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参菩提】白来勤丨壶关:一道靓丽的文化褶皱

 读在现场 2020-11-17




太行山,广袤而古老,是一方充满神奇的土地,她以其自然的深沉、壮美和惊世的传奇而闻名于世。她巨龙般的身躯在华夏大地上弯曲腾跃、蜿蜒起伏至山西省壶关县东南端时陡然收步,化为罕见的峡谷地带。

既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又有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还有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更有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以及令人神往的传说,山川之气势、幽谷之深奥、岩石之纹理、山脊之线条、山脉之韵律,尽含其里……这就是壶关大峡谷,太行山深处的一道褶皱!她从不同的侧面尽显太行山的风韵与魂魄:300多种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2万余株亚热带树种红豆杉以及富有灵性的飞鸟、虫鱼,张扬着大峡谷立体雕塑的魅力与神奇。

行走在壶关大峡谷,我陶醉于看着眼前令人震撼的自然风光,而其博大深邃、启后拓荒的人文历史,更令我每一个毛孔都开始贲张。

黑龙潭、青龙潭、白龙潭,清澈的湖水如一汪汪美丽神奇的大眼睛,她穿过历史的风云把古今看透。她看见海底三叶虫的化石比半坡遗址、比甲骨文的历史还要悠久,她看见沧海桑田的变化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她看见谠言悟主、崇贤有名的汉铮臣令狐茂,仗义执言、犯上死谏的北齐壶关令裴谒之,多谋博学、政化太行的唐宰相苗晋卿,虽受虐仍尽孝后成仙的唐孝女冲惠、冲淑真人,弘德隆秀、名扬华夏的明代四辅杜致远,或在这里生长,或在这里绽放异彩;她记得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姬昌领兵讨伐商纣盟国黎侯来到大峡谷开始,先后有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雄才大略唐太宗李世民、烛光斧影宋太宗赵光义等近10位帝王在这里驻跸,让峡谷熠熠生辉又充满神秘;她记得励精图霸业的晋文公重耳君臣,纵横捭阖的苏代、苏厉兄弟,闻鸡起舞的刘琨,足智多谋的王猛,廉洁自律的王安石等许多政治家也在这里抒怀、运筹,给大峡谷涂上浓墨重彩的生花妙笔。唐的宫观、晋的影壁、宋的传说、元的遗迹以及灿若星辰的诗词曲赋玲珑剔透,成为壶关辉煌的多维画轴。

历史的记忆没有远走,岁月的涧溪还在眼前奔流。“得之则兴,失之则亡”。壶关地势险峻,东跨中州,西扼上党,出可直达中原,入则表里河山,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神机莫测的吴起、勇猛善战的白起在这里将各自的风流淋漓尽致的演绎。西汉末,王莽曾命部将王嘉在此据“羊头之厄”而北挡燕赵;东汉末,曹操北上羊肠坂,克壶关,败袁绍,一统北方。及晋室南迁,诸侯蜂起,刘渊使其子刘聪及部将石勒攻克壶关,败刘琨于白田、西间,成一时霸业,促进了南北民族大融合。宋将杨延昭在此降妖抚民,明将徐达在此驱逐鞑虏,清末干草会和民国初年的天门会农民起义,更是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太行人民崇俭抑浮、急公好义、惩恶扬善、弃旧图新,矢志不渝。上世纪30年代,日军入侵中华,壶关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抗日图存。徐顺孩、张小保利用窑洞与日伪军激战四昼夜,声震太行,威慑敌酋;何长工在此创办抗大一分校,为抗日救国培养中流砥柱;朱德总司令著名的大井划界谈判,未雨绸缪;千山万壑铁壁铜墙,万众一心御外寇,终于赢得民族的解放,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勋章挂在了太行山上、挂在了中华民族的胸膛!

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大峡谷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魅力,于此结下不解之缘,逸闻趣事俯拾即是,令大峡谷的文化积淀历久弥香光彩四溢。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紫团山受幼童诘问回车东返,汉经学家刘歆在十八盘被人追杀心惊胆寒,三国书法家钟繇隐居习字潜心钻研,名士嵇康寻幽探宝无悔无怨,西晋医学家葛洪拜师求艺动地感天,更有东晋旅行家法显、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这里考察地理环境,践行人生诺言,写下不朽的地理著作,把生态环境、人文历史解读得意趣盎然。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北上行》、杜甫的《忆昔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刘长卿的《人行苦热行》、韦庄的《壶关道中作》、韩翊的《送客之上党》、周繇《以人参遗段成式》、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紫团参》、金代诗人元好问的《宝岩纪行》、《洪谷圣灯》、明代文学家徐卉的《十八盘》、于谦的《上太行》、李梦阳的《闻壶关寇平侍臣勘功寄赠》、文徵明的《西林草堂记》、当代作家赵树理的《游紫团洞》,这些赞美大峡谷壮丽山河的华章奇文,都浸透着大峡谷雄浑、豪迈、优雅、古朴的风情,成为激荡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乐章主旋律的一部分,汇合成一曲风从太行来的咏叹调,令世人陶醉,不时吟咏绽放歌喉。

虽然先辈的目光总在频频回望,壶关人民缅怀而不膜拜、敬仰而不俯首。因为今天的壶关有古人无可比拟的成就。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修水库、凿深井,南水北调,创历史性引水伟业,水润壶关解千愁,将饮水难的“干壶”话题变为历史典故;1995年壶关县荣获“全球500佳”建设提名奖,林草覆盖率举国翘楚,绿化山川独领风骚,治理水土流失之功彪炳千秋。壶关地处僻远,高山险阻,群峦绵亘,以前这里的山民办丧事下葬要把棺木板一块一块运到墓地后再拼装起来安葬故人,到了冬天大雪封山,乡邻之间隔望能语,但相见难逢,曹操的《苦寒行》正是其望路兴叹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壶关人民向山川阻隔宣战,开山炸石、穿洞架桥,交通状况日益改善。特别是荫(城)林(州)路的开通铺装上等级,成为山西省出境的第13条通道,以沟通晋豫的开放路、致富路的重要意义载入壶关、乃至上党和三晋发展的史册。明代文学家徐贲诗中“过步每千虑,举步如蹒跚,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的崎岖险径,如今已变为“执鞭者坦荡而不惊,游市者乐市而不恐”通衢大道。

参天大树长出新芽新叶新枝头,看今朝壶关儿女更风流,“太旅股份公司”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创新经营,大侠谷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打造出区域性旅游航母。“常平集团”将速度、诚信、和谐、社会责任始终挂在心头,创造出一个个“常平传奇”辉映故土。耀眼的光环、骄人的荣誉,如同太行山那一树树令人馋涎欲滴的柿子,不胜枚数。谁曾想,这所有的甘甜、自豪和幸福,皆由苦涩的心血、辛劳的汗水酿就?

大峡谷向世人敞开五彩斑斓的窗口,世界在这里看太行,壶关在这里看五洲。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往返穿梭像逐浪的海鸥,羡艳这里的新景象、纯天然,清荣峻茂,风摆杨柳;新农村,生态农业,改变祖先留下的生产方式,山民的笑脸把幸福写上眉梢,让快乐抚平饱经风霜的额头。


壁立千仞、山雄壑幽,素湍碧潭、飞泉泻珠,洞异石奇,林密木秀。

鸟飞蓝天、鱼翔浅底,自在自由;风过林梢、水跳溪涧,自放自收。

孔子正气、老子清气、释家和气,化为灵气,氤氲缭绕,绵延福佑。

童叟无欺、公平交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君子之风,至今传流。

畅通道路、车水马龙、林立高楼,璀璨灯火、丰富商品、兴旺旅游!

这里的草木扎根破岩生机勃发顽强奋斗,这里的流水百折不回勇往直前不懈追求,这里的山峰岿然屹立睥睨四方浩气长留,这里的人民不惧挫折不畏强暴谱写春秋。这里每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是一个传奇一部巨著,值得仔细品味认真阅读。

拼搏、创造、进取——无止无休;崇德、好义、忠国——不折不扣!

壮哉太行,景观与内涵一样深邃;美哉壶关,精神与物质同样富有!

在这里,我把太行阅读;在这里,壶关千峰竞秀。仰望你,太行的长峡、古巷、玉宇、琼楼;簇拥你,壶关的华灯、拱桥、栈道、清流。悠悠三十里壶关大峡谷,可谓三十里画卷、三十里故事,在沧桑岁月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无以数计的豪歌和悲吟,让人感受到如昨天发生的故事历历在目。驼铃的幽怨、铁骑的嘶鸣,勇士最后的呐喊,伟人如虹的胸怀,都在这峰峦叠嶂现出令人惊叹的奇幻景观。在残墙断垣的古寨遗址下出土的大量的秦砖汉瓦、古代刀枪剑戟、弓弩箭镞,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几十、几百甚至两千年前,感受着羊场坂、十八盘古战场的悲凉,感受着守关戍边将士的艰辛和孤独;离此不远的锡崖沟挂壁公路诉说着几代太行人对“中国梦”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而王莽岭山巅矗立的伟人峰,恰似毛泽东与太行山融为一体的巨大身影,那是伟人站在太行之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如果说太行山是中国大地的脊梁,壶关大峡谷无疑是其坚不可摧的基础;如果说太行山是一座硕大图书馆,壶关大峡谷无疑是其五彩缤纷的藏书;如果说太行山是一本奇书,壶关大峡谷无疑是其最精彩的章节和插图;如果说太行山是一首壮歌,壶关大峡谷无疑是其主旋律中最动听的音符。

太行山啊,你那一双双善睐的明眸,穿越历史把古今看透,承载着千年的梦想、万代的追求,凝聚着未来的辉煌、前程的锦绣。

哦,壶关大峡谷,太行山怀抱里一道靓丽的文化褶皱!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笔名蓝芹、谷雨,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大专学历,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并被推选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主要作品有诗集《圣阳与阳光》、西部风情系列小说《紫金城里哟嗬嘿》、社会家庭问题长篇小说《雨霖铃》《墙缝芦苇》,社科专著《校园反邪教普及读本》、《编辑工作手册》、《发行人常备手册》《灞桥民俗》、《关中民俗》《灞桥婚丧礼仪》。多次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的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语文试卷、模拟试卷或教辅读物,创作事迹被《中国作家网》《光明日报》《北京娱乐信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各界导报》等近百家主流媒体和网站报道和评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