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 龑丨家是心灵着陆的地方

 读在现场 2020-11-17

母亲在的时候,感觉不出家的分量。母亲走的时候,才明白家的重创。那种万劫不复的痛疼,任何妙手也感觉回春乏术,一任这种痛楚肆意生长……

小时候,家承载着老少三代的欢声笑语吵吵闹闹甜甜蜜蜜悲欢离合,无论岁月的脚步走向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抑或繁花秋月青山碧野,漂泊疲惫的心灵总有着陆的地方。

在母亲的呼唤中兄弟姊妹于太阳的嬉戏中,渐渐走向成熟的季节。离家创业的身影一一消失在母亲牵挂的目光中,那声凭栏远眺的长叹一次次冲刷着眼的围栏。

每逢过年的时候,隔老远就会看到那个飘着银丝长满皱纹的笑靥向你招手,似乎母亲的脚已经生根在原地足足站了一年。当你张开双臂像小鸟归巢一样奔向她的时候,你会发现家依旧是那样的温暖。

在鞭炮齐鸣喜乐高奏的祝福声中,哥哥娶了新媳妇,妹妹穿上新嫁衣,那位马不停蹄昼夜忙碌的母亲,心里那种刀割的疼痛和酸楚全部掩盖在喜泪交加的皱纹中,就如当年医生剪断我们与母亲的脐带。

幸福的生活来源于母亲的舐犊情深,来源于母亲的悉心呵护万般疼爱,来源于母亲的谆谆教诲反复唠叨,现在想听已经很难。因为母亲在我们忙忙碌碌寻找不回家的理由时,像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在翘首企盼的思念中,悄然飘落,她已经回归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可以包容她安抚她的只有大地了。

在天堂的圣乐中,母亲快活的像个孩子,长着天使的羽翼,翩翩起舞着优美的身姿,祥云紫光中晨诵着修炼着来世的福祉。

家,因为她的离去,义无反顾的成了故居,像一个失却生命和灵魂的空巢,吸纳着哀恸和悲凉。从这里飞出去的小鸟再也不想回来了,心无定所的四处寻觅着,无处躲藏的孤寂压抑着一个个脆弱的心。曾经的欢愉不再,才知刻骨铭心,曾经的唠叨不再,才知弥足珍贵。

此时此刻,唯有白色的墙壁上,定格的微笑年年岁岁接受着我们的顶礼膜拜,还有那颗时不时绞痛的心和着悔恨的泪,以及飞逝在记忆深处的温情,历历在目并掩埋在这处没有了生息的故居里。

捧读那沓发黄的信封,捧读母亲深深的牵挂和一颗滚烫的心,让我们骤然挥泪大放悲声,那首经久不衰的《烛光里的妈妈》又在耳畔响起。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在孤寂与跋涉之间,在亲近与遥远之间,母亲的每一句轻轻的鼓励,每一声轻轻的祝福,都会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如血一样流淌在我们鲜活的脉管里。

家,是心灵着陆的地方。妈,就是家。

写于2015年母亲节前夕

作 者 简 介

周龑,笔名“丹青”,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城阳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十大书香家庭”,青岛市“十大最美家庭”。自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笔耕30余年,已创作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评论等文学作品120万字,出版个人诗集《梦在雨中》《缘定今生》《并蒂莲》,其作品先后在《星星诗刊》、《绿风》、《小说选刊》、《未央文学》、《中华散文》、《作家报》、《青岛日报》、《青海湖》、《山东商报》、《平度日报》、《城阳文艺》、《黄河诗报》等各级报刊上刊登,很多作品被收编入各种版本的文学丛书中,如《铺满野菊的草地》、《小说选刊》年度增刊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散文选刊》奖、《新锐文学青年》奖等。目前,已完成两本散文诗集的创作《中华女儿魂》、《中华男儿魂》计15万字。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6.1文章滥用原创声明》的规定,有八大项不能进行原创声明,一旦违规将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为此,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四大新媒体《行参菩提》、《行走文学》、《行诗天下》、《行苇春秋》对来稿做如下约定:

一、请遵守“禁止一稿多投”的作家道德规范,在其他公众号平台(纸质媒体除外)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禁止投稿

二、包括并不限于简书、博客、酷文、格图等网络平台发表过的作品应在投稿时说明,并给予原创声明的独家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