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喜艳丨五台山的月光

 读在现场 2020-11-17


到五台山时,第二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五。于是,有几个晚上,我看到了五台山的上空,高高地照耀着一轮空灵皎洁的月。

五台山的夜,是那样静寂,带着一丝寒意,没有了白天游客商贾的喧闹。深远的天幕上,有几颗稀落的星子伴着月亮,月光飘渺之处是山峰丛林。能看得清月光下佛殿高翘的檐角,听得见风铃在清夜的叮当,以及林中宿鸟清脆和谐的啁啾,还有殿宇间萦回的梵唱。这里的万物呈现着各自的方式,在月光下,展现着无限的风致。

在五台山沐浴月光,是一种绝好的佛缘。穿行在红瓦黄墙和青灯古佛间,驻足于红墙塔影下,听晨钟暮鼓的回响,尘世的喧嚣和烦扰便一一烟消云散了。我静静地凝望着久违的月光,看着云缝里的月亮,像睁圆了的一只眼睛,透视着每个人内心的一切闪念。高悬在头顶的明月,与我近在咫尺,伸手可掬。

月光忽明忽暗,穿行在浮云禅林之中,古塔之下,寺里的许多事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活动了起来,充满灵性。古树、古塔、石桥、佛像、青布衣衫、钵盂、饭碗、茶,诸如此类,皆是有情的东西,有情众生,这个情蕴藏着最本质的东西,是智慧在瞬息之间闪现的灵光。

记得看过寺中“明月桂子天际落,天香法雨云外飘”的一副楹联,在五台山,天香法雨云外飘,我确实领会到了。“法镜现慈云观秋月春花舍将妙谛,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悟彻禅心”,这是普化寺藏经楼两边的对联。“烟霞缥缈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这是寒山子的诗句。明月在心,明心见性,悟彻禅心。顺境逆境,佛境魔境,不过是心境所现。故禅师偈语,每个人都有一种念力,以禅心来念,一切境都会过去。

五台山的僧尼不是一般的隐者,她他必须要在红尘中清修,在浊世上静坐,孑然独立如一枝出水的莲花,淡然自清。惟有月光朗照一切时,参破天地,身披一袈裟,手持一卷经书,衣食经行于都市红尘和山涯水际,与月光融为一体!


作 者 简 介

郑喜艳,女,河南叶县人,基层公务员,喜欢读书旅游,希望书籍和行走能滋养一颗丰富的灵魂,偶尔写点小文,记录生活的点滴。年轻的日子没来得及珍惜,只能认真地老去。最近有几篇散文发布在《文学百花园》、《行参菩提》等微信平台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