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常回家看看/杨发胜

 读在现场 2020-11-17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由戚建波作曲,车行填词,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在上世纪的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迅猛流传。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父母对子女的挚爱和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亲情。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歌曲唱起来很容易,现实生活中做起来似乎有点难。近日,《四川七旬老人状告四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在《陌陌空间》上转载了这则新闻,引来众网友热议。网友“自由飞燕”评论说:“令人心寒,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网友“永远春天”评论说:“孝敬老人,中华传统。”网友的热评,我们不妨先还原新闻的真相:“重阳节前一周,四川省彭州法院丹景山法庭在田坝中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73岁老母亲状告两儿两女,要求按月给予口粮,同时还要求儿女逢年过节要常回家看看。可以说,老人并没有过分要求,口粮,老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常回家看看,维系最珍贵最廉价的亲情。看完这则新闻,令我们汗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那些缺衣少食,没有亲情温情孤独老人?美好的现代生活,对待老人,对待双亲,视若陌路,漠然置之,视而不见,见而不顾,是人吗?简直禽兽不如!我们不是冷血动物,父母不养,枉为人子。天理何在?公理何在、良心何在?

也有人振振有词,大言不惭,说有钱养老人就是孝,其实金钱对老人而言,亲情永远第一,金钱无法和亲情相提并论。亲情是金钱买不到的,金钱在亲情面前一文不值。老人的要求,无非要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简简单单的心愿,为什么忙碌的现代人难以做到?

让我们掀开历史,古人孝敬父母,堪称孝道典范。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我读后泪如泉涌。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入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子离开后会去叮咬父亲。

春秋郯子《鹿乳奉养》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疗,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入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学学古人吧,古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父母呢?《四川七旬老人状告四儿女常回家看看》,但愿只是个案,否则,我们国人、世人、后辈人,还有何颜面可言?“常回家看看”不能停留在嘴边哼唱的一首歌曲,关键要付之实际行动。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孝敬母亲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1962年,陈毅一次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探望重病的老母亲,陈母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见陈毅进了家门,示意身边的人把尿裤藏床底下。陈毅握住娘的手问寒问暖,说:娘,你久病卧床,我不能伺候你身边心里非常难过,进门时把什么东西藏床底下了?”母亲如实相告,陈毅听后说:“这裤子应由我去洗,何必藏着。”旁边人连忙拿尿裤抢着去洗,陈毅挡住他们,动情说:“娘,我小时候你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十条尿裤,也报答不了你的养育之恩!”望着陈毅洗得干干净净的裤子,母亲欣慰地笑了。

人贵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为人之道,孝为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父亲,养育我们的骨肉双亲,赡养、照料、孝敬您,是我们后辈人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

作 者 简 介

杨发胜,男,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丰泽区作家协会理事。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家住孟津河/逯玉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石榴/山风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耐得住寂寞/姜磊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诗意的五台山/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