叫胡体胖,还暗自嘀咕,老爷爷真没文化,怎么起了名字叫体胖呢?

本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你老爷爷是村里有文化人士,姓名中的“胖”,不能读作肥胖的胖,而是读作“pan”,我特地查了一下, [pán],心广体胖, 出自四书《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显然,我的曾祖父就是有文化的。从第十一世祖、太学生胡全纲那里开始,我们的家风家训就开始逐渐成型,那就是耕读传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必须培养孩子读书。

如今,从我这一代起,我和两个妹妹都脱离了农业生产,不再种地,我把家风家训归纳为:读书兴家。

(二)

世代要有读书人,读书才能兴家,到了我爷爷这一代,得到了明确的体现。我祖父弟兄三人,老大叫胡玉桂,我爷爷是老二,叫胡月桂,老三叫胡芝桂。从这一代人起,读书的风气更加强盛。

我大爷爷胡玉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经就读于保定第二师范,因参与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来到大名读高中,没有毕业,就到武汉参加了军队。后来他回到老家,就开油坊,建砖窑。那时候,相比起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已经意识到要实业兴家。

我们家族的富裕和兴旺,在胡玉桂的实业兴家中达到顶峰。我小时候,有老人讲过,村西那座矗立了几十年的的砖窑是我们家建的,村西头的水井也是我们家打的。我揣测,这都跟我家大爷爷的实业兴家有关系。遗憾的是,我的大爷爷没有生儿子,我的四个表姑已经去世。

乱世中,在我们家族中,我爷爷胡月桂是最厉害的。父亲曾告诉我,爷爷是我们村第一个共产党员,生前是黄川专区的秘书,还担任过河南商城县的县长。爷爷1948年牺牲在大别山时,只有32岁。

我爷爷胡月桂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邢台第四师范,日寇入侵后,他参加学生运动,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宣传抗日。跟大爷爷一样,我爷爷也被学校开除,返乡参加了八路军。

爷爷两次大难不死的故事,曾经在村里流传甚广。爷爷的第一次遇险,是与日寇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他担任威县青救会的会长,在战斗中被俘,被日寇投进南宫的大牢。当晚,游击队袭击了敌人的牢房,爷爷侥幸趁机逃脱。途中,爷爷被乱枪打伤了臂膀,秘密回到老家养伤。

爷爷在身体康复后,又跋山涉水去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受训。不料,他遭遇了第二次牢狱之灾。在跨越邢台内丘段的铁路时,爷爷被日寇巡逻队发现。日寇对爷爷进行了严刑拷打,爷爷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后来,爷爷对日寇说:给碗水喝吧。日寇拎来一桶清澈的井水,却又牵来了东洋狗。狗喝饱了,那水被拎到爷爷面前,爷爷誓死不喝。

爷爷被投入监狱不久,恰逢狱友们挖穿了牢狱的墙壁,组织了一次成功的越狱。爷爷再次大难不死,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后来,爷爷随刘邓大军南下,一年后传来消息,他牺牲在大别山。

爷爷的表弟带回来爷爷临终前的一句话:我忘不了胡箫麒,我忘不了共产党。爷爷留下来两件遗物,一张是学生时代的照片:梳着分头,风华正茂。另一件遗物是一件呢子军大衣——或是国民党部队的军衣,或是缴获的日寇军衣。我爹胡箫麒曾经在冬季经常穿着那件军大衣,现在它还放在老家的某个柜子里。

读书使人进步,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读书使得我爷爷有了自己坚定的信仰,进而经受住了血雨腥风的残酷考验。

(三)

在老家农村,我家的东屋是眼下本村年代最久远的房屋,已经近百年的历史了。街门朝东,门匾刻着3个字:迎朝旭。许多年前,这样的牌匾,显然透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现在,我父亲的姓名叫胡笑奇。父亲曾告诉我,实际上,前辈给他起的名字是胡萧麒。单从姓名上看,就透出了家庭的文化底蕴。

遗憾的是,因为地主成分和特殊的时代,我爹只是完小毕业,我堂叔很聪明,也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我大爷爷是读书人,实业兴家使得家族富裕起来,但他不到四十岁就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儿子。

读书兴家的家风家训,到了我父亲这一代遇到了障碍。1977年年底,我9岁的时候,我父亲获悉,高考制度恢复了,地主成分的后代也可以考大学了。此时,读书兴家的家风家训在父亲的潜意识中被唤醒。从此,我父亲对我的学业给予了非常苛刻的严格要求。

1986年,我考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为我们村改革开发后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此,读书兴家的家风家训,在我这一代重新得以传承。

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我家长子胡小鹄经过数年苦读,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小儿子在衡水中学实验学校读初中,我对他的培养目标,自然也是考取尽量好的大学。读书兴家的家风家训,要在我的后代中继续传承下去。

翻阅我大伯给我的族谱,我发现,文革前,我们村唯一的一位大学生胡秀岩,也是出自家族中的我们这一分支。从我这一代起,我们这一分支已经出了五个大学生。其中,我家儿子胡小鹄是目前最优秀的。无疑,我们家是“读书兴家”家风家训最为坚定的传承者。

优良的家风家训对后代的激励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能兴家,读书也能兴国。如今,读书成为千万个平民子弟实现社会阶层逆袭的必经之路。希望我的后代牢记并传承“读书兴家”的家风家训,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为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读书为国家兴旺做出应有的贡献。

胡老师编写的学习资料系列

《看图作文不发愁:小学低年级看图范文123篇》

《语文每天学一点(1—6年级)》

《360篇分类范文迎中考》

《值得模仿的150篇小升初作文》(校对修正新版)

《衡中家长给孩子推荐的120篇励志美文》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学生版)》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家长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