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建科丨江浙行吟(之一)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与秋结缘,于山水之间,心无旁骛,遂成文字,机会缘于安徽省委组织部与旅游局举办的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活动。十月的鸠兹古城秋高气爽,阳光朗照,三百余名与会者在芜湖国信大酒店进行为期二天的培训会后,分承七辆旅游巴士,浩浩荡荡地驶向吴侬软语的梦里江苏,画里浙江。

一、梦幻石塘

为便于观景,我特意选择了副驾位置。窗外薄雾渐散,秋阳明媚,一幅流动的秋景图徐徐展开。约二小时车程,我们便来到此次参观考察的第一站——石塘人家,石塘人家位于苏皖交界处,属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古为金陵京幾地,分前石塘和后石塘,2011年8月规划为石塘人家,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吴楚文化漫漶侵染,民风淳朴,形成前徽后苏、参差飞檐的村落格局,极具层次感和审美特质。早在三千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二兄弟为避难君位,断发纹身,隐于横山;中唐诗人刘长卿《过横州顾山人草堂》有诗云:“细草香飘雨,垂杨闲卧风”,描述了清风杨柳的的自然美景。而后石塘村发轫于南宋的1201年,建康教授王会源云游云台山,依山而居,临水结庐,家族繁衍,人丁兴旺,形成后石塘王氏旺族,现村内遗存的狮背伞、王氏古井、星满塘等人文遗迹和传说,颇具历史的厚重感,特别是石塘怪坡,尽可体验“水往高处流,车往坡上溜”的神奇现象。

上午十点,巴士徐徐驶入石塘人家,青山绿水环抱,白墙黑瓦相间,远山作屏,近水映秀,村落如画,鸡犬相闻。村子外大片的农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经熟透了,阳光恣意而灿烂,一阵阵庄稼的馨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这是田园牧歌式的田园人家,给人以梦幻般的印象,正如诗中所云:“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修葺一新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小径通幽,芳草鲜美,野花杂树,小桥、亭台点缀,流水与鸟语伴奏,正是风清气朗之日,蓝天白云悠悠,梅溪河微波荡漾,红掌拨清波,走过243米曲折回环的木栈桥,仿佛走进南宋古老的时光,在这样一个微风私语的金秋,梦是真山真水,梦是秋水无痕。

十一点半,一行人等在一家农家乐用餐,原生态的石塘菜系,个个狼吞虎咽,吃得云蒸雾绕。午间休憩,导游小余介绍说,因行程安排,我们无法考察石塘竹海,据说这二千公顷的茂林修竹,竹影婆娑,清风漏月,与传奇的九龙潭美景纠结,形成“无水不碧,无山不竹”,“问竹亭前歇一歇,静心亭凉鸟语趣”的心灵栖息地,不免遗憾。

然而,“人在画中走,鸟在景中眠”的最美石塘人家,难得凭着山的青翠、水的柔性、竹的品格,打造出一片干净的蓝天碧水,摘取“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佳村镇典范奖”,“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一项项高颜值的殊荣,成就了一段惬意时光,梦幻石塘。

二、慢城时光

当日下午,考察团走进高淳县,早就听说高淳的国际慢城,一直以为与城有关,其实非也。大巴沿着乡村旅游大道,很快开进田园农家深处,一处诺大的停车场,视野开阔,绿树和红花环绕,在金色的秋阳下,分外耀眼,导游说桠溪生态之旅从这里开始了。

桠溪是高淳的一个建制镇,国际慢城位于游子山国际森林公园的东麓,全长48公里,覆盖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依托,溪涧池塘水域点缀其间,自然环境清幽,乡土气息浓郁,具有典型的原生态自然属性,适宜慢游、慢食、慢行、慢生活。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桠溪生态之旅”被授予“国际慢城”,在中国一枝独秀,名声鹊起。

既入慢城,就得享受慢城时光。随意踏上一段或卵石铺面、或绿篱相间的乡间小道,起伏跌宕的田野上,金黄的水稻、鲜绿的蔬菜园与绚烂的野花色彩交替,经阳光强烈反衬,形成美丽斑斓的色块,美得像一幅莫奈的印象派油画。村庄或依山而建,或沿溪排列,清一色的徽派风格,洁白的墙面,黑色的坡屋顶和昂首突奔的马头墙,透出宁静之美、典雅之味,沧桑之痕,好像岁月凝固了,人类真正的永恒如此平静。在这样一个夕阳西斜的傍晚,如果你一个人面对静谧的山水风物,苍天厚土,吐纳心中的块垒,或深呼吸、或闭目,人生的磕磕跘跘,悲情喜乐,红尘俗世中的一些雪泥鸿爪,自然化为乌有:在这样一个田园诗般的旷野天际里,炊烟缭绕,鸟翔鱼集,花自飘零水自流,试问,人为何物?情为何物?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佛陀。

有真山水,方能养出慢生活。桠溪的慢,一则养生,二则养心,三则养境界。在这样一块干净的土壤,清风徐来,无忧无虑,细嚼慢饮,细细考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难怪早在乾隆年间,就有“江南圣地”之称,皇帝老儿赞曰:“日出千金,日落斗银”。

日落时分,前后二座山峦黑魆魆的,庇护着大山村祥和、安宁,游人三、五徜徉,窃窃私语。有的在农家乐酒馆饮酒品茗,谈天说地,红红的灯笼映照着古色古香的木质装饰,这光景,大山村弥漫着浓郁的乡村情调。当晚下榻于大山客栈,第一次住进农家旅舍,有点回家的感觉,心中暖暖的。夜深听鸟语,听庄稼的心思,听江南的吴风楚韵,听陶公在遥远的南山咳嗽,听见“云树村边合,山人画自居”的浅浅低吟,我像一只倦宿于叶片上的蜗牛,安然入梦。

三、秋语湖父

告别慢城,一路欢歌笑语,心情像这秋高风正的天气,干净得无一丝杂质,只二小时不到,便来到苏浙皖三省交壤的宜兴市湖父镇。

湖父,亦名“湖洑”,有“太湖之源","太湖之父'之称,秀山碧水与绿茶文化的深度侵淫,溶洞与陶祖文化的神秘交织,构成这座深氧小镇的独具魅力,一度摘取“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古镇”桂冠,闻名遐迩。

湖父首以竹海著称,漫山遍野的绿竹,形成了太湖的天然屏障,有“华东第一竹海”之谓,婆娑的竹枝拂动湖水的涟漪,却静谧无声,波澜不惊;秋阳如金色的瀑布,从竹叶上筛下来,形成跳动的光斑;一对恋人在竹林中隐隐约约,形成浪漫的构图,美丽之极;秋天的湖父,“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浪漫时光中的温馨耳语,叩击着漫漫石径,是今秋唯一的倾诉。

湖父多喀斯特洞穴,知名的就有善卷洞、灵谷洞、西施洞、张公洞等溶洞景观,尤以善卷洞驰名天下,因上古时期的贤者高人善卷隐身修性于此,故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终年游人如织。湖父溶洞集中国溶洞之大成,具奇、幽、诡、透等特征,石柱、石笋、石花等千奇百态,鬼斧神工,或壮观、或奇秀,美轮美奂,恍如仙境,成洞天一绝。

瓷是宜兴的魂,陶是湖父的根,一抔陶土却在范蠡的手中涅槃出火的图腾与舞蹈。湖父是古老的,湖父的沧桑与古老,使陶祖文明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湖父的茶养人,茶是湖父的文化基因,“天子需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的茶,雀舌吐香,缠云绕雾。于听云轩上泡一壶香茗,宜兴的紫砂风清气正,一双古典式的纤手,便弹拨出上下五千年金戈铁马之声,才子佳人之泪,一曲“春江花月夜”,再一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一颗兰质蕙心便在今秋氤氤氲氲,今生,吾在琴键上徘徊跋涉,吾在茶的意境里入眠,吾是小资的罗曼蒂克,吾是大漠孤烟的千古歌者。

在湖父,聆听山水的心声是一种活法,活得干净,有滋有味,纤尘不染,具小草的清香,鲜花的美丽,泥土的朴质。去篱笆园、深养墅或泠家去过几日闲赋田园的慢生活,却又是一种活法,疏影斑驳的窗外,向日葵金黄的眼眸是暖色的,金鸡菊齐刷刷的注目礼是真诚的,煮酒品茗,一边有佳肴佳丽,香风醉人,太白公飘否?陶潜公亦然?

“归去来兮”,湖父秋语。

“归去来兮”,在一声风清水软的欢送声中,我们依依告别梦里江苏,走进画里浙江。

作 者 简 介

洪建科,笔名,秋石,男,生于1962年7月,安徽无为人;自由撰稿人,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品在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曾获2010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奖赛二等奖(国家级),“首先杯”、“李贺杯”、“瘦西湖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优秀奖,“谁不说俺家乡好征文”优秀奖,《诗歌月刊》“校园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三等奖,“三沙心、中国梦”全国诗歌大赛入围奖。作品曾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中国绿城文学》、《陋室文学》、《无为文艺》、《生态文学艺术》、《北方诗刊》等刊物发表,并有作品入选诗文集《文笔精华》,《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先锋诗人作品选萃》、《中国诗人诗典》等。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