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读书方法论,未必学得来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曾国藩传》,看到三十而立的曾国藩,给自己立下了『学做圣人』的终生大志。 

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为实现这一伟大志向,同时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计划内容如下: 

1. 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良躬、如日之升。 

2.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 读史。丙中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 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日:“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 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 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12点,基本上都是围绕修身养性读书学习而来。

最后1项可以看做是曾国藩警示自己杜绝一切无效无意义社交,这自然会给曾国藩节省出更多时间,得以有时间来做好上述另外11项。 

当然,在我看来,『夜不出门』一方面杜绝了无意义的应酬,另外一方面或多或少有助于人身安全的防范,还可看做是对上述『静坐』『养气』『保身』等健身强体内容的补充。 

在曾国藩意识里,修身养性强体健身,是与读书学习等重的大事。 

针对读书来说,曾国藩在『12项自我修炼纲要』中重点强调了三点。 

  •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这是曾氏读书方法论。一本一本看,一本书不看完,绝不去看另外一本。读书无定法,各有各的招。 

不一定生搬硬套读书方法,却可以从中体悟曾氏读书过程中的专注用心。东翻西阅,难免流于走马观花。 

读书不二,更可以看做读书时候不可一心二用。读书就好好读书,锻炼就好好锻炼,专注出效率,业精于专。 

  • 读史。丙中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清代官员酬薪体系比较变态,如果清白为官,尤其是清白为京官,那是一个入不敷出的买卖。 

曾国藩立志学习圣人,不屑于与那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之徒为伍,所以生活拮据,买一套书都得借钱。 

好在他老爹非常支持他,想法设法极力给他堵窟窿,并且除了要求他好好把所买之书读一遍之外,绝无更多附加条件。 

换了如今一些甚至绝大多数家长,会怎样做呢? 

身为帝都官员,却还落得个借钱买书,连个官都不会当,丢不丢人,现不现眼?……噼里啪啦一通。 

用时兴的话来说,曾国藩和他老爹都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才有了曾国藩后来的伟大成就。 

  •  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条可以看做是曾氏读书法的深化,读后有所感,随手记录下来。曾国藩警示自己,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一天不落的记录。 

坚持两个字说起来轻松,践行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曾国藩立志学习圣人那一刻起,每天日记,终生未辍。 

这才是更值得人仰望和学习的精神。 

很多人不读书,也不思考,除了随波逐流,只会人云亦云。结果自然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甚至这种恶习都植根于血液和基因里去了。 

越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人,往往越是喜欢用自己浅薄、偏颇的观点来评价一个人。 

为什么对曾国藩这个人物的评价充满争议和误解,我想,归根结底还是与这片土地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太多有关。 

2020年11月16日
杭州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