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幅画卖82万,网友称看不懂,专家:你放大后看眼睛

 枫馨斋880 2020-11-17


引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现在的市面上有很多艺术作品,似乎只要冠上“艺术”这两个字,一切都顺理成章,就算是一幅小学生的涂鸦也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艺术的地方就有争议,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的以艺术冠名的艺术是艺术,很多以艺术冠名的东西要是很强硬叫其艺术,就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这无非就是这几种情况,有的人一生不被理解,在死后的时候被追忆;有的人在世时就出名,被人理解,成为大家,自己也名利双收;有的人的作品备受追捧,但是随着人的逝世,作品也出现了贬值的情况。前者是靠实力,如梵高,毕加索,徐悲鸿。但是后者就根本不是艺术,是靠名利场的虚名。

还有的人一辈子不被理解,死后也不会被理解,因为他的作品用艺术冠名实在是有些勉强,最多算是涂鸦。

他们与第三者的区别就是作家自己的噱头有没有到位。

今天的主人公介于第二者和第三者之间,或者说他介于第一者和第二者之间。

叶永清,是一位农村出身的画家,相较于那些千奇百怪的艺术形态,用鼻孔创作,用头发创作,用脚创作,自创“乱书”的王冬龄而言,其创作过程远远比创作结果更加精彩。

叶永清算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了。他擅长画鸟,并且他的鸟自成一派,相比于那些无所谓的哗众取宠的“表演者”,他算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叶永清很少用那些虚无的,相反,他的画作自成一派,很有个人风格,甚至说是自成一派也不为过。但是却有很多人声称:看不明白。尤其是对于叶永清一幅画拍出了82万元这件事更是众说纷纭。很多人对此褒贬不一,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不理解他的。甚至有人称他的画连小学生都不如。

仔细观看他的画,主要就是集中在眼睛的部分线条占比很重。专家称:“看它的眼睛。”

它的眼睛到底有什么玄机呢?专家说看了就知道了。

仔细看,这幅画的确是有些可行之处的,尤其是眼睛部分,杂乱而有序,每一个眼睛都是极具特色的笔法,加以勾勒,这样的画法的确是前无古人的,但是虽然有形,神却不足,这或许就是它被限制在82万的原因吧。

在《鬼吹灯》系列电影中,因为用了别人设计的字体,被判处赔付原作者12万,其中有一条解释就是说:“这些字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所以在电影中不经作者同意就使用这一行为构成侵权。

从版权的角度来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叶永清不算是一个哗众取宠、没有实力的画家——甚至称他为艺术家也不为过。

并不是所有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就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还是要市场来衡量,有的人就是被欣赏,我们没办法。

有的人就是不被欣赏,艺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比如下面这张画是一只鸟,我们乍一看,这只鸟似乎没有什么特点,甚至还有人评论说,画得还不如小学生。但是我们把这幅画放大之后,仔细看鸟的眼睛,才知道这幅画的灵魂所在。

很多专家看到这幅画,也曾说放大后看眼睛,因为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而这只鸟的眼睛里,带着的是一种向往自由的渴望,而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线条之中勾勒出的眼睛,又带着神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是乱中有序,浑然天成。

但是不可否认,叶永清遇到了他的知音,愿意以82万的价格买下他的画,我们局外人无需多言。就算真的不理解,它的价值定义者从来不是我们。而是那位出价最高的人规定的,这个市场就是这样的。

无可否认的是,叶永清的画作还是很有价值的,至于是不是值82万,这还是个争议点。但是事实是,我们的争议改变不了他的画拍出了82万高价的事实——有人愿意欣赏他。

或许现在还有人在嘲讽叶永清,虽然我们现在还是没能看懂叶永清的清奇画风,但是这并不影响叶永清本人的探索。

现在,一个草根出身的农民画家,靠自己的实力,一朝遇到知己,一幅画拍出82万,一举成名,好歹也算是引起了一定轰动的圈内知名者了。82万之后,接下来的质疑,名利丝毫没有影响到叶永清的创作热情,他还是画着他不被理解的话,因为他知道,总会有人理解他的。

未来,谁又能保证那个震惊中外画坛的名家不是叶永清呢?

争议的背后是关注,希望叶永清抓住机会,磨练自己,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来源:国学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