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代琼丨水色周庄

 读在现场 2020-11-17

五月的初夏,小风微吹,游船悠悠,蹬在民俗里的周庄,四条柔美的水道,八街乡情意趣,以及藏匿在民间的甜蜜故事,都在水文化的张力里摇晃。江南好的小调,如软风抚摸、情调着游客。此时,姻缘巧合的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河埠廊坊也都在水光的情调里相映成趣。

风行水上,淡然和和。水孕的周庄,性如其相,相如其性地释放着愉悦的语汇。新鲜与熟悉同时燃烧着思想。此时人在画面里搜寻诗意,也在诗意里感觉烟火。建庄900余年的周庄,将三分水,两分桥,剩下一半是街的民间景象,宽幅又立体的显现。默然在36平方千米的画上作旧,2万多吴侬软语的乡音水色将画音润地发亮。加上远塔近水守望在元、明、清时期的14座石桥,硬朗又通透地述说着周庄,人在夏云渺渺,舒缓有致的画面里,世出世间的水声,叫你不得不一片片幻想。

任画里画外的风吹着,风流调和着乡味,乡情的质朴和久远,混合着味觉。瞳孔里“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美景在上映。万三酥蹄在意境与现实中飘香。早就听说周庄有中国江南第一水乡的美名,富甲一方的沈万三就住在这水乡。今日相见,果有其名。水亮中透着古朴,热闹中又不乏宁静的周庄,街河两岸桃花柳绿与挂起的红色灯笼,让人感觉到别样的温暖。

周庄沈万三的故事,早就走出了水乡。沈万三的名号成了家父教育我们的符号。而故事的沈万三早就与童年相缠交融在一起了。看看沈万三家的“聚宝盆”都成了童年的梦想。今天能走进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豪宅“沈厅”,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细腻建筑格局出七进五门楼的徽帮风格民居风格的沈家,读着沈厅墙壁上铜版画里的故事,心中那个建造了南京城,还溜须拍马想为朝廷犒军,被朱元璋眼一瞪,后来,发配到云南的沈万三形象,都一一活现在眼前。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走在童年的梦想地,隔着时空与沈万三对话,走在一代代游客目光聚集的阔落庭院里,少了兴奋,眼看着雅俗共赏的厅堂字画,人还稍稍感到沈家地气凉风飕飕。可能是沈万三悲凉的故事吧!

在封建社会,人就是富甲天下,也不能与掌管生杀大权的皇帝斗。(据记载,朱元璋在抄没沈万三家产时,得二十万万。二十万万,是什么概念,就是二十亿两银子,这怎么不让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皇帝嫉妒。广天之下,莫非皇土。我九五之尊的皇帝,用钱还要到你的口袋去掏吗?所以,皇帝杀富是理所当然的)好在历史已经走远了,走在“沈厅”前后屋之间连接的“走马楼”里,随境转心地也连接着沈万三的故事,走着走着,我的味蕾在绕来绕去的回廊里,渐渐充满了神秘的味道。

周庄900年文化历史的沉淀,不仅仅是“沈听”,还有“张厅”、“迮厅”与“章厅”,有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经常光顾的“迷楼”与“戴宅”。他们不只是住宅的名号,那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从明清罗衫长褂人手中聚集起来的立体空间,让人回眸历史,又使人生出幻想。穿行在这故事跌宕的细节里,不仅能闻到南宋的味道,还能感觉到沁心润肺的芳香。这幅生活场景画,从唐代诗行里诞生第一天起,就顺时着上了宋词的烟火。在这里,你不说,不想,心中都自有水墨的远方。

水的折光,就是这样天长地久地透视着周庄。周庄可说是四壁皆文化,处处是文章。精美的建筑、雕刻和楹联匾额,天天都在讲述,坐在这物语的蕴涵里,你会感到时间与流水的走动,感到湿润的周庄,处处都是诗画,世世代代生活在周庄的黎民百姓就是诗人,就是画家。周庄真正的历史沉淀也就来自于此。试想,没有家味的水镇是什么样?没有叫卖的小街又是什么场景。周庄人自在的德性与时间一起润发出的民情、民风、民俗,共同创造了这幅绝版的周庄。只有走在真实的生活里,睡在窗外是河,心外是天的环境里,周庄才能撩动900年的乡情,才有了水情万种的吸引力。这个地理上的巨大的“聚宝盆”,也才会有神奇的力量。

水酿出的周庄,不仅仅是酿造清醇悠远的乡俗,也从水稻里酿造诗句。你乘船顺巷,在发亮的青石板路上悠闲,轻轻推开一扇虚掩的门。主人会毫无惊讶地敬你糯米酒酿,色清味美的佳酿。一股浓浓的乡情升起。触摸到古镇心跳的你,就着腌菜苋、熏青豆,水煮江南,让你从舌尖到肠胃,都感到柴火饭中家乡的味道。

读诗解画,我在辨认周庄这幅水色宋版画是出自爱心,还是皈依佛门。因为周庄来自于佛教捐赠,(据史书记载,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奉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命名于百姓感其恩德。(百姓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它人文地理上是属于哪一派?我问水,水波中群湖四抱晃动的周庄不应。我更无从知晓这幅画的起点在“道”还是在”佛“?因为前后三进的澄绪道院也建始在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1093年。这幅画不仅是时光的斜雨裁出,画里有夕照渔唱,还有秋月落雁。看着粗犷敦厚又长烟一色的图画,我就更不知道它的视点在哪里了?只知道,走或坐在画中,人就进入了当下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里。

一个周庄,N种相思。禅定中,蓦然就想起这幅古画里的题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画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看来,小桥、流水、人家,水光、白墙、灰瓦就是这幅画的基调。不然,一个叫陈逸飞的上海画家,以心中的色笔,轻轻掀开了这幅画的一角,露出了水镇双桥,一横一竖,一方一圆的双桥,就像一把中国古色古香水润的钥匙,轻轻就开启了世界人惊叹的眼睛。随后,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油画,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从此,周庄驰名中外。

艳丽浅淡,绵延梦色的周庄,上善若水,默默不争的生活在老时光中。以水的柔性随意在墙角放着藤椅、石凳,也随时随意接纳疲惫的双脚。给你随缘而安的感觉。当你的思想如水上化为云雾,下化为雨露时,笑脸相迎的店主,更会使你眉眼舒展。蓦然奏起的酥歌评弹,柳笛吹起的素春,都会在游船的摇橹声中舒展。烟花柳巷,文化客栈,还有说不出的水味里的清香,都在曲调声中恰到好处的展现。乐句跳动出的画面,随情随境地婉转着心情。此时,砸在嘴里的周庄,恍惚有宋词之味,细细咀嚼,回味里还有遥远老庄“无为”的味道。

周庄是一的合相。也是天道应化这个世界承载的物象,更是已逝岁月无常的包浆。穿越在聚散情缘,生死自在,福至心灵的周庄,并有觉在这前时今生神秘的生活空间里,感受天、地、人的应和,不仅能感到中国文化的和善与张力,还能闻到乡土的爱味。在盈盈的秋波与体香的转递里,你会悠然欢喜。

走在缥缈的情感与水气混合的气场里,私密在缥缈,缠绵,默契与笃定,使街河水面上的波文与思想波纹里的你不再迷离。久坐在这本真的画里,人就会注入一种鲜活与灵秀,或许还会得到一份莫名的相知。慈心于物,自觉无为,禅在周庄的天然之美,人性之爱的密义里,定然天得一味。

禅在灵气妙曼的周庄,心与物对接,真善与爱沟通,人如处在初恋的味道之中。虽说没有听禅问道,读经悟文,就凭借着自觉与觉他,随缘随意在画里,身内体表,梦里梦外,又何处不是委婉的江南呢。

作 者 简 介

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人联谊会名誉会长。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青春》《生活周刊》《散文世界》《散文百家》等报纸杂志网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100万字。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精选300篇》《散文百家十年精选》《中国最美散文》《百家散文精选》《安徽现代诗选》等。获全国各类散文奖项20多次。其中有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第一、二届中国散文精英奖,美丽中国“卧龙杯”二等奖,中国作家万里行“陶都杯”三等奖。《散文选刊》颁发的行走天下·首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二等奖。2014年在《散文百家》《青海湖》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上二等奖。有作品在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6年全国评比二等奖,在《中国作家》第四届“金秋之旅”三等奖。著有散文集《有一种等待叫希望》《蔚蓝天空十五朵云》。传略入《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散文家大词典》。另有作品《以诗书画隐诉心声的赵孟頫》入选福建莆田《一中大语文》2015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素材篇)。《浅酌春意》入选中考作文指导,《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让中学生学会感恩自然的100个故事》书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