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一个湖的笔记/III】张学明丨让自己悄悄慢下来(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月光是透过云层降临湖面的。我坐在湖边,看那朦胧的山影。山仿佛在牛奶中泡过,乳白色的暮霭,像一群群纯洁的天鹅,聚集在光线参差,静谧朦胧的湖岸。她们灵动的身姿,与湖水的浅笑,相互交融,浸染出一幅养眼养心的画卷,也织成了一首可玩可赏的天籁。云层过后,一汪朗然的清辉,倾泻在高低参差的林间。

纵横的群山,闪耀着小夜曲般,隐隐的光波,仿佛提着无数小灯笼的萤火虫,围绕着碎琼乱玉般的湖,跑起了马拉松。这时的湖,作为群山,可感的伴侣,作为大地,具象的花瓣,作为我们,黑暗的慰藉,已在茫茫群山中,悄然静卧。只有那纯净的反光,在幽幽月光里伸展:仿佛母亲,静坐灯光下,慈祥地看着孩子,悄然的酣睡。

我不知道自己,多少次了,在这样的夜晚,临湖而坐。群山中的湖,总是悄无声息,你如果不到她的身边,你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你如果白天,看见过湖的模样,到夜晚再看,你就会发现,湖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与湖,毫无关系的事物组合,比如,陶,镜子,光线,石头,炊烟,道路,善良,宽容,墨水,眼睛,笔,小鸟,流浪,村庄,刺刀,钢铁,时间,光明,血液,源泉,品质,高度,河流,海洋,惩罚,冷峻,抛弃,黑暗,咆哮,摧毁……

对我们而言,湖泊是光线与时间,郁积在我们心里的结。它们纠集,打磨,浸润,沉淀,最后变成,一颗小小的钻石,在我们生命皈依的底板上,吉祥宁静地闪耀。如果你有耐心,你会发现,湖会说话,也会歌唱,有时很开心,有时极沉默。她不喜欢被打搅,她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像光线躲进光线那样。她只在群山深处,偶尔独自吟唱。更多的时候,是默默荡漾:像一泓流动的火焰,在时光中摇曳;又像一群黝黑的蚂蚁,在岁月的端口聚集;或者,一汪深邃的天空,一颗愤怒的葡萄,一块不需要被记住的石头,在黄昏或者黎明,凝眸,远眺。

我在湖边,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屋,我想把自己变成湖的一部分,或者是,接近湖的一部分。小屋建成那天,阳光灿烂辉煌,湖面起伏跌宕。秋天的湖面,露出少有的喧哗。小小的金龟子们,在我的小屋前后,纵情飞翔。我坐在自己的屋前,心无所系。高远的蓝天,多像我们远去的童年,而遥遥的群山,站在光芒里,仿佛时光凝聚的果实。修长的树们,抖动着善良的身躯,毫无防范地站在小屋四周。鸟群,仿佛天空的信使,带着生命的喜悦,传递远方的消息。

小屋的前面是湖,湖的旁边是树。小屋看着湖,湖看着树,树看着群山,群山看着天空。小屋成为湖的点缀,湖是小屋的背景。参差交错的树,是群山的点缀,群山是树的背景,湖,小屋,树木,群山,是天空的点缀,天空是大地的背景。每当自己掉进这样的背景里,就再也感觉不到时间游走,光阴远去。我总是整天整天凝望,像花朵凝望鸟群,像金属凝望黑夜。当天空悄悄暗下来,黄昏像久违的新娘;当鸟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当风,掀动着树木;当草们,在天光里悄然倾伏,我总是在自己的小屋前,摊开一本小小的书,一边看着,橙色与金色交织的暮霭,一边看着,羞赧寂静的湖面。直到小屋,渐渐淹没在,乳汁一样的夜幕里。

每到这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慢下来,悄悄慢下来,尽量慢下来——我想让自己慢下来。我估计湖也有这意思。我们都让自己慢下来,让生命或者生活慢下来,这样,我们就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也会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湖在群山中,像一颗闪烁的宝石,我在湖边,像一缕不露痕迹的光线。湖水常常为我洗去尘埃,常常为我提供生命的皈依。而我自己,也尽量成为湖的一部分,或者是接近湖的一部分。这样,我们都能远离尘嚣:生命元素里,只有风,只有光线,只有空旷里,越来越明亮的时间。

作 者 简 介

张学明,男,七十年代前期出生,做过教师、编辑。曾在《诗刊》、《文学港》、《雨花》、《佛山文艺》、《延安文学》、《青年作家》等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出版有散文随笔《最黑暗与最明亮的》(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长篇小说《城市蚂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