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民华丨爹在娘在家就在

 读在现场 2020-11-17

序言

本来想等文笔成熟了再写我的父亲母亲,一是怕有所辜负,二是怕会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痛……过年了,看到老哥发的照片,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能用拙劣的文笔抒发姊妹几个对父亲母亲的思念,愿父亲母亲在远方一切安好!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家在村里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一家人都是城市户口,还有工作。父亲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母亲聪慧善良、勤劳能干。但是,从那天下午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母亲没有来得及和我们说一句话就这样带着遗憾走了,丢下四个半大不大的孩子和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的父亲。

父亲告诉我说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尽管我年龄小,我也知道再也见不到母亲了。我没有哭,没有吵闹着要找妈妈,我选择了相信,相信母亲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每次闭上眼睛,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母亲明眸皓齿朝着我微笑的样子,仿佛母亲从未离去,这一直是我心里的秘密,不曾告诉任何人。

父亲决定把老房子拆了盖成两层小楼,可是翻遍了家里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到一张存折,平时家里的琐事全不用父亲操心,现在父亲不得不承担起家里的所有。他把姨姥娘从老家接过来照顾我们姊妹几个,因为几个孩子都在上学,花销太大,父亲又和亲戚合伙买了一辆货车,白天上班晚上拉货以贴补家用。后来听姨姥娘说盖房子、买车的钱全是父亲借的。他不愿让我们姊妹几个受苦,所有的苦父亲都自己扛着,每晚父亲的房间都会传来一声接着一声地叹气声和早晨起来床底下一地的烟头……

慢慢地生活好起来了,大姐毕业上班了,父亲做生意赚了钱也还清了债,可是父亲忙碌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又开了水泥板厂,家里也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每天晚上家里都会挤得水泄不通,连院子里都坐满了人,大家都夸父亲有本事,我们几个也为有这样的父亲骄傲。

姨姥娘因为家里有事回去了,父亲又学会了做饭。他蒸的韭菜鸡蛋包子非常好吃,我一口气能吃上五、六个。父亲看着我们姊妹几个把一锅包子一会儿吃完,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包的更有劲了。还有父亲做的焖面、炒面更是一绝,同学来我家吃过之后啧啧称赞。现在我们也都学会了蒸包子、焖面、翻油饼,想想也是那时跟父亲学的,却远远赶不上父亲做的味道。

父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可是我们几个都没有遗传,除了大姐。记得村东头有个刘姨,有一段时间经常来我家,帮忙干干这干干那,还说家里没个女人管着不像个家。二姐听见了不高兴,用白眼翻了她两下,说:“你该回家做饭了,以后别来了。”愣是把她撵走了。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气得直跺脚,批评二姐说:“咋给大人说话呢?”以后刘姨再来,二姐也没给过她好脸色,时间长了也就不再来了。从此村里传开了说二姐嘴厉害,那时傻乎乎的也不懂,慢慢大点了才明白二姐是怕别人夺走父亲对我们的爱吧!现在想想,我们当时太不懂事了,父亲太不容易了,一个人带着我们几个始终没有再找,是怕我们受委屈啊。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有新衣服、有压岁钱,一大家子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嗑着瓜子,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到了十五,吃过晚饭就慌忙拉着父亲的手去逛花灯,看着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卖灯笼的小贩吆喝声络绎不绝,走到挂着各式各样灯笼的竹竿前,随手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纸灯笼,点上蜡烛,提起灯笼跟着父亲蹦蹦跳跳的回家了。然后把心爱的灯笼挂在门口,等再出来时灯笼就烧着了,赶紧双手合十许下心愿——娘在远方一定也要开开心心。

父亲终于把我们几个都拉扯大了,都有了工作,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女儿们每次接父亲去家里住他都不去,父亲的老传统思想跟儿子住在一起才是家啊。每年大年初二去看望父亲就会想起当年父亲炸丸子的情景,父亲炸着丸子、酥肉、鱼,我和二姐站在父亲旁边,捏着吃着,俺哥在门口吵着俺俩:“还没炸好都让你俩吃完了!”父亲听完笑笑继续炸着丸子。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爹在哪里,姊妹就聚在哪里。

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消瘦,医生劝他把烟戒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吸烟,以前每天最少两包烟的老烟民竟然一下子就戒了,父亲的毅力是何等坚强。听大姐说父亲年轻时胃做过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一,本来就饭量小,现在更吃不下了,每次想带父亲出去转转,刚走到楼下,父亲就说累了走不动了,然后拿出楼下放着的小凳子让他歇会,再扶着他上楼。父亲说要躺下歇会,腿疼,“爸,我给你按按”,摸着父亲的腿,心是疼的,瘦的皮包骨头。二姐回来给他买了一块烤红薯,“以后别买了,多贵!”这就是父亲,对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却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就在他看到最疼爱的大孙女结婚之后,父亲也走了。

“姥爷想念姥姥了,去找姥姥了。”孩子们安慰我说。

父亲终于把我们都拉扯大了,大孙女也结婚了,他可以放心地去见母亲了,他们分别的太久太久了。娘走了,爹走了,家没了,心空了,不再盼望过年,想念变成了无尽的伤痛……

只盼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愿父亲母亲在远方一切安好!

作 者 简 介

徐民华,女,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喜欢逛街掌握时尚信息,喜欢插画捕捉时尚与绘画的完美融合,喜欢写作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带着微笑前行。个人作品《长途单车初体验之感悟》、《瞧这一家子!》、《女儿,妈妈陪你长大》、小说《那年夏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