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美学中医 2020-11-17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经常我们会说“整、干、搞……”来替换说话的完整度,省略了一个动作,一组事件。do,英语表达也是这样,我们在着眼于单词量的同时,是否从点到面了。一句话的组成结果,看到的是字词的组合,都只是表面。它带有逻辑思维,组织语言的能力。语言是思维逻辑的体现,组织成系统。人类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慢慢学会完整体系。一开始学用的都是简单的逻辑,也是最根本的结构。表达一开始就是自然而然的体现,到人为的设定,最后形成今天的语言。如果单词量很大,你就能说好英语吗。看懂和能说表达出来,不能等同。现在教育把单词看得很重,不是说不用记单词了,也不是说单词不重要,它也是组成的一部分载体。是「重要」和「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每个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太过提示,就偏了。

2.学中医者也是,现代教材考试给出的内容,都是不符合实际真相的。很多概念是没必要的延伸,中医被搞的和什么都能扯上关系。要知道除了中医任何知识体系都可以相通,而中医这门就更加没有底线。还有神论者说中医本来自于★都是人为理解。要知道神力就是神力,它与任何学问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学问都是分类的结果,都是人定的局。不能说只有中医是与此有关,其他都没有。学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使用工具使用方法,跟什么学问也无关,知识不就是用来完成事件的吗,不然知识只停留于想象,没有实际应用去应验。

仲景先师条文先不说这么排版是否符合原意原旨,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遗留下来的结果,不好猜。我们也只能从结果的表面去看它背后藏着的机妙。就像看到一个英语单词,还是一个汉字,你如何推敲出它的由来,好在这方面还是很容易的。而中医就那么不直接,因为我们对语言的表达有些习以为常,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其实要做一个课题试验就很容易搞清楚,这也就是科学时代人,为什么得到接受,有理有据,人看到就会觉得科学(好),其实跟真相没有什么关系。

3.「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第一次读条文的人,最好写下来自己的感觉,不是对医学的理解,是感觉和你今天的认知有什么不同。首先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古中医的人,第一次看到古文,你能看懂吗?只要识字在小学毕业水平,都能看懂,但看懂和会用又是不同。很多字不认识,会影响你整体的了解吗,不会。一个单词不知道,你只是不知道他具体表达的是什么,但你从他的语境中能知道一些方向。172是宋版条文的顺序编号,不同时期版本的编号都不同,条文的结构和细节都有出入。公认都以宋版为主的扩展研究。接下来,「太阳」是啥?就是每天头上顶着的太阳?少阳呢?合病又是什么?为什么两类病都合了不另取一个病名分类来取代?自下利不用解释,今天也这样说。「黄芩汤」有四味药,(勤)清炒干枣(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很多老师都喜欢单独拿一条来说。利可以是通假字之义,也可以统领一切,意思是痛快,顺利,滑利。单拿出来一定搞不懂背后的系统结构。三阴三阳六病本就是基本结构,而复杂的情况也另有概念表述。怎么能快速记住这个条文,不用记住所有,你起码知道个别代表性的条文,知道它在何处。172就是一起的两个病,太阳和少阳产生的疾病特点,就是自下利。那么如果你遇到了「自下利」的病证,你直接就用黄芩汤吗,当然不是,你需要想到它就好,然后辨别选择哪一个。而前面定语已经说清楚了,是太阳+少阳出现的这种自下利,用此。其他病位出现的不应考虑。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太阳」或「少阳」各有什么特点,又为什么两者不能合一到另一个病名。这就是蛛丝马迹,寻着脉络,顺藤摸瓜的表现手法。如果换成另一个病名,你会附加更多的知识,也在思索过程中,没有结构性,大脑就不好清晰辨明。

4.因为太阳,少阳都是各有特点,提到它们就很直观地看到了这根藤上也多少瓜。你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瓜,你在思索怎么治疗的时候,是要顺藤摸瓜,才知道最后这个瓜为什么这么酸。剩下的问题就是,这里面还有传抄的真伪。如果抄错了,到底是太阳和阳明,还是太阳和少阳,还是阳明与少阳。只有明白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才能辨明。我们不能看到什么就认定什么,因为一些条文还是存在问题,只能留给我们清晰去重新思和考了。

其实,我们可以把过去的词换成今天的表达。我们会看到这个病人有「火象」就是“上火”的感觉,不管虚火还是实火,痛不痛苦,是否自知,他可能手脚冰凉,被认为是寒证,要知道只要人活着,寒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指向不同而已。如果你对一个不懂医的人又没有基础知识,说他有寒证(应该是寒症,有这个征象)他会认为自己需要温补。其实,还需要系统辨别。只有阴阳两隔者才有独阴独阳的情况。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是动态循环的结合体。今天你可以写,「红唇」的特点,就是嘴唇发红,比正常颜色要艳丽,红唇丽人般,如红妆艳抹。刷牙会有血迹。要声明,千万不要看到一个词就脑补,任何一个证都可能随处可见。人体细胞组织会充血怎么回事?比如勃起阴挺也是充实,血液局部充血,体现什么,是不是有一种气在拱。这个动态趋势,就是病机。那么我们看「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之为病」可以理解为,之所以,起初。)也不管这条是不是确切的「少阳病」第一条。我们不要做无用功。先思考之后经验丰富了,有依有据了,空闲了再去说传抄的问题。我们还达不到那个水平,就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了。我们看到通篇263-272条文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总结吗,我个人随意说说,就是「急」,我说的不一定贴切,各自发挥思维。最好多概括几个词,最后选择出来,或者都用。

5.黄芩汤看到这个方剂,如果条件不允许,你能不能考虑一下,任何方剂除了单方外,能不能仅取一味一物?也就是说最主要的「君药」是谁,其实其他的配伍根本不需要太刻意,而且君臣佐使不是我主张的概念。因为不同人的理解有偏差。如果超过四味药,有人就瞎搞,。不知道君臣佐使真正的存在含义。

如果说,太阳代表的是寒,这个词来说。自下利这个物质流出一定于它有关,而少阳这个「热」也在。那为什么方剂选择偏于用黄芩呢?这就是疾病存在的时候有轻重缓急。你不用考虑谁最如何,你看到最急的是什么,就治它就够了,其余的有可能一次性全部解决,有可能还有,那不能完全依赖一次辨病而解决。所以治病并不是那么简单,是这个过程的观察。有的人牙痛,哪种牙痛?有一种就只用黄芩可以搞定,你想过吗。单味很关键,单味之所以可成方。用今天的表达方式可以重新写,但是,人类在表达上,从来都不保守。今天的字这样写,话这样说,明天又变了,不变的就是骨架,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人创造的语言表达符号就是这样,共同的规律。为什么文明会变化,因为变化的东西都是你很难捕捉长久的,长久的就是结构体系,规律。变的是情境。那么仲景先师的表达,我们最好还是用他的表达式,因为那个时候的表达已经算最精炼了,也能体现汉字的灵魂,修辞手法的美妙。今天不代表不美,是变相没有变灵魂,我们只是变了字的写法,和数量。表达结构还一样。

多说无益,需自习。

通假字,英语单词也有。通假字之所以可以发挥得多,有变化,都是在说“是什么”的确切问题,所以变形就多了,而意思还是没有离开本来的灵魂。今天各种咬文嚼字,各种错别字,目的是确定表达方向,试图更明确,英语词源也是这样。

我写东西就是压根不考虑任何手法,想啥说啥,怎么白话怎么来,越口语感越符合现在自然状态。这样也不影响我的表达,过去会用的词也不会用了,会写的字也不会了,小学四年级就能写所有字典的字,慢慢不应用就会忘掉,剩下的没有多少个字却能用于表达,就是因为常用等于应用,单词的量也是至今教育模式下的扯淡,浪费时间,根本不够常用的单词非要你记。因为即使你应用了,应用过一次二次能有什么用?只能对具体事件具体选择。常用的搞清楚就够了,陌生的会变得新鲜,慢慢再懂点词源规律,大概的意思也就猜得出来。如果不懂背后造物的过程,看什么都生硬。

疾病,什么是疾什么是病。造词,疾风疾速;病,并,丙,疾是速度很快地在发生着,里面的矢是弓箭,代表射出的速度快,bing就是形成的结果。很快地并在一起形成的病。矢的发音也是s、c(刺)都有。s也有排泄物一说,寓意放出的箭收不回来,造字到造词的演变都有其特点,英语单词也是。因句而词变。任何表述都指代表暂时的方面,没有扩展,没有全面阐述,所以对于「疾病」一词的含义点到为止,还有很多解法,目的不是绝对论述,是为了帮助整体话语的联系。

太阳主表。任何疾病都会有表的问题,表位出现问题就都在太阳吗,病位和病性的问题。如果都在表,或者说表也有病存在,有些病你发表就解决了,有的病不发表去针对里,也是一样解决。问题在于病位你怎么确定,太阳和今天的太阳不是一个含义吗,有形的同,也有含义的相近,只是不能完全等同。也就是说,太阳说今天的太阳也行,只是其一。指的是与外界最直接接触的位置,就是太阳。每天的阳光出来,你不也能感到包围你表面了么,晚上太阳去哪里了,藏在内。


太阳是表位,不能是仅仅停留表位不动,疾病也是有生命的,是动态的,一个人可能一辈子有一种病态,那只是在一个短暂生命中去看,它好像固定了,其实只是指向,趋向。太阳就是问题趋向的位置,指引你在外有问题。


特别具体的条文,太阳篇,大多都是表位很急,趋向很明显,慢性病好像就不存在了,其实趋向还是有,只是你的感受你的状态更迫切表现出了什么?因为其他痛苦而把表的问题淡化。


太阳病可以和任何病结合,因为生命只有存在,它时时刻刻都与外界发生关系。表里如一不病,阴阳调和不病,阴平阳秘不病。


平人不病的状态是「阴平阳秘」阴阳用了不同的形容,(形是外表,容是现象。都是描述表面的问题。)


阴平就是阴要平均敷布,阳秘就是要固秘,不能有漏洞,给外邪一个可乘之机造成“虚”的缝隙。


一般我们用词,虚弱,虚和弱不同。虚是漏洞,空隙。弱是整体的状态衰弱。


外感的时候,是虚人易得病还是弱人易得病?都。


这个完全取决于个人。怎么说呢,小孩子比作虚人的话,如果赶上得了外感,正常情况下很正常发生吧,人活着杂的环境中,习以为常。而突然会加重,就会考虑很多问题,为什么会加重?或者久久不愈?那就是有虚的可能性,因为现在的人经常给孩子吃垃圾食品,饮料冷饮,这就造成了内外交困,发生严重情况。这种人为造成的虚,就是给外敌可乘之机,叫虚。


弱比作老年人,身子骨不硬朗了。外感来了会严重吗?如果单纯的虚和弱,弱是不容易严重的,因为弱不是病本身,弱是自然规律,人生的阶段。而虚,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弱人如果贪吃不听话做什么违背健康的事,就会有虚的问题。虚就是你不去防备。


现在的虚,意思是不足,肾虚,是肾阴阳的不足之论。应为肾弱。本意不是这样,为什么和弱等同呢,就是很多词它的含义在应用的时候好像变了含义,其实只是延伸了,根上还是没变。这个需要细品。我表述不清楚。


如果说肾弱,为什么不行。从这句话里,就一下子明白虚弱的区别了,也能知道它们一直都用对了,我们只是不知。


肾弱,不能这样说是因为,弱指的是功能性整体低下,弯腰驼背了,不是做错事造成的,是自然形成的。人老了机能弱下来是正常的规律。而肾一般我们没有刻意说谁的肾,什么年龄,一般都是概指,也就是肾虚更符合表述,肾弱好像代表真的有病要不行了救可能都不能了。肾虚就是还能救回来,恢复健康状态。而弱,是自然规律,不能逆天。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