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冬日遏孔林记/有令峻

 读在现场 2020-11-17

陪南方的两位作家朋友来曲阜拜遏“三孔”。他原以为孔林是一片树林的。我说,孔林是孔夫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墓地在山东民间被称为林,祖坟被称为老林。我小时候住在平阴山区,那里老百姓的墓地旁常有个守墓人,就叫看林的。我的短篇小说《报恩的马虎》中就写了个看林的老人。

上午看了孔庙孔府,因天太冷,给冻得够呛。简单吃了点儿午饭,去孔林。

从入口进去,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路两边立着好多粗壮高大的柏树,看上去岁数不小了。进了林门,有两个路口,正犹豫不知朝哪边走,一个中年女子走过来,告诉我们走左边,并要给我们当导游。本来,以前来看三孔,碰上纠缠不休的野导游挺不愉快的,就表示谢绝。女子再三要给讲解一下,共15块钱,就同意了。

偌大的林子里,只有我们三个游客。

女子说,这个园林是孔家大家族的墓地,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孔氏家族的男人去世了,都可以来这里来安葬。外姓人是不能进来的。现林地里已安葬了10万多人。

说话间走上了一座小桥。女子说,这桥下的河叫涞水。本来,孔林中是没有河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宰相李斯出了个主意,在孔林中挖一条河,也就断了孔家的血脉了。但河挖了之后,却给孔家带来了好运。本来孔子的后代是八代单传的,但到了第九代生了三个儿子。之后,孔氏家族就更加兴旺了。这河还有一点很奇特的是河水倒流,也就是从东往西流。

再往前走,是一条甬道。女子说,一般通往墓地的路都是比较长的,但这条路只有100多米。

进了一个门,女子指着旁边石碑上的字“子贡手植楷”,说“楷”字在这里念jie(同音皆)。楷是南方一种珍贵的树木。传说孔子去世后,子贡回来奔丧,手中拿了根树枝,就是楷树枝。子贡将楷树枝插在地里,后长出了一棵楷树。女子指着碑后的一个树疙瘩,说这是楷树枯死后留下来的。

再往前走,两边各有一只石兽,看上去像石狗。女子说这是石豹。

再往前,两边各立有一只石麒麟。

再往前,两边各立一高大的手持笏板的石人。女子说,这是一文一武两位官员。这些石兽和官员都是在这里陪伴孔子的。

再往前走,左边台子上有一座大墓,墓前立一墓碑,上书“沂国述圣公墓”,这是孔子的孙子孔汲的墓。墓后边又有一座大墓,墓碑上书“泗水侯墓”,这是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墓。据说孔鲤比孔子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人生之大不幸。

来到最后边,就是孔子墓了。墓前石碑上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四周肃穆而幽静。我们三人轮流在墓前向老夫子鞠了一躬。

女子说,过去传说这孔林中,树上没有乌鸦,地上没有蛇。是因为柏树橡树散发出的气味,乌鸦受不了,不进来。又因过去埋葬去世的人时,在棺材中放有雄黄,蛇怕雄黄,也不敢来了。

我听老家的哥哥说,有子的墓也在孔林里。我来过几回,都没看到。就问女子,有子的墓是不是在孔林里。女子有点儿茫然,有子?不知道。没听说过。

有子名叫有若,是孔子的主要弟子,也是孔子学校的“教务长”,就是他和曾子收集了孔子平日的言论,整理出了《论语》。有子还是十二先哲之一。只不过名气不大,好多人都不知道。孟、冉、有、曾,还有闵、卜等孔子弟子的家族,辈分与孔家都是一样的。我的令字辈,即76代。但是不是嫡传,就不知道了。有子有名言流传于今:“礼之用,和为贵”、“小不忍则乱大谋”。还留下一个典故燧掌夜读,即寒冷的冬夜里坐在火盆旁,边在火上烤手边读书。

从林东侧的路返回时,只见林中有许多的石碑和坟头。一棵棵柏树长得又粗又壮,凝聚着岁月的沧桑。那橡子树,又叫菠萝树,也长得又高又大,叶子都已发了黄,干枯了。

林中有好多灰喜鹊,也叫长尾巴郎。它们翘着长长的尾巴,在林间、地上悠闲地飞来飞去。还有一群群的小麻雀,啁啁地叫着,跳来飞去,很是自在。而以前来时看到的白鹳,大概是候鸟,耐不住这里的寒冷,飞到南方过冬去了吧?

2016年11月22日谒孔林

11月23日上午作于孔府北苑

2017年1月4日修改于济南

作 者 简 介

有令峻,1951年3月生,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原副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当代都市三部曲《夜风》《夜雨》《夜雾》,少儿纯美长篇小说“东湾村系列”三部曲《田野上的风》《东湾村的小伙伴们》《初一四班那些事》等专著27部,计800万字。获奖100多次。其中发表长篇小说10部、中篇小说26部、短篇小说100多篇、散文1000多篇、中短篇纪实文学30多篇。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过年滋味/许秀杰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生命之树常青/刘大敏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惊见樱花满园/赵思芳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对待工作的态度/区瑞芳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