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汉”宰相李石在长安1天2次遇刺,认怂离职, 幕后凶手是谁?

 读史思悟 2020-11-17
宰相遇刺
838年正月初五一大早,唐朝宰相李石离开亲仁坊的家,前往大明宫参加早朝。没走多远,暗中突然有冷箭破空袭来。“不好,有埋伏!”李石的侍从们顿时吓破了胆,纷纷四散逃命。
一片人喊马嘶之中,李石身中冷箭,负了轻伤。他的坐骑也受了惊,不听李石的控制,掉头往家里便逃。李石见马儿要带着自己回家,倒是松了口气。

李石没有想到家门口也埋伏了人
谁知道,待李石乘马来到坊门前,一旁竟突然窜出一条彪形大汉,拔出利刃冲上来便砍。原来,堂堂宰相的家门口竟然也早已埋伏下了杀手。也是李石命大,杀手凌空一刀砍去,只斩断了马尾。李石慌忙纵马再度奔逃,杀手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只得看着他逃出生天。
当天,坐等宰相却迟迟不见人的唐文宗李昂接到了李石遭遇伏击的报告,顿时大吃一惊,急忙下令神策六军派兵保护宰相,并派员紧急搜捕刺客。然而,半路射冷箭和坊门砍马尾的杀手们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踪迹。
到了正月初六,唐文宗郁闷地发现早朝人气暴跌,进宫朝见的官员居然只有9人,自己这个皇帝真的快成了光杆司令。大唐帝都长安城更是人心惶惶,许久才恢复常态。
那么,究竟是谁,胆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下手呢?

幕后主使
据《资治通鉴》记载,自835年“甘露之变”之后,大批朝臣殒命,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唐文宗逐渐沦为傀儡。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摄于宦官的威名,出身唐朝宗室的李石便是其一。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在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职衔之后,李石不畏宦官权势,常常激励唐文宗振作,并帮助皇帝与仇士良等人斗争。他还适时利用藩镇对朝廷的威胁向宦官施加压力,想要重振朝纲、强化皇权。
如此一来,他便成了宦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掌握着禁军,有“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大名的仇士良可不是吃素的,必然要想方设法拔掉这根钉子。
李石为相声名不错,也没有什么贪腐枉法的劣迹,想给他安上罪名明正典刑要费些周折,不如派人袭击更为简单粗暴。以仇士良等人的权势,派几个禁军化装潜伏袭击宰相,然后改头换面回到军中或是再行灭口,自然是很难追查的。
不过,从刺客射冷箭仅仅造成轻伤、坊门杀手蓄势一刀仅仅砍断马尾看来,仇士良此举未必是要真正除掉李石。以他麾下禁军的实力,面对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的李石,应当不至于这样失手,反倒更像是刻意而为,给李石一个大大的警告:敢跟我们作对,项上人头随时不保!

铁汉变怂
李石此前是一个“铁血真汉子”,不但敢于与气焰嚣张的宦官势力斗争,还曾谢绝皇帝为他增加卫队。
此前,由于宰相属下的官吏和士卒多数亡于甘露之变,江西、湖南两道便献上粮食被服,供宰相招募属员使用。

从李林甫开始,宰相出行的排场大增
李石闻讯后,立刻上疏表示:“宰相如果忠正无邪,就会受神灵保佑,即便遇到盗匪也不会受到伤害。如果心怀奸诈,即便护卫士兵严密保护,也会有鬼将他诛杀。我愿竭力赤心报国,现在依照前例,用金吾卫士卒作为前导和侍从就足够了。两道所进献的衣服粮食,请陛下让他们不要再呈送了。”
李石拒绝重建宰相豪华侍卫队的说辞,展现了他的忠肝义胆与大无畏精神,得到了唐文宗的采纳。
然而,自从一天连遭两次伏击、性命堪忧之后,李石的豪勇胆气一下子便被抽干了。他惧怕身家不保,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又连连上书称病,向唐文宗请求辞职保命。

唐文宗皇帝当得太憋屈
唐文宗自然知道他与仇士良的过节,但是迫于宦官们的权势,也是无可奈何,只得于正月十七下诏,让他挂着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宰相头衔,去江陵担任荆南节度使。就这样,李石成功逃出长安,远离了是非的漩涡。
李石这位宰相离京赴任的时候,朝廷既不设宴饯行,也无赏赐馈赠,令士人们又气愤又心寒。曾经的百官之首,在宦官们的威势之下竟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体面全失,怎能不令天下的士大夫们对宦官充满怨恨,更对大唐感到失望呢!

读书有感
事后,李石历经宦海浮沉,虽得善终,但已再无建树。回首往事,他力图在宦官专权的时代为振兴朝廷、挽救皇权而努力,确实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虽然势单力孤、难挽狂澜,但也足以称得上忠勇。

李石终究敌不过强大的宦官势力
但是,在面对地方进献衣服粮草、为其组建卫队的问题上,他过于“高大上”的拒绝理由实在有些吹牛皮的成分。他把自己塑造成忠勇无畏、铁骨铮铮的形象,却在真正遇到伏击、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泄气”,变成了只求避祸逃命的怂包。
趋利避害、保命为先乃是人之常情,本来也可以理解,但这与他此前的表现反差过于明显,在沦为笑柄的同时,也成了反衬宦官强大势力的一大案例。《资治通鉴》也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可太过高调,把自己吹得越高,将来就可能会跌得越惨。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