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晓春︱电脑包上的红绳结

 读在现场 2020-11-17


有一年从苏州乘汽车回家,在汽车北站候车的时候,由于距上车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就从电脑包里取出一本书静静看起来。不知什么时候身边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可能是见我看书入神,没打扰我,见我抬起头,便冲我微微一笑,打了两个手势。我虽然没看懂,但也明白了她是个残疾人。她见我态度较好,没有厌烦的表情,就从手中的塑料袋中拿出一本残疾人证,一份当地残联的募捐证明,还有一本募捐记录,我粗略看了一下,都是一些伍元拾元的捐款,就从自己口袋里拿出拾元钱递给她。她非常高兴,让我在捐款记录上签了名字,然后从她的背包里拿出一根用红线编织的绳结,上面还串了两颗白色的珠子,虽然简单,还挺漂亮。她手脚麻利地把红绳结套在了我的电脑包上,看到我一脸疑问的表情,就把募捐记录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几行字,大体意思就是,这个红绳结是一个爱心标志,代表我已经为残疾人事业献过爱心,如果有其他相同的募捐活动,只要看到这个红绳结,就不会再找我了。

当时我有点将信将疑,再一想反正没什么坏处,就留着吧,于是,这根红绳结到现在还套在我的电脑包上。还别说,自那以后,我在车站就再没遇到向我募捐的残疾人了。虽然至今无法确定是否红绳结发挥了作用,但内心却一直期盼着,这就是红绳结的力量。


当然,爱心也有打水漂的时候。同样是在苏州,同样是去乘车,在汽车南站大门外,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大小伙子,手中举着一块纸牌子,上面写着“盘缠用尽,求十元路费回家。”一时爱心泛滥,掏出十元钱给他,还不忘叮嘱一句“早点回家,好好学习”,便匆匆忙忙赶车去了。谁知数月之后,在同一个地点,我竟然发现他还在那儿举着相同的牌子,我停下脚步,盯着他看了几眼,他却毫无感觉,也许他早就忘了我这个匆匆的过客。再想一想,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没有呢?也就一笑置之了。

一次小小的挫折,也是助残生涯中的一首小小插曲,却更坚定了我助残的脚步。去年年初,在已担任区残联理事长的永兴同学的倡议下,原新丰中学86届部分同学成立了一个“爱心助乐群”,主要是对区特殊学校的部分残疾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也邀请我加入,我欣然接受。

短短的两年时间过去了,期间有针对性地举行了几次帮扶活动,到特殊学校捐款、观看残疾学生演出、在残疾人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在读书日向残疾学生捐书,等等,虽然付出不多,却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去年年关将近的时候,因考虑到农村残疾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不好,为了能让这些残疾学生和所有人一样,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群内的同学组织起来,和特殊学校的领导联系,确定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对象,然后由专人统一采购了棉衣、帽子、手套、食品以及油、米等生活必需品,请学校领导联系了学生家长,到残联办公室统一领取。那一天已到腊月底了,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外面天寒地冻,残联会议室内却温暖如春,主席台前整齐地堆放着同学们捐资购买的物品,学生家长也早早地来了,坐在会议室内互相热烈交流着,当他们从我们手上接过捐赠物品时,在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浓浓谢意,以及对学校、对政府、对社会的感激之情。看着他们顶风冒雪,满足离去的背影,我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身穿新衣的快乐笑脸……

明天是12月3日,又一个国际残疾人日,前几天早早接到通知,明天一起参加对特殊学校的助残活动。想来,明天定会是极有意义的一天。

写于2016年12月2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夕


作 者 简 介

陈晓春,江苏盐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自媒体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参花》、《大丰日报》、《淄博财经新报》、《人民作家》、《行参菩提》、《草庐诗社》、《原乡书院》、《文化范儿》、《文学微刊》、《现代散文网》、《中国文艺在线》等报刊和网络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