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 斌丨我的戏曲情缘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国的戏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传统国粹,国学,本人对戏曲独有情缘,缘定终生。

儿时成长于皖北偏隅乡村,乡村文化生活单调,戏曲文化盛行。那时真是姥姥门前唱大戏,东庄听罢西庄去,一唱就是一个多月。亲戚身为戏班头,家庭环境影响更深,家里偶尔还接受戏班演员派饭任务,与戏曲人零距离接触。乡间清音、独具皖北泥土气息的《拾棉花》、《撕蛤蟆》及传统大戏《铡美案》、《打金枝》、《卷席筒》等为当时久演不衰节目。不过儿时,只是看热闹,听不懂台词,不知所云。犹记台上小丑形象,插科打诨;彩旦粉墨登场,咿呀半天;花脸人物唱念坐打,功夫了得。

高中时代,追忆反映知青上山下乡背景的豫剧《朝阳沟》,一曲响彻大江南北,让人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农村少男骚动生情,更是痴迷《朝阳沟》女主角银环形象。农村子弟渴盼赢得城市女孩的青睐,带回乡下惹人羡慕。一曲励志,让人热血沸腾,奋斗不已。在追星疯狂的年代里,城里女孩银环形象便是我的崇偶。

伴随戏曲爱好,经过高考拼搏,进入了大学校园。象牙塔内,社团林立,兴趣才华各显纷呈。大学时代,偶遇知音室友,激发戏曲志趣。历尽波折,终于首创工大戏曲社。那期间,招揽兴趣爱好共同之士,科普戏曲知识,开戏曲唱腔培训,举办大学生戏曲赛。个人还勇登舞台,一举荣膺工大首届校园戏曲大赛亚军桂冠。年轻人有的是激情,尽情享受戏曲快乐。


大学毕业后,有幸分配到皖北戏曲之乡工作。阜阳地处皖西北,大戏院和戏曲茶楼林立,接近河南文化风情,戏曲文化氛围更浓。古商城里,阜阳曲剧团是经常造访之地,春节里送戏下乡戏台更是光顾之所。数年来,一直为河南卫视《梨园春》、安徽卫视《花戏楼》戏曲栏目忠实票友。独特地缘文化,更有深厚戏曲氛围。

人到中年,兼负上有孝顺父母,下有抚养孩子之责,戏曲情缘依然不减。多年戏曲文化沉淀,感悟人生心得。陪陪老人听曲,了解老人心声,给老人随身配带唱戏机,追求独特的孝顺和体贴。教育孩子热爱戏曲文化,传承国学,从小灌输、熏陶国粹,让传统艺术不失传。每年都会请上父母、带上孩子到大戏院里听上几天大戏,文峰公园里休闲听唱,陪老人孩子同乐。还一度去过戏曲之乡开封、郑州梨园春晚会,听豫剧名家演唱,过足戏瘾。每周日晚《梨园春》戏曲晚会更是成为雷打不动收看的节目,从乡村戏台听大戏进化到了电视机前看大戏。

戏曲情缘,缘定一生。伴随儿时成长至成家立业,独享其乐。尽管时下物欲横流,快餐文化流行,弘扬国学文粹,品赏人生百味,仍不失戏曲情缘初心了。


作 者 简 介

李斌,男,全国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出生于皖北偏隅乡村,至高中时求学县城,耳濡目染成长于乡村环境。追忆童年乡村乐趣,热恋乡土文化;挚爱国学传统文学、独得戏曲、传统文化之乐。现供职于国企,喜业余时间游山玩水、醉心大自然。闲瑕之余,笔不缀作,拾录游乐和人生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