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这一生,最要紧的不是金钱富贵,而是这一样!别再白白浪费了……

 曾仕强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369戳上方蓝字关注

20

16

05

24

      那年 · 今天

曾仕强学堂编辑部

时间回到6年前,2016年5月24-26日,东方圣城山东曲阜迎来了一场千载难逢的文化盛会。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亲至曲阜大成殿前,登临孔庙杏坛,开讲《论语》的真义。

曲阜是圣人孔子的故乡,一座被儒家文化浸染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以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和精神内核,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教授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始终绵延不绝,就在于我们的圣贤之道没有变,我们的经没有变。而孔子就是圣贤之道的集大成者

曾教授还告诉我们:《论语》里面有太多被误读、被误解的地方,长期以来是我们自己搞错了,以致贻害无穷。

所以,现在人读《论语》,亟需正本清源,恢复《论语》的真面目,不再以讹传讹。

今天,【那一年这一天】教授足迹纪念专栏,让我们继续沿着教授的足迹,通过9段箴言,一起领悟孔子及《论语》的智慧。

1

《论语》是孔子为老天代言的范本。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论语》第一篇《学而篇》应该正名为“学天篇”。

“学天篇”是说,做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向大自然学习。人既然不能离开大自然,就必须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去找到做人做事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才可以理解孔子为什么总是述而不作。其实述而不作,准确的应该是述天不作。

意思是,孔子只是老老实实地把天所垂之象引申、推广,他没有任何自己的创作。如果孔子自己有所创造,他早就被后人超越了。

2

《论语》是学做人做事的必读经典。

什么叫《论语》?论那个言字旁换成车字旁,就是车轮的字。

《论语》就是用嘴巴讲的轮子,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不读《论语》,怎么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二、是以身作则的最佳榜样。要以什么作则,把《论语》拿来看,照《论语》去做,就以身作则了。

冷静下来,细心思虑,用心体悟,其实《论语》并不是我们记忆中所说的家常便饭,更不是孔门弟子的谈话记录。它实实在在,是孔门论道的结语所集结成书的人生宝典而且大部分都是针对人性而发。

由于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是现代人重读《论语》的意义之所在。

3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时”提出来了。

孟子赞美孔子说“圣之时者也”。

人活着什么最要紧?时间最要紧。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地位荣耀也不重要,最怕的是没有时间

所以从现在开始,绝对不能说我没有时间了,老天一听到信息就知道你命该绝了,就把你收回去了,要说我很忙,时间不够用,老天一听就让你多活五年。

任何事情,一到,如果不出手就错过时机,后悔也没有用;未到,做了也是白费力气,还不如安安静静地休养。

4

孔子的基本主张,是“无可无不可”。

无可无不可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一切事物不一定有固定的“可”或“不可”,最好用合理来加以衡量,才能判定此时此地的“可”或“不可”。

换句说,应该可的时候,一定要可。不应该可的时候,一定要不可。这个判断标准就是遵守自然规律,一切以合理为准,随机应变。

时过境迁,孔子的话是随时在变的,不要以为孔子的话就是圣旨。

比如有些人说孔子很少讲占卜,其实不是。

孔子碰到年轻的学生不会跟他讲,因为讲了他也不懂。但是如果碰到那些比较有生活经验,比较老道能够听懂的人,也会跟他讲占卜。

所以不要把孔子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当成不能更改的定律,说什么就是这样,没得商量之类的话,没有这回事,它是有弹性的。

最好学了孔子的话,先把它们放在脑海里面,然后碰到事情的时候再把它打开,参照当时的状况,自己做好调整。

5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中心。

孔子的道、德、仁、义、礼五大中心思想,在《论语》中说的次数最多的,便是“仁”。

仁在《论语》中所占的分量很大,可以说《论语》是一部仁学。

但是孔子并不看重字义的界定,专在“仁”的意义上面做文章。

他所重视的,是在道德实践上,勉励大家透过实践“仁”的工夫,来亲自领悟“仁”在具体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

仁必须合义义便是公正合理,所以爱人爱得公正,厌恶人也要厌恶得合理。公正无私的好恶,便是仁者。

6

做人第一步先做君子,然后你才能做大人。

《论语》里面君子出现得非常多。

做人第一步先做君子,然后你才能做大人。没有君子,你根本不可能做大人。

君子是基础,他的基本条件就是以德为本。

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非常重视做人、做事基本态度的培养,而不是教他多少知识。因为品德良好,才能越大越受人欢迎。品德欠佳,才能愈大愈危险。

人生于天地之中,如何与万物共处,才能获得安宁?孔子提示我们一个思虑的方向:反求诸己。

思是不要向外求,因为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求人人不理,不如反过来求自己。

因为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要负起完全的责任,怎么能够推给别人?

7

对自己有信心,不如对上天有信心

孔子带弟子周游到宋国,宋司马桓魋有私心,怕孔子师徒到来后,影响自己的地位,便想先下手为强。孔子在逃亡的时候,对弟子们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他特别有底气地说出这句话,用意在安定弟子们的心,要大家不要慌乱,以免自己吓自己,反而不知如何安全脱离险境。

但他这句话,更充分表示对上天的信心,意思是像他这样的好人,上天不保佑他,还能保佑谁呢?

这不是迷信。

现代人都比较喜欢说自信,其实是不妥的。不如孔子这样,把天也拉进来,又拐一个弯,以免自信过了头。

孔子说天生德于予,却不说我有这么好的德行,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不如对上天有信心。前者容易变成自大自满,后者则由于敬天、顺天,仍然十分谦虚而获得天佑。

8

做人,终其一生都要全心全意致力于四个字:天人合德。

孔子为什么叫集大成,就是因为到了他,已经把所有话都讲完了。孔子在伏羲、周文王的基础上,发扬《易经》精神,悟出四个字:叫作天理良心。

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天人合一,天理跟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就叫天人合德。

这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事规则,更是我们一生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和人生价值。

世事多变,我们所能把握的实在有限,充其量只能抓住相对的机会。

而结果如何?能否如愿?只有一种事情最具影响力,那就是我们的“德”。

道德良好,才有逢凶化吉的可能。

有时盘算错误,居然歪打正着;有时来势凶猛,却幸而改变方向;有时眼见躲不过,结果却有惊无险。说到底,不过是你的道德在保护你。

9

儒家带给我们最大的是心灵的保障。

很多人说,儒家思想对人束缚太重,绑得太死,那样做人太辛苦,其实错了。

儒家带给我们最大的是心灵保障。

只要照孔子的话一步一步去走,什么时候死都不必在乎,都会心安理得,这才最了不起,而且只要用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得到。

孔子学说的重心在,并不在,所以不重视宗教,而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孔子学说的精神在,而不在

我们读《论语》,最好把论语的道理,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只有真正做一个论语人,才是确实了解《论语》的人。

中华民族的学问是自上而下的,古代圣贤已经把现在以及未来的事情都讲清楚了,我们只需要以此为典范,认真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可以了。

 免费领资料 
曾师精选图文合集200+篇

八大板块,数十个小类
涉及易经儒释道职场家教婚恋
历史人物传承班内容精选等多项内容
持续更新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