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诗意的五台山/阿代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一)

印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山住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化身,是释迦牟尼身旁的上首大菩萨,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所以,从汉文帝开宗,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元代诸帝、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皇帝都将五台山视为“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修寺建塔,祈福求盛,五台山也因此处处体现着皇家风范与浓浓的政治色彩。

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更是趋之若鹜,求智开悟……

我们一行赶到五台山,天已经降下夜幕。

下午3点,我们从平遥出发,大约行驶3个半小时,到达了五台县。车过五台县城,渐渐进入盘山公路,绵延数十公里的山间公路,两侧山峰耸立,陡直荒凉,好些山峰陡峭得好似欲倾倒,越往深处行,山势愈陡峭。

天渐渐黑了,山谷陡峰黑魆魆地静立着,静得没有一丝声音,红尘的喧嚣被无声无息地消融了,群山之中,只有一种空灵、一种静秘。

车子急驶近二个多小时,夜色中黑魆魆的山峰,山势似乎渐渐平缓了,隐隐的有钟声从山中传来,悠悠地在眨满星星的山谷中回荡,让人似乎恍入仙境。

我们到达下塌的五峰宾馆,一下车,突然感觉天特别凉,大不似山下那种暮春的感觉。

(二)

第二天一早,我们穿上了随身携带的厚衣服,登车前往台怀镇。

五台山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环列组成,其势北高南低,形状似一只手指微曲,伸张开来的右手。台怀镇就座落在其中。

我们进入山谷腹地,一路上,峰峦起伏,满眼葱郁,时见庙宇、塔寺立于山冈、山谷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恍若仙境。

车子驶入一片开阔的山谷,草原、绿树,山谷间满眼的绿色,寺庙一座连着一座,还有佛塔,当中最夺目的一座塔,浑圆、雪白、高高地从大片的寺院古庙群中耸出,直冲云天……这就是台怀镇古寺庙群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

大白塔总高75.3米,塔高56.3米,周长83.3米。它通体洁白,塔身形似藻瓶,从下到上,方圆搭配,线条造型极其优美。塔顶之上,由八块铜片拼成圆盘、铜顶,其上为尖锥形铜宝瓶,圆盘垂檐挂了些铜铃。五台山的寺庙,屋檐飞翘,大都挂满风铃,大白塔的风铃,数量最多,它的第二层塔腰处,伸出的棱花尖角上悬满铜铃,总计达200多个。风吹过,时疏时骤,风铃随风鸣叫,骤急的时候,如万马齐奔,群铃急切地响成一片;和缓的时候,又似闲庭信步,更像寺庙中高僧轻缓撞击钟磬,悠扬而悦耳,天韵自成。

大白塔底层围廊内,设有绿色铁皮制作的转经筒120个,传说人们静心转动经筒,只要三圈,便可忘记世间一切烦恼,神清气爽,我们跟随着一位尼姑打扮的俗家弟子一起转动经筒,不知不觉便融入经筒静静的旋转之中,真的好似入了静界,心无杂念,心清神怡……

(三)

印度佛经《文殊师利和宝藏陀罗尼经》中说:“世尊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五顶,文殊师利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几乎所有寺庙都供奉着文殊菩萨塑像,在众多的塑像中,最让人震撼的一尊当属殊像寺的文殊菩萨真像。

这尊雕像,高达9.87米,色彩鲜艳、华丽,造型大方,高大伟岸,是典型的汉藏文化艺术融合而成的杰作。文殊菩萨仪态端庄、双目微合,眉毛弯如柳叶,神情自如,有一种深邃的宁静,她头戴金冠,身披袈裟,通体金饰,半跏趺端坐于昂首啸叫、威猛无比的狻猊驮伏着的莲花宝座之上。文殊菩萨背衬的大红底色,镶嵌着富丽花朵,四周光轮,数万只纤手以不同的姿态向四周伸展着……

导游将我们引到雕像之下,向我们介绍此雕像的神奇传说。

文殊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种美不仅在于她的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更在于其威严慈祥之中的巨大力量,那便是般若(智慧),这是我们处于这个世界上的凡人,所无法感智的那种超越一切的大智慧,似湛蓝湛蓝深不可测的海,展示在我们面前碰撞着我们的心灵……

仰望文殊菩萨,不由得想起了《金刚经》《华严经》,游览五台山寺庙山门所看到的一些高僧大师的感悟妙语,也像灵感一样在脑中勾现“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尘清古镜光愈远,风定寒潭水自平”、“本来无一物,何处悟三生”、“发菩提心以定生慧,走解脱道以戒为师”……释迦、文殊、观音他们的思想,超越了属于凡俗世界的理想的平均标准,他们以大智慧提醒我们:我们真正的生活,不是这样烦琐、低俗,烦恼无穷无尽,我们的内心储有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人都有佛性,智慧在于心灵的清静。

在这里,我们终于遇见了我们的神,我们灵魂里最纯洁的情爱。她就像一道光从天空中密布的乌云的缝隙间突然射下,照亮了污浊的尘世和尘世中如恒河沙一样多的一颗颗迷茫的心。

仰望文殊菩萨,我们似乎看到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始终蕴含在宁静安详的外貌之下,这里一股超越了生死、宇宙万物的内在力量,是真理在这里宁静地表现。

仰望文殊菩萨,心慢慢生出一种坚定,无畏的,坦然的,宁静的坚定,坚信这世上一切都向着善、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行,任何艰难险阻,都是无法阻挡的!

大殿里开始做法事,僧人们诵起经声,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美的唱经声。那声音如穿越暗夜的滚滚浪涛,震颤着我的心灵,那声音是一种平和浑厚的和声,如涓涓细流沁入心田,滋润着抚慰着干涸的心灵。我立在大殿之外,静静地听着,心灵仿佛被涤荡一样,清新而干净,眼里竟不知不觉涌满了不肯落下的眼泪。

我的心已经很硬,像冬天的土疙瘩一样。我的眼泪已经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很久没有了,我以为我这一辈子不会再流眼泪了。不料想,会被一阵诵经声打动,我甚至不知道和尚们唱的是什么经,但是那种节奏,那一片如海浪漫上沙滩,如风刮过松林的浑厚的音乐一样的经声,竟在不知不觉间打动了我,让我泪盈满眶。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是拨动人心灵的音乐吗?是一种感应吗?这种感应,似乎让我们沉浸其中,心灵得到洗涤,瞬间清净瞭亮,摆脱了永不满足的“自我”的奴役,心中生出了感动自己的爱和欢喜。

这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动。

(四)

“宗教像诗歌”,宗教是童话,神话,是最具想像力的,宗教不仅仅是严肃的思想,深奥的教义,更在于充满想像的、灵性的表现,宗教的表现在于创造的无穷变化之中。

五台山有文殊菩萨的雕像成千上万尊,但是,没有一尊是重样的。好多雕像造型、创意的夸张与离奇,让我们惊诧得目瞪口呆。

显通寺第五殿,供奉着一尊铜铸千臂千钵千释迦的文殊菩萨雕像,她端坐大殿正中,身材纤细,有两条与常人相同的手臂,分别紧握铜铃举在胸前和双颊;另一条变形的长臂,高高伸过头顶,越过5个与正尊的文殊菩萨脸庞一模一样的层层叠加的头颅,手捧莲花台,莲花台上端坐释迦牟尼佛祖;她的身体两侧,伸出上千只纤柔的手臂,分成四层,每只手中托着一尊小小的释迦牟尼佛像,造型奇特无比。五台山上许多藏密塑像造型更是夸张,面目怪诞,想像力极丰富,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菩萨顶的大雄宝殿内,除供一尊端坐莲台的执剑文殊菩萨像,还供着文殊菩萨骑着猊狻,神情庄重、安宁,右臂上有明显的箭痕,导游介绍说此箭一直保留近千年,前不久,才被来此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摘掸。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极具神话色彩的故事。

大塔寺内的一尊雕像更是奇异,三尊人兽合抱,上面是一头牛,下边是一个女子,在这样的圣地神殿,乍一看到此像,几乎人人都会惊异变色。但听了导游的介绍人人都会心领神会,原来这是文殊舍身化牛,为蒙古旅降伏恶魔的化身之像,宗教真的是神话,是常人的思维所无法想像的。

真正的宗教,不是迷信,真正的宗教是诗,是画,是艺术,是自由而活跃的智慧之光。

殊像寺内,文殊大殿两壁及后壁的“文殊一会五百罗汉”群像悬塑,更是气势磅礴,意境隽永,人物造型,无不形象逼真而个性独特,又姿态万千,变化无穷,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五)

上午十点多钟,五台山突然飘落了雪花。那一刻,我们刚刚仰视过文殊菩萨,走出文殊大殿,忽见,隐隐约约有白色的漂浮物洒洒扬扬地落下。一时间,竟没想到是雪花,疑是杨絮,抬头望,眼前一株叫不上名字的树,适才熬过一个冬季,浸润着春天的温暖,刚刚吐出嫩绿的芽儿,实在不可能会飘扬什么絮丝。

难道是雪花吗?我这样猜疑着,不禁脱口而出,几个同伴也在疑惑。

眼前一棵树上,粉色的花儿下一簇簇满枝头绽放着,这样的季节,怎么会下雪呢?

导游刚才在文殊顶介绍乾隆立碑题诗时,说乾隆三月来五台正逢下雪,以为是瑞祥之兆,一时喜极,挥笔题诗。

我当时还以为是杜撰之辞,不料,雪真的在四月的春天飘落下来。

一片雪花落在我伸出的手中,仔细辨认,果然是六棱的雪花,很细小的雪花,真是太神奇了。

五台山有寺庙192座、座座神奇,座座雄伟和壮观,由于时间的关系,导游只安排我们观拜了台怀镇的菩萨顶、殊像寺、大塔寺、五爷庙和显通寺,这几座寺庙当属五台最具代表性的。尤其是菩萨顶是典型的汉藏相溶的佛寺,显通寺则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之首,是五台山的开山寺庙,与济南的白马寺同时被誉为佛教入中国的第一寺。显通寺极其雄伟壮观,又融汉、藏、蒙及西域各族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是名副其实的佛教第一寺。

参观了殊像寺,导游带我们前往五爷庙和显通寺。

五爷是一位龙王,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神,他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化了的佛教神灵,有血有肉一样亲近,他是文殊菩萨入世救难的化身,民间传说,他经常化成多种形象,救助世人,而且行侠仗义,有求必应。他又好热闹,喜欢看大戏,每年都有香客在这里不间断的搭台唱戏,感恩还愿。

五爷庙的大门外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建了一个香台,可以很传统地烧香。我们随着众人点上香,举过头顶,东西南北方向拜着,突然感觉眼前白蒙蒙的一片,仔细一辩,香火的烟气夹杂着大片大片白色的雪花,纷飞成了一片。

雪骤然间大了,漫天飞舞着,大约只过了十多分钟,隐在云中的太阳露出了脸儿,雪在阳光中飞舞,慢慢地慢慢地稀疏了……

五台山真是诗意的,天气也同样是变化莫测的,令人惊奇的、美妙而神奇。

作 者 简 介

戴升尧,笔名阿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青岛市首届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钱商》、中短篇小说集巜堕落成人》、短篇小说集《戴升尧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巜心存一份感动》、《菩提树下》、《伽蓝之美》、《雪域高原一-最美的香巴拉》、《斯里兰卡心灵之旅》等。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穴山,呼吸千年柏树的灵气/史运玲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吕峰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家住孟津河/逯玉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石榴/山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